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盡頭的大明王朝就像是一座千瘡百孔的大廈,而小冰河期便是一陣大風,這座原本就搖搖欲墜的大廈在大風的摧殘下頓時轟然倒塌,但這能說大風是導致大廈倒塌的主要原因嗎?就算沒有這陣大風,主體構造已經被摧毀殆盡的大廈,又還能存在多久呢?

△大明王朝覆滅,崇禎弔死煤山

大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

一個王朝的滅亡,縱有千百種原因,歸結起來也不過內因、外因兩種,而往往內因纔是最為致命的,它們纔是導致大廈千瘡百孔的原因,而外因只不過是催化劑罷了,便像那陣大風一般。而在內因之中,我認為影響最大的無疑是以下幾點:

△整個朝廷都陷入了腐敗之中

1、朝廷腐敗嚴重。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各級官員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大肆與民爭利,貪贓枉法、兼併土地、走私販運等等皆因一個「利」字而起,尤以土地兼併危害最為嚴重。土地兼併雖然是每個王朝末期都會出現的問題,但卻以明朝最為嚴重,當時甚至連太監、勛戚也通過「乞請」和接受「投獻」等方式霸佔大片土地,而明朝凡是取得功名之人,便可減免賦稅,如此一來土地大分部集中到了各級官員、勛貴手中,但他們卻可以利用制度和權力合理的逃避賦稅,於是各種賦稅便被強加在了普通百姓和小地主頭上,這使得他們的負擔不斷加重,最終破產變成亂民。

△明朝的財政危機已經極為嚴重

2、財政改革失敗。明朝末期朝廷財政極為緊張,而古代解決朝廷財政問題的方式,,無非「開源、節流」兩個途徑,然而明朝的這種改革卻最終已失敗告終。開源方面,從張居正當政時期改革稅制開始,明朝在稅制改革方面先後經歷多次反覆,最終在崇禎扳倒閹黨之後,宣告了徹底失敗。在魏忠賢的閹黨倒臺之後,崇禎皇帝在文官的建議下撤掉了各地監察太監,然而這卻導致貪腐之風日甚,朝廷收入積聚縮減,以茶稅為例,到了崇禎十年(1637年),僅浙江一省的茶稅便從萬曆、天啟年間的二十萬兩降到了每年十二兩,而這些差額最終又全部落到了百姓頭上。此外,由於各級官員大多參與經商,因此明朝的工商稅始終佔比很低,僅為12%左右,而農業稅卻佔到了81%的高比例,本就擁有少量土地的農民卻要負擔國家的大部分財政收入,豈能不導致民怨四起?節流方面,簡單來講就是節省朝政開支,然而各級官員為了自身的利益,卻最終導致該項政策走入了誤區,他們的根本利益雖然沒有遭受損失,但像李自成那樣的基層「公務員」卻遭了秧,失去收入來源的他們不僅造成了社會動蕩,更是對朝廷懷恨在心。

△崇禎消滅了閹黨,卻沒能消滅黨爭

3、黨爭嚴重、皇帝多疑。明朝黨爭極為嚴重,崇禎雖然扳倒了閹黨,卻並未能消滅朝中的黨爭現象,而這種無孔不入的黨爭,不僅導致朝廷效能急劇下降,甚至造成了極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在明末戰爭頻發的時期,前線的將領不僅要帶兵打仗,還要妥善處理好各方面的關係,否則將會遭到極為嚴重的掣肘,甚至遭至來自背後的明槍暗箭。再加上崇禎皇帝本就多疑,動輒降官免職,這便是崇禎帝頻繁更換圍剿闖軍將領的主要原因,其先用楊鶴主撫,後用洪承疇,再用曹文詔,再用陳奇瑜,復用洪承疇,再用盧象升,再用楊嗣昌,再用熊文燦,又用楊嗣昌,不僅沒能剿滅闖軍,甚至還數次使闖軍起死回生。

△崇禎自己太過多疑

可以說,明末的朝政已經腐爛到了極點,也正是由於這些原因,才導致大明王朝這座大廈變的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最終轟然倒塌。

小冰河期對明朝滅亡的影響

小冰河期帶來的直接影響主要有三點,那就是全球氣溫大幅度下降,糧食大幅度減產,以及各種天災不斷。而根據竺可楨在《我國五千年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的敘述,這種極端惡劣的氣候和王朝滅亡重合,在中國歷史上一共發生了四次,而明朝甚至可以說是影響最小的一次。

△小冰川期的確對明朝造成了影響

按照記載,前三次小冰河期分別發生在殷商末期到西周初期、東漢末年到西晉初期、唐朝末期到北宋初期,其最大的影響就是加劇了社會動蕩,最終加速了殷商、東漢、唐朝的滅亡,而當時的人口也是急速縮減,人口銳減幅度甚至達到五分之四。而第四次小冰川期便發生在明朝末年,但由於當時已經引入了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農作物,這次小冰川期的影響可以說是歷次最小的,明末到清初人口銳減幅度只有二分之一。

要說小冰川期對明朝滅亡有沒有影響,當然是有的。農業的大幅度減產和天災的頻發無疑對本就生存艱難的百姓造成了更為致命的打擊,生存無望的他們只能被迫加入到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大潮當中,這也是當時農民起義隊伍數次瀕臨滅亡,卻又能迅速積聚力量的原因。但即使如此,真能說小冰川期就是造成明朝滅亡的元兇嗎?

△沒有小冰川期影響,明朝又能堅持多久

試想,如果小冰川期發生在王朝鼎盛時期,那麼是否會導致王朝滅亡呢?恐怕並不會,只要吏治清明、朝廷應對得當,憑藉已經引入的土豆、紅薯和玉米等抗旱高產農作物,即使小冰川期會造成社會的動蕩,也很快就會被平息下去。


綜上所述,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問題,而小冰川期不過是外因而已,就算沒有了小冰川期的影響,明朝這座已經千瘡百孔、搖搖欲墜的大廈又還能堅持多久呢?不過苟延殘喘罷了。


盡道明亡為此河,至今網上攪風波。

屍居餘氣君臣戲,眾叛親離誰最多!


北方糧食減產,陝西農民起義,李自成等人滅亡明朝,不是滿清滅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