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為犬喫喫美食日記第30篇


入夏。

重油高熱的食物從硃砂痣,褪色成食客掌中的蚊子血。

清爽透涼的小菜卻如夏夜中大如銀盤的皓月,明晃晃、清幽幽,緩慢撫摸被悶熱夏季惹得煩躁的心。

躲開人流密集、喧聲如雷的辦公區餐廳,吱著單車,拐入位於帝都東直門兒的簋街闢巷。

等待出入境大廳開門的時間無處打發,頂著晴空烈日,自是沒有了喫火鍋串串的勇氣。好在點評APP推給我一家甘肅涼皮店,步行不過400米,價格只要9元,引起我的好奇。

不與胡大直接對壘,離開簋街主幹道,跟著導航拐入滿是平房的衚衕中。與南鑼鼓巷的感覺不同,這裡多是自住的四合院,密密疊疊的建著危房。正午陽光下,只零星有幾個老人躲在屋檐下下著象棋。

沒有明顯的門牌,找起來實在麻煩。好在午休的年輕人聚集處,能夠作為尋路的線索。

門店不超過5平米,僅能坐下三桌。艱苦的用餐環境,卻有其他能讓人篤定一試的證據。堆在店外,被迫選擇外帶的食客,巴巴地望著老闆手中拌著的麵皮,用態度和意念告訴新尋來的人,別慫,再等一等。

圖:攝於2019年5月 簋街側巷裡的甘肅涼皮

店面雖小,用材一點不偷懶。

老闆親自蒸的麵皮,一大張一大張,落在案板前。

佐料也簡單,圓片狀的小米黃麵皮被捲起,切成條狀,自己濺的辣椒油,蒜水、醋,如果想喫純粹一點,麻將汁兒可以吩咐老闆別加。

配上些黃瓜絲和麵筋,拌勻後往套了塑料袋的碗裏一裝就好了,像不像小時候在街邊喫的小食?

麵皮微厚,充滿彈性的同時又有面中直鏈澱粉帶來的糯香,比起西貝的,嚼起來更有愉悅感。

辣椒油看似紅艷辛辣,喫到嘴裡時卻都是香氣。辣味一點都不糾纏,就算最炎熱的正午喫起來,也沒負擔。

圖:甘肅涼拌麵皮

如果是純粹的肉食動物,即便夏天也無法背離本性。那從醬牛肉演變出來的湯鍋菜品,我一定得推薦給你。

什剎海附近,同樣是在衚衕老街,偏僻到左右都望不到主路。

第一次喫還是一位設計師朋友介紹帶來的,聽他說這家店之前都沒有菜單。若是進店,老闆娘會直接從後廚端出一鍋牛肉,要別的也沒有。

平平的不鏽鋼鍋中滷汁是醬油色的清新,不帶油腥。大塊兒的牛肉和板筋擠在鍋裏,能量密度很高。

圖:牛板筋火鍋

開鍋後蘸上用一點滷汁、蒜蓉做成的蘸料,入口一點都不膩,牛肉極好不羶,是老闆從內蒙古專門進的。味道像極了內蒙古賓館(這家店我也推薦)裏的醬牛肉這道冷盤,蒜和微酸解了牛油的膩感,板筋易嚼,燉煮適宜。

圖:來自網路 內蒙古賓館 前菜 醬牛肉

據說這家店前身就是菜市場中買醬牛肉冷盤的,買的人多了,老闆就改良了菜單,將冷食的冷盤改成熱鍋,適合夏天解饞,也適合冬季取暖。

沒有大費周章的宣傳,躲在衚衕之中,生意卻好到開了三家店,只等著懂行的食客,一探深巷,尋覓佳餚。

被一道冷盤啟發而成的老北京火鍋,朋友二三,啤酒配著北冰洋,是不是很有兒時的樣子呢。

PS. 沒想到自己能夠堅持到第30篇,離50篇的目標又近了一步,撒花~~


甘肅老字號麵皮店

地址:大菊衚衕33號

犬消費:9元

犬評分:3星(如果你愛麵皮兒涼皮兒,你會愛上他家軟糯又耐嚼的感覺)

葫蘆娃牛板筋火鍋(什剎海店)

兩人消費:200- RMB

犬評分:3星 (老北京的感覺,鹵料肉香,值得一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