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生是抗爭的一生」

吳起的層次非常高,高到他這個層次的已經不必用世俗道德評價。

人最可怕的力量是天賦,比天賦更可怕的是信仰。吳起二者兼備。而吳起的志向不僅是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他有創世的情結。

這種志向很容易和努力向上混淆。努力向上者是為了成為一羣人中最好的人。而創世者是為了創造一個自己夢想的世界,自己可以是這個世界中任何位置的任意一個人。

在吳起心中,個人生命和萬物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也因此自己和萬物的生命都不重要,自己和萬物一樣,都是通往自己理想鄉的工具,犧牲自己和犧牲別人意義也是相同的。

私人角度,吳起是那種讀史時最讓人震撼的存在,他們無所謂善惡好壞,他們身上體現的是人類理想與自然現實永恆的抗爭,是開天闢地的勇氣和決絕。他們是歷史長河中真正的夢想家,是最璀璨的存在。


吳起,一個響噹噹的人物,軍事上與孫武其名,著有《吳起兵法》,政治上與商鞅其名。他所訓練出來的魏武卒,實力強悍,猶如當今的特種兵。

吳起衛國人,祖上家境非常不錯,經商。要知道那個時代,士農工商,商人地位最低,吳起一心入朝為官,為達目的,幾乎散盡家財,由於門路不對,一官半職都沒謀到,此事成了村裡人的笑話,遭人譏諷,於是手提長劍,憤而殺之三十餘人。然後逃走。外逃期間,曾拜當時儒家的曾子為師,想通過學儒走上仕途,不料母親去世,按常理為人子要奔喪,守孝,但因自已背負人命債,也就沒回去,結果曾子認為吳起不孝,把他逐出師門,這條路走不通,吳起重新拜師學習兵法。

公元前412年,齊國攻打魯國,魯穆公聽說吳起很有本事,想任命他為將抵抗齊軍,聽說吳起老婆是齊國人,又猶豫了起來。吳起知道此事後,果斷的殺了老婆,取得了穆公信任。吳起於是帶兵抗擊齊軍,把齊軍打得落花流水。興沖沖回國等候封賞,豈料,有人說起了吳起在家鄉因被人譏諷,嘲笑殺人事件,母親去世不回鄉守孝,被逐出師門。為了當將軍把老婆給殺了,這樣不仁不孝的人以後是個後患,於是乎,吳起又被涼在一邊。

時逢魏文侯招賢納士,吳起就去魏國找機會了。魏文侯就問手下李悝,吳起其人如何,李悝說,其人貪慕功名好色,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可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文侯一想,我要的是人才,也不是完人,就讓吳起當了將軍。經過幾次戰爭考驗後,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接下來就去攻打秦國的河西地區,在河西地區打敗了秦軍,在那裡設置了西河那。首任便是吳起。在此期間,在文侯的支持下,他開始對軍隊進行改革,訓練出最精銳的魏武卒。

隨著文侯去世,武侯繼位,相國田文也死了,公孫痤接替相國,本來田文當相國時,吳起就很不服氣,公孫痤也知道吳起不服自已,想找機會除去吳起,於是他給吳起下了個套,他對武侯說,吳起人才呀,怕在魏國呆不久。武侯問,何如,公孫痤說,你可以試探於他,說要公主下嫁給他,他如同意,那是心在魏國,如不同意,則另有打算,於是武侯同意了。

緊接著公孫痤在家裡設宴,分別請公主和吳起做客,席間公孫痤不斷挑戰公主極限,公主那受得了,就破口大罵公孫痤,看到公主這脾氣,吳起心裡打起了退堂鼓,等武侯說要把公主許配給他時,他一口拒絕了。就這樣吳起慢慢失去武侯信任,被迫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當時楚國國君楚悼王,聽說大名鼎鼎的吳起來投,很是高興,經過楚悼王考驗,吳起真有本事之人,一年時間裡把宛城治理的井井有條,軍隊戰鬥力十足,於是任命為令尹,讓他全權負責楚國變法。

由於楚悼王的去世,變法得不到新繼位的國君支持,又因變法觸犯了貴族們的利益,貴族們羣起而攻之,在楚焯王屍體前,貴族們亂箭射死了吳起。

寫了這麼多,大致可以感覺到吳起心胸不是太寬廣,做事果斷,有種不達目的勢不把休的決心,至於殺妻求將也沒準確的史料可考,善於學習,上進心強。

縱觀其一生,侍奉過魯,魏,楚,得展抱負,結局且有些許悲涼。


大家好,我是歷史小迷哥。

評價一個歷史人物,因為站在的立場不一樣,考慮的事情也不同,甚至個人性情也會對歷史人物點評產生不同影響,所以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看法。

吳起這個人,在歷史上名氣算是十分大的一個武將,如果有人想要做一份中國歷史武將排行榜,那肯定是繞不開吳起這個人的,而且還是高高在上。

眾所周知的是魏國能夠在戰國初期稱霸天下的原因除了變法以外,那就是吳起打造的魏武卒,大戰七十二,幾無敗績,尤其是跟秦國的戰爭中,為魏國謀取了很多利益。在楚國時也是得到了楚王的信任,尋求變法,可惜命喪於此。關於吳起的一生,不做過多介紹,相信很多人都瞭解,那麼吳起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

首先,我個人認為。吳起殺妻一事記載在司馬遷的《史記》中,雖然《史記》是歷史學中一個極其有分量的典籍,但是在它更早的年代《韓非子》中卻是記載著休妻而非殺妻的論斷。《史記》中這麼描寫恐怕更多的是想把人物描繪成剛烈極端的形象。

其次,關於母親去世不聞不問其實也不盡然,他只是沒有按照儒家的觀點回去守孝而已。

我個人認為吳起是一個很有雄心抱負,有頭腦,有理想的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