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銘記歷史,砥礪前行,開創未來。爲紀念西藏民主改革60週年,中國西藏網特推出8集系列片《滄桑話鉅變》。

  西藏和平解放前,醫療衛生條件極其落後。沒有一所現代醫療衛生機構,只有3所設備簡陋、規模很小的官辦藏醫機構和少量私人診所,從醫人員不足百人,加上農牧區的近300名民間藏醫,全區平均每千人不到0.4名醫務人員。天花、霍亂、性病、斑疹傷寒、猩紅熱、破傷風等疾病時常流行。

  和平解放後特別是民主改革後,政府採取各種措施預防疾病,很快就使一些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基本得到控制。一甲子的時光裏,西藏不僅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全覆蓋,醫療衛生條件也有了極大的改善。

  微視頻系列片《滄桑話鉅變》第四集《仁心守杏林 一世藏緣情》就爲我們呈現了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的滄桑鉅變。

  1955年,以十世班禪大師的行轅醫療隊爲班底,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成立。1991年9月,從醫學院畢業的日喀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院長米瑪多吉踏進醫院的大門。

  土坯房子、鐵皮屋頂、簡易的鋼絲牀,是當時醫院辦公、住院環境。寒冷的冬季,大家靠往用過的葡萄糖瓶裏灌熱水暖被子,辦公室、治療室都要生爐子。醫院能給患者做的就是拍個X片、黑白B超、肝功能檢查和三大常規檢查,治療方法多是輸液、打針,能夠做的手術只有膽囊、闌尾、婦產科的正常分娩,還有一些外科四肢的固定術。

  隨着西藏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髮展,尤其是在兄弟省市的無私援助下,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有了飛躍的發展。2015年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的提出 ,更是讓遠隔千山萬水的上海與日喀則緊密相連,帶着“上海節奏”“上海標準”,多項醫療技術、先進的管理理念在這裏生根發芽。

  2017年12月,在上海援藏的大力支持下,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新院區投入使用,成爲目前西藏硬件設施最好的醫院之一。寬敞明亮的門診樓裏,患者有序排隊就診;檢驗科裏,醫務人員正在有條不紊地操作儀器,出具報告;手術室裏,無影燈即將打開,主刀醫生和他的助手們正在按照操作規範進行最後的流程覈對……

  學科構建、人才培養、流程規範、制度完善……組團式援藏結出碩果。2018年6月,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三甲”。在“強三甲”的路上,日喀則市人民醫院提出打造西藏西部醫療中心和醫學高地的目標,並作爲院訓讓全員人牢記於心。這一切,也爲藏地百姓帶來福祉,不出家門、不離鄉土就能享受到內地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三年裏 ,日喀則市人民醫院發生的變化僅僅只是“1+7”醫院(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市地人民醫院)的一個生動體現。

  在中組部、國家衛健委等部委的高位推動下,在對口支援省市和單位的無私援助下,在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變“零星選派”爲“組團佈局”、變“輸血供氧”爲“造血製氧”,使得“1+7”醫院(西藏自治區人民醫院和7市地人民醫院)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變化。相信在這8家醫院的輻射帶動下,西藏的醫療衛生事業將取得更好、更快、更大的發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