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幾個回答都是在說外表,我看到這個問題主要看到的是心理反差這幾個字,我承認他們關於外表的解讀都是對的,我來看看我和你一樣有的一種感覺,就是心理上覺得他們還都年輕的問題。

人最常做的就是拒絕改變,而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從小時候到現在,你印象中的鞠萍姐姐,現在應該稱呼為鞠萍奶奶了,你怎麼看?這幾天看王牌對王牌,趙忠祥和倪萍出來了,你印象中他們應該是這個樣子麼?我前幾年還是看春晚的,趙本山後來的白髮讓人一陣陣心疼,不覺得他應該老了,因為我還沒看夠。最近潘長江總出現在視野,不過說的最多的是你六十多歲還要上舞臺,幹什麼?我們印象深刻的舞臺形象刻在了我們的心裡,如果他出道時候就是老的還好,如果他曾是年輕的時候出道,可能我們很難接受她老了。比如說相聲的楊少華,我在電視上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年齡不小了,這幾年我就覺不出什麼變化,還有容嬤嬤,抱歉就那時候認識的,她再出來演個什麼角色大多也都是老人,就不覺得變化大。所有人都在改變包括你自己,但是你總是不想她們變化,畢竟你看每個人都帶著你的回憶。

你總是怕在他們身上看到你自己老了

沒人害怕老去,因為這個也不可避免,但很多人害怕去想這件事,其實我們很難感受到自己長大了,父母老了,身邊的親戚鄰居都變了,因為我們經常見,若是間隔得太久看一次一下子就會覺得不一樣了,你比如春晚認識的陳佩斯和朱時茂,再見他們時不光電視裏覺得他們是老藝術家,連我都覺得真的是「老」藝術家,對比下你經常看的快本的何炅的話,我覺得當年我小時候看大風車裡的「大拇哥」我也不覺得有設麼變化,我指的是在我的印象裏,歲月不饒人,那照片來還是變化很大吧。年齡增大輕易都不敢說自己喜歡的明星啊、電影啊、歌曲啊,都是暴露年齡的好工具。為什麼怕暴露年齡啊?那你為什麼怕暴露年齡啊?三十五歲以上的人都會有答案的。如果你在他們身上看到了歲月的殺豬刀,你一定感受到那把刀也在自己的身上做著同樣的工作,而且肯定有過之而無不及。

攝影攝像技術和化妝技術都進步了

開個美顏,你一下年輕十幾歲不成問題,化妝技術早就挺成熟的了,肯下功夫的話再年輕十歲。在這上下功夫的,有錢有時間能下功夫的,估計年齡都不小了,一下子看起來年輕個二十歲問題不大,即便不是化妝美顏問題,我其實也看不出來潘長江六十多了。

臺上幾分鐘

你纔在臺上看到他幾分鐘,每個人都希望把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展示給大家,後臺喫藥吸氧起不來你沒看見啊。我想起來有一篇文章寫的趙麗蓉生病後期拒絕見客,她想把自己健康快樂的一面留給觀眾。老藝術家如此,其他人也是如此。

你只是錯覺他們年輕麼?

你總是看到錯覺年輕的麼?有沒有什麼時候你也看到錯覺年邁的?比如採訪類的節目,再比如我的一個同事,我剛上班的時候覺得他快退休了,現在我都工作快二十年了,他還差幾年。多尷尬?感覺這件事本身也是和你的經驗社會閱歷等等交織在一起的,踢到八十歲的老頭,你如果首先想到的是你家躺在牀上很多年的爺爺,那麼你對八十就是恐懼的,你想到的是八十多歲還帶著團隊創世界記錄的袁隆平,你是不是就不覺得年齡是個問題了。

你看到的是精氣神的狀態年齡

也就是根據你的判斷,他的精氣神像哪個年齡的,這才產生的心理差距,長期接觸這種差距就會小,因為你們接觸的多,你的判斷會趨於準確,但是因為接觸的少,所以判斷失誤也很正常。

這是心理和經驗上誤差。


這個嗎得看個人的心態了吧,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活的輕鬆,看事情開朗的人,或許會比整天愁這愁那的人年輕吧,所謂人活著,不就是活的心態嗎,心放寬,路走正,與事不愁,與哀節制的人比較好吧,比那些做了虧心事,與事不想辦法解決,整天消沉,整天愁上愁下的人容易老吧,不過也不全是,其一是心態,其二就是保養了,注重保養皮膚的人和不懂得保養皮膚的人反差還是挺大的,當然還有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和高樓大廈空調房的人還是有很大差別的,正所謂一個在天堂一個在地獄,在地獄的人心態在好,也抵不過風吹雨打太陽曬,反過來還是一樣,在天堂的人,哪怕心態在不好,畢竟是溫室裏的花朵,沒有經過風吹雨打,烈日炎炎,皮膚跟人的生存環境還是有很大的關係,不能一概而論,只能以同等生活的環境而論,


有的人少年老成,有的人老年少成。如同齡的郭德綱與林志穎,這個真沒辦法。


個人覺得,造成實際年齡的心理反差,不外乎以下幾種原因。

①憂慮過多,衰老得快。

②不愛打扮。

③天生一副老相。


一個人參加勞動不同,輸出的體力不同,皮膚是粗糙還是細嫩,我們無法準確看出別人的年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