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自從和馬東的那場被貶低為「尬聊」的訪談之後,許知遠和他的《十三邀》一直飽受著爭議。但就筆者個人而言,最近這一期——

採訪與李誕的對談可能是兩季《十三邀》裏最好的一期。

首先是,因為李誕的真實、誠懇甚至是自嘲,以至於許知遠的知識分子式思維也被無形之中消解了。

在此之前,有關許知遠的採訪之尷尬的輿論不絕於耳。

確實,許知遠絕對談不上一個很優秀的主持人,尤其是在訪談節目當中。

鏡頭會放大每一個主題的缺陷與細節:

許知遠的知識分子式思維讓他變得悲觀、憤怒,甚至遠離大眾;他的言談總是離不開掉書袋,以至於總是讓話題顯得很生硬。

但李誕是一個很好的聊天對象,觀眾會發覺——

拋出去脫口秀演員這樣一個諧星的身份背後,其實悲涼的不只有許知遠,甚至還有李誕。

李誕自嘲自己曾經是個文學青年,可多年以後他會自嘲:

人是社會動物,人是為別人活的。

如果按照時下最流行的說法,他應該算是一個典型的「佛系青年」。

他喜歡寫詩,曾經做過文藝青年,可如今卻堅定地放棄做一名文藝青年。

這在中國社會裡,被誤解為人的成熟的表現,這就很令人悲觀了,更悲觀的是,這其實並非個例。

他們被社會打磨,變得世故,以至於早已放棄過去堅守過的理想主義和自我標榜的價值觀,但我們卻說:他活明白了。

於是,他告誡年輕人:

不要享受憂傷。因為憂傷本身沒有價值。

世界看起來很大,選擇看起來很多,然而在社會摸爬滾打幾年就會理解:

其實哪怕是最悲觀的選擇,也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擁有。


也許是許知遠和李誕真的是在互相欣賞,哪怕在意識形態存在那麼多對立。這個訪談真的滿著真誠,完整版確實值得花費你三個小時。

許知遠不滿李誕佛學的那套自洽。但他何嘗不是沉浸在自己的那套語言體系裏。所以說大家其實都沒怎麼活明白,就不要只顧著去憤怒、去說教。

尤其當你走在大眾面前

尤其你還挺想賺錢

說話的方式當然要包裝的。蔡康永懂、馬東懂、李誕懂, 甚至渾身傲氣的高曉松都懂。

所以依然只有許知遠在困惑為什麼我在單純說真話,他們那麼油,反而是我在挨罵?我相信他是真的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但我覺得他真的很好奇。

而小他十多歲的蛋蛋真誠的睜著小眼睛告訴他:

「我其實就是大眾的一部分」

而許知遠恰恰堅持大眾是愚蠢的,所以他一直和網路的年輕人是割裂。

不過今天剛看到了許知遠小米Mix的訪(guang)談(gao)

挺有意思的,覺得許知遠有點適應這個他討厭的糟糕時代了。


先問你一個問題,你知道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許志遠嗎?你敢回答這個問題嗎?我不敢,我慫。但李誕答了,無意中答了,許志遠問他賺錢的祕密,他說不要說太多真話,不要得罪大眾。一個是真實的高傲者,另一個是真實的貌似看透者,注意哦,他們的年齡其實差得還不少呢,基本上是兩代人,生活軌跡不一樣,對待這個世界的外露方式又是反著的,但其實呢,兩人其實又是同一種人,原本他們的靈魂一直在交戰,也是到最後才發現的,我們TM其實就是同一種人,嘿嘿,是不是很有意思?但這個世界還不夠有意思,還太容易煽動,還太單調,還太缺乏包容性,除了從錢及X那獲得成就感外,你還可以做啥?當然,如果你決定放棄良心,你還可以做得更多。坦白說,某種程度上,我是很羨慕這兩個人的,因為他們都用各自的方式體面地活著,而又在內心深處堅守著一些東西。這樣的對話,看起來好像很特別,但其實只是因為它出現得太少了,這已經是近乎於走鋼絲,這並不是一個好玩的遊戲,一個不小心就會粉身碎骨。我又想起了狄更斯,又想裝他的逼了。


相對於其他節目,李誕表現得更真實和誠懇,而許知遠也因為其稍顯笨拙的表達而更顯得其思想的深刻。這一季裡邊李誕說他的底色也是悲涼的,和馬東那一季有一拼,讓我覺得很傷感,其實底色悲涼的人往往是內心帶有某種浪漫理想主義色彩,我覺得許知遠的底色也是悲涼的,但是他和李誕馬東選擇了完全不同的路徑,一個是對社會的批判,一個是從認識到接受再到擁抱社會的庸俗,成功跨越層級,其實他們都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層級,相對於大多數人,卻也是兩個極端。其實我們每個普通人心裡也是在抉擇,在這樣的社會,我們要選哪個方向,向許知遠看齊還是向馬東李誕靠近,不能說對錯,不過是人生的一種選擇,社會也不可能完美理想化,這個是事實,不平等,貧富,權利都是古往今來,世界各地都存在的,這在人類之外的動物界也能體現出來,bbc的王朝就是佐證,我們需要的就是接受並盡量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有幸福感。


李誕還是很好玩,許知遠依然尬,當然都很真實,反射弧長做採訪實在不太合適...看完整版四個多小時...喝酒喫飯氣氛好,大家都在表示自己選擇的對和好,李誕在不斷反省,許知遠自我強大到完全自我,李誕不斷幫許知遠打圓場,許知遠不斷表達對主流大眾娛樂的不屑和反感...沒有好壞對錯之分,但挺喜歡李誕,可以看到很多文藝青年社會化商業化後的糾結和矛盾,某種意義上應該還是羨慕那些不糾結不矛盾自我強大到無以復加的知識分子藝術家或商人...


許知遠是自詡知識分子,實際上確實是,他擁有知識分子所有的世故。把文藝青年的裝逼範表現到了極致而不自知,或者說被網友罵到狗血噴頭也不屑於改變。

李誕,我從八零後認識他,王自健口中天天被王建國毆打的小眼睛蛋蛋。看過他寫的《笑場》,覺得他是八零後中難得的有思想,有目標,並且通過興趣掙了錢的人!

他們的談話我看了,李誕是研究社會行為學的,知道迎合大眾,深諳大眾口味。所以吐槽大會才會那麼成功,李誕微博提出和許知遠聊聊,讓文藝青年和被社會改造過的文藝青年碰撞一下,首先這一次談話我站李誕,作為生活在這個時代,這個大環境下的人,不能直接在鏡頭面前表達說我要死在女人身上,甚至李誕建議把「女人」兩個字換成「女生,女孩,女性」這是迎合大眾的名詞。


一直很喜歡李誕這同學,聽說李誕上了《十三邀》,特意看了看這期對話,感想如下:

(1)從「今晚八零後」就聽說李誕這同學的名字,後來看他從幕後走到前臺,覺著這同學很有才,看了他在《十三邀》中與許老師的對話,更覺著李誕這同學讓人刮目相看,李誕絕對是同齡層裏有思想、有生活、有才和有圓滑的人。李誕同學的小眼睛眯眯的,還挺耐看,那副大言不慚教訓許老師的自信滿滿,倒也讓人看著不難受。

(2)怎麼說許老師呢,許老師應該屬於國內還有份自己堅持的哪一小部分人,不趨同隨波逐流的哪一小部分人,應該算是當代知識分子中有擔當的代表人物。儘管外形上屬於典型的「油膩中年男」,但思想上絕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許老師自有一種人格魅力吸引著人。

(3)許老師和李誕,表面上看是兩個路數上的人,但兩人都是善良和真誠之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做著自己認可的事情。

(4)看了這期與李誕對談的《十三邀》,發現許老師的有趣會隨著嘉賓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有趣的嘉賓,會激發出許老師的有趣,無趣的嘉賓能搞出一對誰也不明白的無趣,看來許老師是個被動型主持人。


非常非常有意思,完整版我已經看了三遍,可以說是《十三邀》兩季以來最有代表性的一集。面對李誕,許知遠的尬聊技能最大化發揮,無論什麼話題,都能聊到許知遠尬笑,彷彿兩人互為鏡子,從中都能看到真實的自己。可以看出來,到了書店那一場的時候,許知遠幾乎就沒有什麼問題了,反而是李誕更像是一個採訪人,而許知遠是一個被採訪者。在李誕心裡,這是另外一種脫口秀的形式,如何嘻嘻哈哈說真話,真實而又不失禮貌的表達自己以及周邊的朋友對於許知遠老師的看法。而許知遠呢?心裡肯定是「草泥馬奔騰的」,但是卻又從李誕的嬉笑與荒誕之中看到另一個自己,一個來自知識分子的憂傷與困境。

正是因為兩人互為鏡子的關係,才會使得這次的訪談很好的剖析了兩個人不輕易察覺的內心世界。如果說《十三邀》的特點就是尬聊,那麼這一期是一期成功的策劃,成功了表現了現實與理想、諧星與知識分子、無畏與矯情、李誕與許知遠之間的尷尬。


這也是對當下社會兩種不同的對應方式,一種不同意,不妥協,勁兒勁兒的,但看著另一種得到的利息,又有些說不出的酸楚和羨慕。但嘴上肯定不服軟。因為他騎虎難下了,只能端著。另一種是早就開了悟性的搞明白還要什麼放棄什麼的人,文藝青年現實起來遠比衚衕大媽厲害百倍。不但有方法,還有才華,只要放下那張臉。因為,只要你沒混出來,你的那張臉就算再美,也就值個出臺的費用。但骨子裡還有塊地方,暫存著那張臉皮,等混飯到隨心所欲的時候,就可以重新粘上了。人都不壞,都想兼顧,錢和理想都要,但生活給你的選擇不多。


許知遠的悟性遠在李誕之下,是個好人,但是過於自負和笨拙。李誕的狀態很自由,但不自我。許知遠的憂鬱感來自於他對現實的困惑,他何嘗不想找到答案。李誕的自由很明顯讓許知遠有些不是滋味,因為李誕的自由無毒無害又不失深度,這讓自我感覺良好的許知遠有點失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