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财。(图/翻摄自Pixabay)

▲2018年国人平均保费支出逾15万元,保险渗透率已超过2成,创新高纪录。(图/Pixabay)

文/傅清源、苏伟华

不论是寿险保户、股民还是社会大众,近日都很关心寿险界两大发烧议题,一个是海外投资比重过高,另一个是「魔王级公报」IFRS 17实施的挑战;前者若遇到股汇债市震动幅度过大,恐冲击寿险业投资获利,后者IFRS 17需要以公允价格评估其保单负债,未来净值将大受影响。唯有正视挑战带来的巨大影响,化危机为转机,台湾寿险业才能健康且永续。

解构寿险业海外投资比重过高的问题,日本保险业海外投资比重占其资金的21.6%,韩国8.3%,中国大陆仅2%,美国12%,一般国家比重普遍在10至20%,反观台湾的寿险业海外投资金额,2015年底为10.1兆元,2018年底增至16.3兆元,到今年2月底为止,金额近17兆元,占可运用资金比重达68%,堪称全球之冠。

投资台湾 但标的有限

但到底大举投资海外存在什么风险?在海外投资可能造成包含汇兑损益以及避险成本,因此当寿险公司在海外资产的投资比例越高时,其遭受到汇率变化的损益也就越大。根据官方统计资料,2018年保险业汇兑净影响数达到负2,323亿元,创历史新高,整体寿险业都因严重汇损导致获利缩水。

照理说,海外投资需额外承担汇率风险,优先投资国内是比较安全的选择,究竟业者有什么苦衷?首先从量的方面来看,观察保险业资金去化管道之一的「政府公债」可发现,国内公债发行量逐年降低,代表保险业能够购买的公债标的越来越少。如果跟韩国比较,韩国公债发行占GDP的55%,台湾只有30%,韩国20年以上公债,每年发行量1,020亿美元,台湾的发行量却不到韩国2成。而韩国保险业投资债券比重达50%,台湾仅有10%。国内债券市场的规模不足仅是冰山一角,反映了国内可供保险业投资的标的欠缺,一直是寿险业投资台湾面临的困扰。

其次在价格的部分,国内低利环境持续许久,而且相较国外投资出现明显利差,自然吸引寿险业者大举赴海外投资,追求稳定获利以及合理的报酬率。

寿险海外投资比重过高的问题,带来的副作用是寿险业面临投资避险成本增加,以及汇损风险提高等问题,若国外股汇债市出现重大变动,必定直接冲击寿险业资产,未来再加上IFRS 17公报上路后,寿险业需要以公允价格评估保单负债,净值的波动幅度将急遽扩大。

▲▼投资理财。(图/翻摄自Pixabay)

▲保险公司净值降低,公司增资的压力也就倍增。(图/Pixabay)

【小辞典 IFRS】

IFRS其实就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以下简称IASB)于2001年改组后,所发布之准则统一称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这些新的准则已于2005年起适用于整个欧系国家,影响公司达7,000多家,其中包括保险公司。其后,全球许多国家会计制度也陆续参考国际会计准则,致力将当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并陆续订定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之工作计划及出具相关声明。其中保险业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将于2022年实施「IFRS 17号公报」,但国内担心相关冲击太过巨大,金管会保险局日前宣布,台湾保险业将晚3年,延至2025年适用。

魔王公报 保险负债波动大

IFRS 17公报最主要的冲击,呈现在现行保险公司准备金是采用预定利率假设,认列之后的负债不受现实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波动。但未来IFRS 17实施后,改以现时履约模型(Current Fulfillment Model),保险公司必须依现时市场情况,重新衡量估计保险合约负债,如此将重大影响财报之波动,在此环境之下,过去年代久远的高利率老保单,因为发行日采用的利率高于现在,在转换IFRS 17的时候,让许多老保单变成亏损性保单,将导致保险负债大幅提高,保险公司净值降低,公司增资的压力也就倍增。

强化监理与投资国内诱因 双管齐下

有鉴于海外投资比重过高引起汇损风险,以及IFRS 17实施之后寿险业面临会计帐的冲击步步逼近,金管会近期也积极出手,强化相关监理机制,在IFRS 17的因应上相对比较单纯,主要展现在双预警指标,包含保险业的资本适足率(RBC)须达到200%,加上净值比也要达2%,若寿险公司未达到标准,股东必须进行增资,甚至保险局也会祭出限制业务等方式要求限期改善,然而对于海外投资比重过高的问题,因为涉及整体资金结构,并非金管会单靠监理手段可以达成,可能的方法,例如增加国内可供保险业投资标的,提高保险业国内投资之经济诱因,以及完善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机制,皆待政府财经团队积极整合,共思因应之道。此外,保险业者本身亦须深思:如何提升资产与负债管理能力,以降低国际金融环境变化对海外投资之冲击。

▲新台币,钞票,钱。(图/取自免费图库Pixabay)

渗透率虽第一 但投资型多于保障型

国人在理财投资时,通常首选保本型保险产品,据保发中心今年3月最新公布统计,2018年保险密度,即国人平均每人保费支出(及保险密度)高达15万5,885元,其中7,021元为产险保费支出,剩下14万8,865元都是寿险保费支出,渗透率(保费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成,创史上新高纪录,尤其是国人平均1人有2.5张以上寿险保单,寿险渗透率甚至高居全球第一名。

虽然渗透率如此高,但仔细观察,国人爱买的保险商品内容,如趸缴储蓄险、利变年金、利变寿险等,皆属于投资型保险,比较少真正符合保险精神的保障型保险;根据保发中心统计资料显示,台湾人买的保险,绝大多数都是高保费、低保额的储蓄险,这类保险对于将来需要因应意外或是病残老需要的保障,严重不足。再加上近几年台湾利率持续走低、投资环境不佳,保户因为对保本的强烈渴求,所以对储蓄险更是持续加码,加上寿险公司政策导向、业务员奖金诱因以及保经的推波助澜,造成寿险公司满满的资金,在寿险公司为追求稳定获利的前提下,不断要求政府提高海外投资金额,结果在2018年12月保险业汇兑净影响数达到负2,323亿元,这个数字比金管会过去接管的4家问题寿险公司总共赔付约1,188亿元还要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