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像《微軟模擬飛行》這種名字中有「模擬」二字的遊戲均為硬核擬真遊戲。而現在 Steam 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說是模擬器實則為惡搞的遊戲。各位如何看待這種情況?


文/張二狗

模擬器遊戲其實有點回歸於遊戲的本質了,正如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正如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正如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正如人類的本質是復讀機。。。。

遊戲的本質其實就是扮演,從電子遊戲最初的形式,桌遊開始,遊戲就是扮演一個你不敢想像的人物然後體驗不同的人生和故事,前一刻你還是地下城城主,下一個你就變成統御魔域的魔王。手握殺傷力巨大的武器,縱橫沙場,又可以在海上孤島絕地求生。隨著電子遊戲的出現,這種「扮演」越來越趨向於具體化。你不但可以是手握勇氣之劍的勇者,還可以化身成歐洲卡車司機,開著你的大型貨車馳騁在林間。這種扮演的具體化就是越來越多的模擬器所產生的一個因素。

同時電子遊戲的多方位媒體具象化能讓參與其中的玩家得多方位的感官刺激,過於抽象化的扮演已經不能滿足玩家的需求了,對於單一的形象的具體化體驗被提出來,於是營運而生了各種模擬遊戲,比如模擬都市,歐洲卡車等等。尤其是模擬都市,這個遊戲已經可以從娛樂中學習到各種城市規劃知識了,據說很多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都拿它作為實踐課題,認真的在遊戲中模擬城市的發展,扮演城市規劃者的角色。

其次,誕生了很多堪稱傻吊的模擬遊戲,著名的steam七大名著(山、羊、橋、車、球、貓、槍),中的模擬山羊,就是傻吊惡搞出名的遊戲裡面你將「模擬」一隻無所不能的山羊,橫衝直撞,遊戲裏bug滿天飛,有意思嗎?有,真的很有趣。可是還有種更能簡單獲得快樂的方式。那就是通過專門的視頻製作者的視頻,來簡單的瞭解,觀看者就能很快樂。視頻製作乃至如今的直播的火熱帶動了這些傻吊一般的模擬遊戲。一是這些製作者製作的目的就是模擬,而是這些遊戲所能帶來的互動效果遠大於是普通嚴肅遊戲。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模擬戰爭,通過和主播的互動,你可以選擇各種角色各種數量的戰爭,什麼一百隻鵝對陣一輛攻城車都是可以的,有意思嗎?有,看起來比玩起來更有意思。直播的逐漸火熱將這些遊戲需求放大化,更多的遊戲人去嘗試製作它們。

而且講真的,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這些遊戲的製作成本很低很低,大多是小品級的遊戲但卻能紅極一時,賺個盆滿缽滿,能簡單的賺錢,有誰不會去嘗試呢?


遊戲圈自娛自樂的玩梗。

遊戲史上曾經有段時間,起名必帶「超級」

超級大金剛,超級信長野望,超級星球大戰,超級俄羅斯方塊……

最露骨的是 超級惡魔城4 ,明明有正經編號,非要趕時髦加個SUPER。

為啥呢?因為當時任天堂的「超級任天堂」遊戲機是主要平臺,大家在這個平臺上做遊戲,冠個夫姓可以趕時髦。

同理,N64上雖然第三方遊戲很少,但是有不少都叫XXXX64 。比如電車GO64,毀滅戰士64 。

有趣的是,在SFC上市前,也不乏超級遊戲,比如超級魂鬥羅,在SFC退市後,SUPER這個名字反而很少見了。

喜歡遊戲的都是大孩子,興趣來的快,厭得也快。


挺好的呀。各種模擬器或者正經或者不正經地把生活中各種事物送到玩家面前,讓玩家有機會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體驗到事物的核心樂趣。這不正貼合遊戲的本質嘛?(各種模擬器集合起來就好比一個巨型《模擬人生》了,可以參考模擬人生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小偷模擬器》就很硬核,身為一名小偷,不僅要擅長潛行(無雙),還要熟練使用鎚子,電棍,手槍,霰彈槍,突擊步槍,手榴彈。偷取的目標從普通人家到核武器研究所無所不包,對付的目標從拿手槍的男主人到二十多號拿AK的警衛,這還不夠硬核?(狗頭保命)

《喫雞模擬器》就更硬核了,因為這款喫雞遊戲壓根沒有準星,除了開鏡以外你只能是使用奧義:瞎JB打,而且即使開鏡也基本打不著人,所以能不能喫雞,基本隨緣(狗頭×2)

《手掌模擬器》這個遊戲……反正我花了二十分鐘來抓起一把左輪給它上子彈(這是真硬核)


遊戲的本質其實是學習(只不過學習的內容未必有用)。這種回歸本質的題材不是挺好的嘛。我個人就入了修車模擬器,這東西跟修車其實不是一回事,但是至少我學到了結構件的名稱和大致形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