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香港電影圈女導演里的NO.1。

從1978年,香港新浪潮電影興起,她進入電影圈,導演的第一部電影《瘋劫》就讓電影圈驚艷,當時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很不錯!

1982年,電影《投奔怒海》把攝影機對準了越南戰區的普通老百姓,這樣大膽的體裁,是之前香港電影都沒有的,這部電影當時打入年度票房前十。

80年代初期,香港電影新浪潮只維持了短短几年,就因為大部分新浪潮導演的作品都太過於寫實,不賣座而失敗。大部分新浪潮導演都放棄夢想,向市場妥協,徐克轉拍喜劇電影,嚴浩之後幾年的電影產量也很低,只有許鞍華一直堅持自己的道路,雖然她之後很多寫實的文藝電影都不賣座,但是她並沒有妥協,仍然堅持拍自己喜歡的文藝電影,堅持開拓新的拍攝手法。

其中,我特別喜歡她的一些小人物電影,如《天水圍的日和夜》《男人四十》《女人四十》《阿金的故事》等,其中《天水圍的日和夜》是我最喜歡的,絕對的治癒系電影!


我認為她是當之無愧的才女。她的電影被稱為是半部香港電影史,也是20世紀中國歷史。她的電影大部分具有現實主義的因素,我最喜歡她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這兩部電影緊捆綁在一起的。

《天水圍的日與夜》和《天水圍的夜與霧》拍出了天水圍的兩面,溫情與悲情。溫情的一面,許鞍華拍得自然流露,無所修飾;而悲情的一面,許鞍華也拍得冷靜克制,緊湊內斂。

許鞍華以平和的態度和冷靜的視角,簡潔地書寫了天水圍的日常生活,流水帳般的記錄和不動聲色的淡定,賦予了《天水圍的日與夜》直指人心的力量。不著痕迹的故事,無色無味的劇情,毫無起眼的人物,家常便飯的對白,點點滴滴的影像從我們的眼前走過,來到我們的身邊,溫暖如斯,感動如斯。

她用最簡單的如流水賬般的情節描述了天水圍人們的生活。整部電影看不到花哨的技術和技巧,加上慢板的節奏。習慣了快鏡頭的觀眾要有足夠的耐心去適應它。才能感受到最樸素的鏡頭帶來的直擊心靈的力量。


《桃姐》,包扣她參演的《歲月神偷》,第一在任何時候都是很有爭議的,但不得不說許鞍華是真的厲害,人家拿的那一大堆獎項就是專業對她的認可!在70幾歲的年紀還能獲得最佳導演,佩服!吶,最近大火的短片《七里地》就是出自這位才女!


這導演不認識。第一次聽這個名字。關注我吧!都是最新好萊塢大片片段及娛樂八卦。都是剛出鍋新鮮的。關注吧


不認同,但也沒辦法,因為也就她了。??


應該是,我喜歡桃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