一向在各個垂直、細分領域都無往而不利的騰訊,迄今卻栽了兩個大跟頭。


一個是在電商耕耘多年,卻始終難以對抗阿里。甚至騰訊旗下的QQ網購、拍拍網、易迅網等,都無奈“賣身”給京東。到如今,騰訊也只能是通過入股方式在電商領域露下臉。


另外一個跟頭,則栽在了短視頻這一近年來興起的新賽道上。面對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等短視頻平臺的步步緊逼,後知後覺的騰訊打了一場倉促大戰。


原本基於自身強大的社交DNA,騰訊應該能在短視頻行業玩得風生水起。但騰訊推出的衆多短視頻平臺,卻像蜀國劉阿斗一樣怎麼都扶不起來。


1

存在感較弱:落寞的騰訊短視頻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一年時間中,騰訊推出了十餘個短視頻平臺——微視、閃咖、QIM、DOV、MOKA魔咔、貓餅、MO聲、騰訊雲小視頻、下飯視頻、速看視頻、時光小視頻、yoo視頻、音兔、哈皮……同時,這些短視頻平臺定位各異、特色不同。


看來,騰訊在短視頻行業的策略就是多線出擊。通過打造多形態短視頻矩陣,騰訊想要精準針對不同的人羣,嘗試在短視頻行業彎道超車。畢竟抖音、快手、火山、西瓜等已成爲行業巨頭並佔據海量市場份額,騰訊要與它們對抗就必須採取激進手段。


但就目前來看,騰訊短視頻平臺的“全家桶”並沒有那麼強勢。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在月活用戶數排名方面,抖音達4.4億,快手爲3.2億,西瓜有1.3億,火山也攀升至1.0億。騰訊微視呢?僅僅只有0.3億。騰訊表現最好的短視頻平臺微視,也遠遠不能與競爭對手相媲美。


而極光大數據發佈的《2018Q4暨全年移動互聯網行業數據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短視頻行業滲透率達62.2%,同比增長76.7%,行業DAU在12月達到3.1億。這其中,抖音滲透率在12月增長至37.4%,滲透率環比增長10.6%,領軍短視頻領域;位居第二的快手12月滲透率爲23.2%,月均DAU達1億。而在短視頻滲透率Top 10中,騰訊短視頻平臺僅有微視上榜,且滲透率僅爲2%,與頭部平臺相差甚大。



在短視頻行業,頭部平臺已經分得了最大的“蛋糕”,留給新平臺的生存空間非常小。騰訊雖然推出了短視頻“全家桶”,但大多數平臺卻毫無存在感,並沒有成爲行業中的主流。


騰訊短視頻“全家桶”,味道真的不夠“香”!


2

難以突圍:騰訊短視頻軟肋凸顯


騰訊一口氣推出十餘款短視頻平臺,的確在短期內起到了刺激效應。但要想在競爭激烈的短視頻行業中脫穎而出,僅靠短期刺激還遠遠不夠,更多的是要讓大衆產生使用黏性。如果不能吸引用戶並鼓勵他們創造內容,那麼短視頻平臺就毫無生機,只是一潭死水罷了。


我們不妨剖析微視、yoo視頻失利的原因,探討騰訊爲何在短視頻行業難以突圍。


死亡、復活、落寞,這是微視走過發展軌跡。早在2013年,騰訊就推出了微視。但是當時騰訊對微視重視程度不夠,並沒有洞察到短視頻行業會呈現迅猛發展的趨勢。這也就導致當時的微視,更像是一個“半成品”。



彼時的微視,主打8秒短視頻。雖然8秒短視頻有利於社交層面的傳播,但時長過短限制了內容質量及豐富程度,難以讓用戶產生黏性。再加上騰訊微博的導流不利,最終成長過於緩慢的微視,在2017年4月10停止全部服務。


後來,眼看抖音、快手、火山等成爲短視頻行業的巨頭,騰訊又想搶佔風口,並復活了微視。但復活後的微視只是其他短視頻平臺的“翻版”,自身特色不足,自然很難搶到用戶。


此外,微視爲了拉攏短視頻內容創作者而高調宣揚“30億補貼”,後來卻不了了之,甚至大量微視達人被拖欠工資。這樣的套路讓短視頻內容創作者很“受傷”,微視上的精彩內容也越來越少。重生的微視,在短視頻行業就這樣不上不下地艱難生存着,處境較爲尷尬。


yoo視頻在發佈之初,就被騰訊寄予厚望。在去年11月1日舉行的騰訊全球合作伙伴大會上,yoo視頻高調亮相,可謂“含着金湯匙出生”。在騰訊的設想中,yoo視頻是要“對標抖音”。爲此,騰訊向yoo視頻投入了不少資源。


但後來yoo視頻在幾個月的發展時間中,並沒有達到預期的高度。最終yoo視頻被整合至騰訊視頻團隊,且內部優先級被放低。看來,yoo視頻只是騰訊的又一試驗品。沒有清晰、合理的定位,讓yoo視頻難以扛起騰訊在短視頻行業突圍的大旗。


3

“賽馬機制”的困惑:騰訊不能只做模仿者


騰訊短視頻平臺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或許短視頻平臺成爲扶不起的“劉阿斗”,與騰訊所踐行的“賽馬機制”有關。


騰訊擅長在多個行業玩轉“賽馬機制”,通過投放海量產品進行競爭,最後再扶植其中表現最好的。馬化騰針對“賽馬機制”曾提到,在公司內部往往需要一些冗餘度,容忍失敗,允許適度浪費,鼓勵內部競爭和試錯。《王者榮耀》、《絕地求生:刺激戰場》等,都是“賽馬機制”的成功之作。


爲了能在短視頻行業有所斬獲,騰訊自然將“賽馬機制”也複製過來,並推出了十餘款短視頻平臺。如果有哪個短視頻平臺發展優秀,騰訊就會力捧。


但這一機制,與短視頻行業格格不入。


因爲用戶只要安裝一個短視頻平臺,就能找到自己喜歡的內容。而安裝太多短視頻平臺,其實帶來的只是冗雜而無序的內容,並不具備吸引力。同時,騰訊在短視頻行業的精力太過分散,不能集中資源將其中一個短視頻平臺做大做強。



現在,騰訊或許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弊端所在。騰訊副總裁林松濤在談到短視頻賽道佈局策略時提到,未來在這一賽道上首先會把一些產品合併。之前很多短視頻平臺各自分頭嘗試、沒有協同,而騰訊成立PCG(平臺與內容事業羣),目的就是希望在整個賽道上,打法要有分工和協同。


不過筆者對騰訊在短視頻行業未來的表現,依然不看好。畢竟打敗微信的不可能是另一個同類產品,打敗抖音的自然也不會是它的“模仿者”。騰訊如果在短視頻行業還抱着“對標”的心態,那麼註定難以彎道超車。



互聯網家裝“之死”

雷軍再次被冤!創業9年,小米成“科普專家”

當阿里再喊“投入無上限”,餓了麼會重複優酷的故事嗎

科技說說

由資深媒體人,前和訊網、21世紀網科技頻道主編劉勇創辦,頭條號、百家號簽約自媒體、搜狐科技金牌自媒體,2018年度十佳自媒體。專注於文娛、金融、新零售、智能科技等領域。商務合作及內容轉載,請添加微信:pintech0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