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慈济月刊提供
摄影/黄筱哲

二○一八年「洋垃圾」来袭,
导致回收物价格暴跌,废塑胶、废纸堆积难以消化,
也突显台湾回收体系中存在已久的问题──
分类不完全,再生有困难,甚至让资源变垃圾。

废弃物有增无减,也不可能凭空消失在这片土地上;
是垃圾或资源,取决于你丢弃的那一刻,
若是现在怕麻烦,未来将成为大麻烦。

「最近价格很不好啊,尤其是纸类。」谈起回收产业,无论是个体回收户或者是地方型资源回收场,大多会给出这样一个结论。

价格暴跌,约莫是从二○一八年初开始;不仅如此,个体回收户送往回收场的物资,也被严格检视,以往纸板、废纸跟饮料纸容器可以混在一起卖,如今要明确分类才可能被收购。

原因出在哪里?与国际局势原来息息相关。中国大陆二○一八年一月起,禁止进口二十四种废料,其中包括夹带生活垃圾的废塑胶、未经分类的废纸等。突如其来的禁令,对全球的回收系统造成影响,西方国家回收物一时无处可去,这批「洋垃圾」于是流到邻近中国大陆的东南亚区域,台湾自然也在此列。

这些来到台湾的固体废弃物,以纸类与废塑胶类为最大宗。根据海关统计资料,二○一八年上半年,废塑胶进口量约二十四万吨,较前一年同期增加了二点六倍;而废纸则是进口七十七万吨,上升了一点三倍。

海外废弃物中夹杂不少生活垃圾,不免对台湾环境造成污染,更对台湾回收市场与回收价格造成不小的冲击,以受到最大影响的废纸为例,从二○一七年的每公斤五元左右,到二○一八年一度降到一至两元。

丢弃之前想一想

大环境的起伏影响著处理厂、回收商的回收项目与利润,但不论市场如何起伏,慈济环保志工们依旧日日回收、仔细分类,不让可以再生的资源被送进焚化炉。

纵然台湾资源回收率已高达五成以上,仍有许多废弃物品被当成垃圾丢弃,未能再生延续物命。而进入回收系统的废弃物,后续开启的将是一连串的回收奋战;保持干净的、能确实被辨认分类的,可以一路战到最后再生,混杂材质、脏污、上游大厂不收的,最后仍难逃成为垃圾的命运。

无论是哪种材质、用品,减低使用量才是正解,珍惜物命的态度才是源头。要让手中的废弃物、用不著的物品变成资源或垃圾?丢弃前,好好想一想。

【本文为「慈济月刊」授权刊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