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代號、雙代號網路圖雖然實際中不常用但是建造師、造價工程師考試每年必考,特別是造價工程師如果要是不會根本不可能通過考試,我正好最近也在整理建築發展史。

1957 年,美國杜邦公司一個由數學家、工程師和管理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在蘭德公司配合下,首先提出了一個運用網路圖來制訂計劃的方法。這個方法不僅能明確地表示出工序和時間,而且還表明了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他們把這種方法命名為「關鍵線路法」 ( Critica Path Method ) ,簡稱CPM 法。

1958 年,美國海軍特種計劃局( SPO)在研製「北極星」導彈潛艇過程中,採用了 CPM 法,並完善成以數理統計學為基礎、以網路分析為主要內容、以電子計算機為手段的新型計劃管理方法,稱為「計劃評審法」 ( 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ew Technique ) ,簡稱 PERT 法。該項工程計劃包括 3000 項工作, 23 個網路。由於應用了 PERT 法,使該項目總工期縮短了兩年時間,取得了顯著效果

PEM和 CPM 這兩種方法,在具體步驟和名詞術語等方面雖有一些差異,但它們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以網路圖為基礎,通過網路分析和計算,制定出網路計劃並實施管理的。由於這兩種方法非常相似,因此將這兩種方法統稱為網路計劃技術。

鑒於這兩種方法的差別,

CPM主要應用於以往在類似工程中已取得一定經驗的承包工程,PERT更多地應用於研究與開發項目

1962 年起,美國政府作出決定,一切新開發的工程項目必須應用 PERT ,否則一律不批准。

1972 年「阿波羅」登月計劃的成功,也是應用網路計劃技術的結果。這項計劃有兩萬多家企業、 120 所大學和研究所、 42 萬人參加,投資 300 億關元。該項工程共有 300 萬個零部件,使用了 600 臺計算機。他們自稱:這是系統工程的輝煌頂點。

至今很多的發達國家都在用網路計劃進行施工進度控制,如果有興趣可以看看我做的相關視頻包括發展史和國內發展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