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圖/翻攝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圖/翻攝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記者馬叔安/綜合報導

大陸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於19日21點06分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這意味著中國大陸正式進入空間站(臺灣稱太空站)時代。「天宮二號」設計在軌壽命是2年,實際飛行2年零10個月,完成了首次在太空完成「從種子到種子」全過程的太空植物培養實驗等工作。

央視報導,大陸載人航天工程於1992年正式實施,制定了3個階段的發展戰略,從發射載人飛船、發射太空實驗室到建造太空站,而「天宮二號」屬於第二階段中的第二個步驟。

報導指出,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天宮二號」的長徵二號F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期間完成了33天的中國人在太空駐留時間新紀錄,也讓中國大陸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在太空實現在軌推進劑補加的國家。

▲2016年9月15日,中國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圖/翻攝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2016年9月15日,中國大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升空。(圖/翻攝自《新華社》微信公眾號)

在軌工作的1037天裡,「天宮二號」開展了4大領域8個主題14項高水平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也是中國大陸迄今為止領域最廣、規模最大、系統最複雜的太空科學與應用任務。同時,「天宮二號」上還搭載著世界首臺空間冷原子鐘,它是目前人類研究出來的最精準的鐘。

報導指出,中國大陸的太空站命名「天宮」,設計壽命10年,基本構型包括核心艙「天和」、實驗艙「問天」和「夢天」,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額定乘員3人,乘組輪換期間短期可達6人,計劃2022年前後建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