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賈詡是天才謀士,一點兒不為過!《紅樓夢》中說王熙鳳至少有一萬個心眼子,心機深密。我說這賈詡有十萬個心眼子!作《三國志》的陳壽說賈詡的心眼子僅僅次於張良陳平,少說也有二十萬個心眼子。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竟說天下的心眼子都給了賈詡了。賈詡,就是這麼牛,真的這麼牛!但這賈詡雖有如此本事,但多數人不怎麼待見,反正我不喜歡賈詡。讀《三國》一看賈詡出場我就發冷,感覺像是有一支毒箭在暗暗瞄準我,要知道賈詡射出的毒箭從來百發百中。為什麼說他是毒士呢?我以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賈詡有才,但缺德。張飛罵呂布缺德說他是三姓家奴,你看賈詡換了多少主子?先是跟隨董卓,後又跟隨李傕郭汜樊稠張濟,再是段煨,再是張綉,再是曹操。不斷地挑高枝,毫無為臣子的赤膽忠心,只要於我有利,我就不斷地跳槽,哪有是非觀念?此種人太可怕了!

舉一例:司徒王允聯合呂布除掉國賊董卓後,董卓的部署李傕郭汜樊稠張濟都跑到半路了,本以為天下該太平了,就是這個賈詡對打算逃走的這些董卓舊部說:「你們要跑,一個小小的亭長就可以要了你們的命,不如集合部隊打回長安,勝可替董卓報仇,敗了再跑也不遲啊?!」就這一句話,長安淪陷,血流漂杵。李傕等縱兵擄掠,吏民死者萬餘人,屍積滿道。太常種佛、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司隸校尉黃琬、左馮翊宋翼、右扶風王宏等等一大批股肱之臣都被殺,尤其是司徒王允全家老小盡皆屠戮。一時間,帝京腥風血雨,天下大亂!

二、賈詡計策從不失手。聽之者勝,不聽準敗。《三國志》作者陳壽說賈詡「算無遺策」,就跟射箭,不射便罷,出手就是靶心。舉一例:曹操徵張綉,張綉都投降了,但張綉看到曹操淫辱他的嬸娘,實在咽不下這口氣,就復反了。在這種明顯處於下風的情勢下,張綉按賈詡的計謀,大敗曹操,不但曹操差點丟了性命,此一戰,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等都死了。賈詡的計謀就有這樣的特點:準,狠!殺傷力極大!當年美國人說錢學森能頂五個師,照此說法,這賈詡也至少能頂十萬鐵甲!

三、賈詡殺人不見血。就是說賈詡這樣沒有德行,又有大本事的人,竟然沒有敵人,穩步青雲,一生顯貴,七十七歲壽終正寢。死後,還和王朗、曹真、辛毗配享魏文帝廟,謚號「肅候」,真是生也榮耀,死也榮耀。就連他的兒子在他死後也都官封列侯,其後代子孫不但在曹魏時代如此,到了司馬時代更是富貴顯赫。難怪後人說他是極為罕見的天才謀士。

賈詡殺人不見血。舉一例:曹丕曹植爭奪世子之位時,曹操私下徵求賈詡的意見,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再問,這賈詡說:「我剛才走了神,沒聽見大王的發問。」曹操問你剛纔想啥呢,竟然沒聽見我說的話?這賈詡悠悠說道:「我在想袁紹和劉表是怎麼選擇繼承人的事。」曹操何等人也,大笑,很快立曹丕為太子。賈詡高明啊!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閉門自守,不與其他文臣武將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結權貴,凡是喫出謀劃策這碗飯的沒有不佩服賈詡的!

賈詡為人處世,出謀劃策就是這麼厲害!你說他是不是配得上「毒士」的綽號?


在《賈詡傳》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天下談論有智謀的能人都首歸賈詡,雖然這話說的有點誇張,畢竟他的上方還有諸葛亮,曹操,可是就是這麼一句誇張的話便可以讓我們看出他的聰明才智。所以才會被人們稱之為毒士吧,接下來幾件事可以體現出來

第一件可以看出他有謀略聰明堪稱毒士的事情是遇險自救。在一次西行回鄉的途中,賈詡跟他的同伴數十人都被反叛的敵人捉起來了,按說他們幾個人都是要完蛋的,可是這時賈詡想出了一個好主意,他謊稱自己是段公的外孫,說他要是遇險的話段公必定會深究的,他所說的段公是當時一個鎮守邊關的大將軍,相當厲害,嚇的敵人絲毫不懷疑真假與否就結盟用好話把他送走了,而其他的幾個同行的人卻都被殺了。如此危險的環境中,賈詡還能從容自救,如此便可以看出他的智慧。

第二件可以看出他有謀略聰明堪稱毒士的事情是在董卓時期,他當時是董卓的謀士,可是董卓卻在一次戰爭中身亡了,他的下屬都很害怕本想就這麼解散了,可是賈詡卻在這時鼓動大家繼續西行,擴大隊伍,進攻長安,為董卓報仇。後來,事情果然很順利,李傕等人殺了王允,趕走呂布,把持了朝政。自此,李傕更加信任賈詡的能力,重用他,給他高官俸祿,可是聰明的賈詡自然不是會被虛名收買的人,他一直清楚自己處在什麼位置合適,站的太高,摔得會更慘,所以他只當了個尚書。而事實上他為李傕出了許多主意,迎出漢獻帝,平衡大臣的關係,是一個優秀而有力的謀士。

第三件可以看出他有謀略聰明堪稱毒士的事情是離開生性多疑的段為保全妻子跟隨張綉出謀劃策的時候。當時曹操帶兵徵討張秀,有一天卻突然撤軍了,這是張綉要帶兵追趕,賈詡卻說不可必輸,張綉不信,還是追了上去,結果後來果然還得失敗了,這是賈詡卻說要在接著追趕,張綉聽了他的話,果然勝利了。賈詡這個謀士,想法總是很獨特,按照常理說輸了就偃旗息鼓了,可是他讓人繼續追打,果然在這與眾不同的計劃中勝利了。後來,還鼓動張綉投降,保全了張繡的性命。作為人們口中的毒士,他做到了名副其實。

第四件可以看看出他有謀略聰明堪稱毒士的事情是選對輔佐的人跟隨曹丕,即使當時的曹丕還沒有那麼出類拔萃,可是他就是眼光獨特的看中了他,並成功的幫助曹丕當上皇帝,最後自己也當上了太尉,還被封為三公。如此高瞻遠矚,誰人能敵?

一個人計謀高深與否,體現在他第一件事做出的判斷,並在判斷後實施的方案合理與否。賈詡就是一個有計謀的人,就是處在人才輩出的三國時期,他還是成為一名佼佼者,被人們稱之為毒士。


這裡介紹下這個隱身暗處、號稱打開三國混亂之門的毒士——賈詡。

美劇絕命毒師不過是個毒品販子、政府一出手就歇菜了,而真正的毒士是站在官方、搖搖鵝毛扇子就帶動風起雲湧,隻手扶輪就改變歷史軌跡的操盤手。壹權謀君這就和大家一起看看賈詡大師的工作簡歷。

姓名:賈詡

籍貫:甘肅武威人

目標職位:太尉

格言:一個成功的謀士,工於謀國只是入門,精於謀身才算合格

專業:「縱橫之術」,國際政治專業

戰績:一生算無遺策、幾無失手。決策者聽之則勝,不聽則敗

壹權謀君給這位大師的戰力評級是「深不可測」,八個字「智勝天下,謀亂乾坤」。

東漢末年、清流淹沒,宦官橫行、羣雄紛起,也伴隨著一顆妖星入世。

賈詡的出場,是隨著大殺星董卓的鐵騎進入洛陽城的,作為西涼軍閥李傕、郭祀的帳前謀士,隨著文武百官緩緩進入歷史舞臺時,還不是那麼起眼。

隨著時間軸推進,在王允的美人計下,董卓被乾兒子呂布的方天畫戟刺了個透心涼。樹倒猢猻散,李傕、郭祀人心散了、分行李了,打算一逃了之。

這時賈詡一看再裝低調不行了,這樣隨大流下去,大家都得滅族。要知道什麼年頭,最不需要的就是隨大流,要逆向思維、反著想啊……

他把頭從漢服套子裏伸出來,娓娓道來,「將軍這招棋子怕是走錯了,長安方面可是下死令,要把咱西涼系趕盡殺絕。你們沒了槍杆子,來個片警就把你咔嚓了,亡命天涯不是退路,與其被人抓雞子一樣提溜出來點天燈,不如糾集人馬打回去?幹一票,不行再逃命也不晚嘛!」

頭腦簡單的李郭二人聽後千恩萬謝,殺入長安,製造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浩劫。有人分析,假如賈詡不出那個主意,沒有放上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假如軍閥們四散逃亡,王允扶持漢獻帝執政,東漢再興也不是不能,真是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

但歷史沒有假如,身在亂世,所有的道德都要讓位於生存的需要,刀斧加身哪有那麼多的大局。Who care?

有個網路寫手蝦寫的小說裏有句話「立場神馬的,很多時候遠離你的現實生活」「你只要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是否符合你的真實需要或利益」,至少賈詡如果聽到這些話,是要連連點頭的!

和平年代有仁義道德遮著,但一處亂世,大佬們都沖著權力魔戒殺紅了眼,哪要什麼遮羞布!

李傕、郭祀二人匪氣很重,自然不是成大事之人,賈詡心裡和明鏡似的。漢獻帝臨朝後,立馬找個理由退出官場。不久,西涼軍閥集團就發生了嚴重的內亂,兩相廝殺、一地雞毛。

後來,賈先生在他的同鄉段煨那呆了一段,段煨對他好酒好肉好招待,但賈詡看出他實際上是外恭而內忌,趕緊騎驢找馬跳了槽。

臨行前,有人問賈詡,「東家對你很敬重,為啥一定要離開呢?」

賈詡說:「這哥們多疑,我在這地,禮遇雖厚、信賴不足,他也睡不好、我也睡不好,說不準哪天失眠難熬,犯了急短精,就把我給剁了。」

賈詡轉身投奔他的一個粉絲——張綉去了。戰亂四起,一個沒有超強謀士的集團是不可能打勝仗的,筆杆子也是戰鬥力啊。

張綉一聽自己最敬佩的極品謀士賈詡過來了,心情激蕩,帶領子孫出門,十里長街迎偶像,奉為上賓。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張綉。張綉在宛城投降。

曹操接手地盤還不熱乎,就開始一手挖人才、一手找美女了,不僅向張繡的得力手下胡車兒發出邀請函,還把張繡的嬸嬸鄒氏啪啪了。

這可把張綉搞得很沒面子,身為軍師的賈詡給張綉出了個鬼主意。

張綉報告曹操說:我的部隊需要調動一下防區,可戰車不夠,東西裝不下,需要戰士隨身攜帶武器盔甲,從您的營房路過,特此報告您。

曹操滿口答應:行啊,行啊,小事一樁。

結果,張綉部隊大喇喇地從曹營面前走過,突然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把曹軍打成了篩子。戰後統計,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大將典韋被殺,所乘的大宛良馬「絕影」亦中箭而死,可說狼狽至極。

建安三年,曹操包圍張綉據點,不料後方傳來袁紹突襲許都的消息,曹操突然撤軍,張綉則乘機追擊。

賈詡攔住張綉,說將軍萬萬不可追曹軍,「追必敗」。張綉不聽勸阻,結果,丟盔卸甲灰溜溜地回來了。

張綉帶著悔青了的腸子回來,正要緩口氣、消消氣,賈詡卻說將軍趕快再追,「戰必勝」。

張綉很信任賈詡,收拾殘兵敗將再追,結果大勝而歸,把賈詡奉若天人。

處於政治、軍事鬥爭旋渦之中的謀士,不一定身臨戰場,心中卻有活地圖。賈詡解釋說:「第一次曹操有備撤退,咱去是給別人送分去了。曹操已經打敗你了,思想也就放鬆了,所以第二次你再追就成功了。」

讓僱主看到你價值的最好辦法,是幫僱主的對手打敗他。《軍火之王》有句話很好,如果自己賣的武器沒有打擊自己的國家,那麼就不是一個合格的國際軍火商。

賈詡一直在各個僱主中選擇,張綉除了頭腦簡單信任自己是優點外,其他在大小諸侯淘汰賽中並不佔優。不過賈詡不僅自己跳,還拉著張綉一起跳。

當時,有曹操、袁紹兩個大集團,相比較袁紹家大業大。依照一般人的邏輯,張綉與曹操結下如此深仇,不投靠袁紹還能投靠誰呢?賈詡卻斷然選擇了曹操。

一方面,賈詡幾次幫助張綉擊潰了曹操,讓實用主義的曹操看到了招攬價值。

另一方面,賈詡的理由是,曹操連仇家都能招攬,天下的賢能自然會趨之若鶩。「我敢斷言將軍去了曹操那裡,他定會好生招待,許以高官厚祿,咱這是幫他打廣告呢!將軍不要猶豫,放心去投靠吧!」

事實上選擇公司,選不是那麼紅、但未來發展潛力雄厚的公司,不但「邊際效益」較大,自己也能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果然,張綉歸順曹操後,曹操十分寬容,「讓我們兩家揮別過去,迎接新的相逢。」

曹操還專門設宴接待,在酒宴空隙從帳內走了出來,拍著賈詡的肩膀說:「多虧先生暗助,能讓天下人都知道我曹操是個守信義的人,這份功勞我先記下了。」

格局決定成敗,大氣成就英雄。賈詡看得出曹操的格局在平定天下,決不斤斤計較,大舍大得,是和自己一樣在歷史棋盤上下棋的人,而張綉不過是個小卒子而已。

賈詡不僅料事如神,更可以說他是料人如神。

賈詡有點像是帶個核彈的職業經理人,他的智商就是那個大殺器。對任何僱主,既是利用的對象,又是被猜忌的危險人物。

別人在賈詡這些軍師面前,總感覺自己是透明的,沒有隱私可言,不忌憚不行啊!據說,勾踐滅吳後,專門把大參謀文種給滅了,理由是「你給我出七計滅吳,我只用了三條就成了,剩下四條還在你那。這樣吧,你帶著這幾條去地下幫寡人的先王滅吳國的先王吧!」

所以,賈先生到曹營後,官做得越大,越是低調,除了上朝商議國事之外,基本上是閉門謝客,各種名目的party會所一概不去,連為子女締結婚姻也不攀附豪門大族。

若干年後,他再一次面臨艱難的選擇,曹操的接班人問題來了。

一天,曹操問賈詡:我打算立嗣,你看立哪個兒子合適呢?

賈詡沉默好久好久,閉口不答。

曹操有點不高興,說:「問你話呢,你到是吱一聲啊?」

賈詡,「吱」。

曹操手握劍柄,鬍鬚亂顫中……

賈詡忙說,「對不起啊,我正在想袁紹父子、劉表父子的事呢」。

結果,曹操大笑。

這段對話,被演講與口才列入必讀課目。注意劃重點了,其中玄機在於分寸拿捏,摻和曹家事搞不好,就會像撩撥毒蛇的腦袋,沒什麼好下場。而賈詡借用袁紹和劉表的故事,暗示曹操廢長立幼而導致滅族的慘痛教訓,我啥都沒說。具體怎麼辦,曹操你自己看吧!

這場兒子爭位子的鬥爭,曹植這個七步作詩的才子鋒芒太露,而上蹦下跳的楊修則忘了「疏不間親」的古訓,結果丟了卿卿性命。

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為世子。後來,曹丕稱帝,一登基就讓賈詡當上太尉。

隨著年輪增長,愈是身經百戰,愈是遊刃有餘,愈是大徹大悟。最終,賈太尉以77歲高齡善終,著實不容易。做到了老子的說,「功遂,身退,天之道」。

謀士作為一個特殊羣體,在歷史上以不同身份演繹他們的精彩。像楊修那種有聰明的太多,如賈詡有智慧的太少,畢竟沒兩下子,誰敢玩這樣的政治遊戲。

一個人會神機妙算已相當不易,關鍵還要懂得如何恰當地運用、展示這種智慧。

壹權謀君觀賈詡一生,發現他遊走跳槽於各方勢力,但無意於成為擁兵自重的一方諸侯,他的身份永遠在幕後、永遠側身在江湖。

他不在乎誰的江山,對哪個勢力都沒有真正的感情,冷眼看天下滄桑興衰;他又把施展才華當成一種樂趣,一言可以危邦、片語可以興國;別人想作那棋盤上橫行的車、居中的帥,他則好隨時可以入棋發發力,時而抽身出棋盤,還把自己身後事安排得妥妥噹噹。

從我們開始掰著指頭做算術題開始,就開始了謀算,但真正什麼是會算?我想,不過是短視算得失,長遠算人性,通透算命運,您的高見呢?


賈詡被稱為毒士的原因是他所獻之計都是損人利己,根本不顧百姓的生死,導致漢朝滅亡,天下大亂。賈詡是東漢末年的軍事家,在董卓死後,賈詡給李傕獻計,他只看重自己的利益,將黎民百姓的生死置之度外,所以纔有了毒士之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