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衆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迪斯日前在其集團年會上,透過國際媒體表達了要提高中德合資企業股比的意向。雖然這只是一次“放風”,算不上什麼“正式文件”,但鑑於大衆汽車在中國汽車市場的重要地位,它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市場影響。

  這次大衆掌門人直接放話,正是中國《外商投資法》在全國人大審議並獲通過之際。《外商投資法》的頒佈,充分表明了中國要進一步擴大開放的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的心態、中國汽車業界的心態也都是高度開放的。其實,早在一年前,中國政府就已經承諾到2022年取消合資乘用車企業的股比限制了。由此可見,大衆要提高合資企業股比,不僅完全符合中國日益開放的產業政策,而且也是基於這樣的政策直接推動的。所以,我們看到大衆放風之後,市場影響雖然有一些,負面輿論波瀾其實並不大。大家並不覺得有什麼奇怪,倒是覺得大衆提出這個問題很正常,即使它今天不提出來,明天也會提出來。

  在是否有權變更合資股比的問題上,大衆是自由的。但政策放開只是一個前提,合資股比到底要不要變更、如何變更,則純粹是一個商業問題。寶馬成功提高了股比,大衆就一定能夠效仿嗎?未必!你跟別人合作,想提高股比,不得問問合作方的意見?至於合作方是否同意,那就得看它在合資企業裏面的貢獻度與話語權了。作爲大衆合作方的上汽集團則表示,“在長期合資合作的過程中,上汽集團與大衆汽車集團對合資企業的發展均做出了卓著的貢獻”“對合資企業的重要事項擁有同等話語權”。

  當然,在這個問題上,中外雙方可能存在一些認知偏差。雷諾-日產聯盟前掌門人戈恩不是說過“中方在合資企業的貢獻爲零”嗎?雖然戈恩的說法過於偏頗了,但合資雙方對貢獻度的認知偏差可能是客觀存在的。迪斯新官上任,在這方面可能尤其需要提醒。南北兩個大衆能取得今天這樣的驕人業績,中方巨大的資源支持不可或缺。想當年,大衆只是一家歐洲車企而已,進軍北美很不順利,品牌知名度更是無法與奔馳、寶馬相比。如今,大衆能成爲一家全球領軍企業,成爲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品牌,還不是因爲中國合資企業的巨大成功?

  大衆想提高股比,想獲取更多商業利益完全可以理解,但在商言商,賬必須算明白:改變了股比的南北大衆還會是今天的南北大衆嗎?大衆會不會爲了眼前的利益而犧牲掉長遠?大衆能夠冒得起這樣的風險嗎?與之相關的問題是:迪斯會像前董事長哈恩那樣成爲目光長遠的戰略家嗎?他會不會再次改變大衆的航向?總之,考驗迪斯的時刻到了!

  考驗迪斯和他的大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已經變了。和哈恩時代相比,40年後的中國汽車市場,早已經不再依戀任何單一汽車品牌。大衆如果在中國汽車市場有什麼閃失,它留下的真空,能予以彌補的品牌太多了。說白了,大衆是否改變股比,只是大衆的問題,當然了,對於大衆的合資方一汽和上汽來說,有一些短期經濟利益上的損失,但對於今天的中國汽車產業來說,這個問題並不存在。(作者是中國汽車報總編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