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道娛樂圈問答題,請根據描述猜出題中的人物:20 世紀 80 年代的香港,有一位女歌手初踏紅館就打破個人演唱會的紀錄, 隨後踏足影視圈,憑藉電影《胭脂扣》一舉奪得金馬獎影后。她嗓音獨特、曲風多樣、造型百變,每次出現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人稱“百變天后”。

看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梅豔芳。一首《女人花》唱遍大江南北,成爲一代人的集體記憶。

2003 年 12 月 30 日,年僅 40 歲的梅豔芳因罹患宮頸癌而逝世, 終身未嫁。在此之前的 45 天,梅豔芳舉辦了人生最後一場演唱會, 衆星雲集,璀璨非凡。因爲化療藥物在殺死快速生長的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殺死同屬於快速生長細胞的發囊細胞,因此梅豔芳是帶着假髮登場的。在演唱會臨近結束時,她已經明顯體力不支,她強撐着身體,穿上純白的婚紗,在生命的太陽即將沉入海底之前,把自己嫁給了音樂,嫁給了舞臺。這樣一位一線影視巨星,以如此悲壯的方式 場,引發了世人對宮頸癌的廣泛關注。

其實除了梅豔芳,還有許多女性沒能逃脫宮頸癌的“魔掌”。爲什麼有這麼多人死於這種疾病?答案是:這種疾病的總體發病率很高

疾病沒有偏見,它無差別地對所有人發起攻擊,完全不在乎一 個人是貧窮還是富有,是在小巷裏平凡,還是在舞臺上耀眼。但疾病也有特別的偏愛,它偏愛那些先天免疫力弱、忽視自己健康、對疾病缺乏認識的人。

20世紀70年代末,哈拉爾德·楚爾·豪森(Harald zur Hausen)在宮頸癌患者的病變組織中成功提取出人類乳頭瘤病毒(HPV),證實了HPV是宮頸癌致病病毒,並因此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宮頸癌也因此成爲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病因明確、可早發現、早預防、早治療的癌症

HPV的英文全稱爲Human Papillomavirus,是一種小型環狀DNA病毒,在通過性接觸傳播的疾病中,是最爲常見的病原體之一。

到目前爲止,已被科學家發現的 HPV 型別有 200 多種。根據致 癌性,可將其分爲高危型 HPV 和低危型 HPV。高危型 HPV 的持續 感染會引發宮頸癌,目前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與宮頸癌相關的高危 型 HPV 至少有 13 種。低危型 HPV 的感染會導致生殖器疣等多種生 殖系統疾病。

有些女性朋友發現自己感染了 HPV,心裏會一直惴惴不安,擔心自己得了宮頸癌。但HPV 感染≠宮頸癌!爲什麼這麼說呢?

實際上,HPV 感染並不罕見,80% 的女性一生中都可能感染 HPV,但感染 HPV 並不意味着一定會發生宮頸癌。

大多數人 HPV 感染都是一過性的,一般存在時間爲 6 個月到2年。大多數時候,HPV可以被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所“降服”。數據表明,90%以上的HPV在最初感染的2年內會被自身免疫系統清除。

一般從HPV感染到發展爲宮頸癌,至少需要8~12年的時間,因此不必對HPV感染感到恐慌。只有少部分人反覆或者持續感染高危型HPV,且其間未採取任何篩查和治療措施,纔會發展成宮頸癌

很多人會問,HPV究竟是怎麼感染上的呢?是否只有女性會感染,男性不會感染呢?

其實,HPV的感染途徑有很多種,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也可通過皮膚密切接觸和母嬰垂直傳播。人們剛感染HPV時並無症狀和體徵,症狀或體徵大多在感染數年後纔出現,所以要確定初次感染的時間極爲困難。

儘管HPV與宮頸癌關係密切,但並不代表HPV是女性“專屬”病毒,男性同樣可能感染HPV。與女性類似,男性也會因爲親密的皮膚黏膜接觸,主要是通過性行爲感染HPV。

因爲宮頸癌病因明確、可防可控,所以,遠離宮頸癌其實沒有那麼難。

自 HPV 疫苗上市和推廣以來,不少女性選擇接種 HPV 疫苗 來預防宮頸癌。目前上市的 HPV 疫苗有三種:

第一種是 2006 年上 市的四價 HPV 疫苗,可以預防高危型 HPV16 和 HPV18,低危型 HPV6 和 HPV11 引起的感染,以及由這四種 HPV 導致的癌前病變、癌和生殖器疣;

第二種是 2007 年上市的二價 HPV 疫苗,可以預防 高危型 HPV16 和 HPV18 的感染,以及由這兩種 HPV 導致的癌前病 變和癌;

目前預防 HPV 型別最多的九價疫苗,可以預防 90% 的宮頸癌。研究發現,及時做宮頸癌篩查可對宮頸癌和癌前突變起到早發現、早治療的作用,是降低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隨着宮頸癌在病因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進展,宮頸癌篩查技術也在逐漸進步,從一開始的肉眼觀察法到細胞學檢查,再到今天的HPV分型基因檢測。

早在1930年,肉眼觀察法就被用於宮頸癌篩查。1941年,巴氏細胞學塗片技術問世,在隨後的50年間,該技術爲全球的宮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肉眼觀察法和細胞學的檢查結果受醫師的診斷水平等人爲因素影響較大,容易出現漏診的情況。

相比於肉眼觀察法和細胞學檢查,HPV分型基因檢測技術具有結果客觀、受人爲因素影響小、靈敏度高等特點,是宮頸癌篩查技術的重大進步。

進入21世紀,隨着高危型HPV與宮頸癌發病率的關係被明確,以及基因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HPV分型基因檢測正逐步成爲宮頸癌初篩的首選方法之一。

2009年,國家女性“兩癌”篩查項目啓動,給廣大女性帶來了免費宮頸癌篩查的福音。但受到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並非所有女性都能夠去醫院進行定期篩查。時間成本、地點約束、心理恐懼等因素成了宮頸癌篩查全覆蓋的主要障礙。爲了解決這些難題,自取樣HPV分型基因檢測應運而生

自取樣 HPV 分型基因檢測,可以讓女性在家通過閱讀簡明的操作步驟說明自助完成樣本採集。所取樣本主要來自女性宮頸脫落細 胞。如果女性感染了 HPV,其宮頸脫落細胞中就會攜帶 HPV,通過基因檢測的方法即可找到 HPV病毒的DNA。

自取樣的整個過程不依賴醫務工作者,操作簡單,可以由女性在家獨立完成。經過數萬例臨牀樣本檢測數據驗證,自取樣與醫生取樣擁有同等效果。

截至目前,自取樣技術已誕生20餘年,經歷了臨牀實踐的充分檢驗。2017年,該技術被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評爲“全球十大醫學創新技術”之一。

綜上所述,宮頸癌篩查技術能夠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爲廣大女性在宮頸癌防控方面提供了更多選擇。宮頸癌致病原因明確,可以進行定期篩查及注射HPV疫苗。宮頸癌有希望成爲被人類消滅的第一種癌症。

本文整理自尹燁所著《生命密碼》,版權歸作者及本書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作者及作品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