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字子桓,史稱魏文帝,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二個兒子。曹植,字子建,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個兒子,後世稱之為陳思王。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

就文學成就來說,曹植的歷史低位極高。清朝名士王士禎在論「仙才」時稱,漢魏以來,二千餘年間,只有曹植、李白、蘇軾三人堪當「仙才」之名。南朝時期著名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十斗),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就是「才高八斗」典故的由來。南朝文學批評家鍾嶸在《詩品》中將曹丕歸於中品,而三曹父子中,將曹植奉為上品,曹操甚至歸於下品。不論是在當時還是後世,曹植的詩歌都影響極大,世人對於曹植的文學評價都是非常之高。

曹操的詩歌雄渾大氣,豪邁奔放,曹丕的詩歌婉約悱惻,多了幾分兒女情長。相對於曹植的才思敏捷,曹丕又多了分深思熟慮。所以,三曹之中,曹丕就顯得比較中庸,光茫自然要暗淡許多。如果說曹操的詩歌是「帝王之氣」,曹植的詩歌是「仙氣」,那麼曹丕的詩歌就是「文人氣」。南朝文學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才略》中評價曹丕說:「魏文之才,洋洋清綺,舊談抑之,謂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詩麗而表逸;子桓慮詳而力緩,故不兢於先鳴。而樂府清越,《典論》辯要,迭用短長,亦無懵焉。但俗情抑揚,雷同一響,遂令文帝以位尊減才,思王以勢窘益價,未為篤論也。」這裡劉勰力排人們抑曹丕而揚曹植的偏見,給予了曹丕很高的評價,持論相當公允。不可否認,曹丕的學問非常好,文學造詣也很高。

所以,就單論文采而言,曹丕是要略遜於曹植的。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兒子,而且是一母所生,母親為卞夫人。要說喜愛,曹操確實偏愛曹植多一點。

曹操文武全才,軍事上東征西討,有過無數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文學上他是「建安文學」的領軍人物。史書記載曹操育有25個兒子和6個女兒,曹操對子女的教育很嚴格,這些子女都多才多藝,有文有武,出類拔萃,而其中以曹丕和曹植的成就最高。

其實曹操也是很喜愛曹丕的,曹丕的弓馬騎射都是他爹曹操手把手教出來的,而且很小就被帶上戰場,其他兒子卻沒有,曹丕少入軍旅,屢立戰功,所以曹操也一直悉心教導他。曹操長子曹昂死後,曹丕作為嫡長子,在奉行嫡長子繼承製的封建社會,曹丕身上無形中就有了未來曹操繼承人的光環,加之身邊也聚集起了一堆門閥士族勢力。這對於曹操的權威無形中就是一種挑戰。

曹操要在亂世中開創偉業,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自然有許多無奈,所以留給後人一個陰險奸詐的形象。而曹丕為了得到曹操的喜愛,也是處處隱忍,投其所好,處事風格幾乎就是一個復刻版的曹操。其實曹操的完美繼承人長子曹昂死後,作為潛在繼承人的曹丕,自然會被拿來與曹昂進行比較,太像自己的曹丕反而不太能得到曹操的喜愛,曹操還是更喜歡詩文風格與自己更像的曹植多一點,從內心深處來講,曹操可能更希望自己是個文人。

曹操小兒子被譽為神童的曹沖不幸夭折後,曹操就把所有的喜愛寄托在曹植的身上,看到曹植就像看到年輕時候的自己,曾經以自己二十三歲的經歷勉勵剛好二十三歲的曹植,而曹植自身確實也非常有才華。而為了扶持曹植,將世家大族崔琰的女兒嫁於曹植,挑選自己器重的大臣去輔佐曹植,希望曹植能堪大任,成大器。作為一個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曹植為人真誠,文采憤然,機敏過人,但是詩人他恃才傲物,狂放不羈,在政治上又表現的過於天真,缺少城府,加之嗜酒放縱,最終失去了曹操的信任。

知子莫若父,曹植和曹丕作為曹操的兒子,身上都有曹操的影子。曹丕基本上是全部繼承了曹操所有「負面「性格,而曹植則繼承了曹操的才情和赤誠。作為詩人,曹植的才華最像曹操,而作為繼承人,曹丕在政治上顯得更為成熟,雖然曹操更喜歡曹植,但是顯然曹丕相對於曹植更為適合,所以曹操最終傳位於曹丕,事實證明曹丕也是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謝邀請!曹丕和曹植是同母兄弟,兩個人從小都極具才華。後人把包括曹操他們父子三人對建安時期的文學造詣的貢獻,並譽為「三曹」。可見曹丕的文學才能一點也不低,只是在才華方面,略低於才高八斗的曹植罷了。除了看曹植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搬才華橫溢,我們再看《洛神賦》的幾個句子:「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即使看不懂,但是讀起來是不是也有一種美的感受,這就是才華。試問,世上之人哪個不愛才。孔子云:「食色,性也」才華就是人骨子裡的「色」,人皆愛之,所以作為一樣才名甚高的曹孟德,當然會惺惺相惜了。曹操每次為二人出考題,結果每次都是曹植佔據上風,假如我們自己身邊的兩個孩子,在同等條件下,一個表現的更具有才華,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我們自然會略偏愛才氣高的那位了。

將課題外話,曹操雖然愛曹植,但是選世子終究沒選他。這裡面還有其它的複雜因素。第一,二人的行為上,曹丕一本正經,曹植放蕩不羈。第二,支持方法。曹丕方:賈詡、司馬懿、陳群等。曹植方:丁儀、楊修、賈逵等。尤其是關鍵時候,賈詡給曹操說了一句話「丞相未見袁本初呼?」


曹操之所以寵愛曹植多於曹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曹植

1. 曹植文採好,這一點很像曹操,曹操作為東漢末年的著名文學家,其主要成就是在詩歌上,而曹丕也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是建安文學代表人物之一以及集大成者,這一點與曹操正好步調一致,正所謂心心相惜,都是對於文學的愛好,尤其曹植在曹操每次出征的時候,都會作一首詩給父親曹操,以表達父親出征時的心情和願望,這深受曹操的喜愛。而曹丕就不會,於是有的大臣就給他出主意,在曹操出征的時候也不作詩,也不說話,就是哭,以表達對父親的愧疚,當然曹操當然也很欣慰,但感情要少於曹植。

2. 曹植生性簡單,坦率自然,不做作,也就是當今所說的這個人沒什麼心機,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不會像有心機的人要反覆斟酌,以便讓自己始終處於有利位置。同時,在生活中,對於衣著、車馬出行等等均沒有什麼要求,也就是不講排場,在那個諸侯分裂的年代,百姓生活本來困苦,他這種簡譜的風格很投曹操的喜好,於是曹操慢慢將喜愛的天平向曹植傾斜。

曹丕

但曹操對曹植的愛僅限於父親對子女的愛,而不涉及國家長遠發展的大愛,這是小愛。在立世子的時候,曹操雖然在曹植與曹丕之間有過搖擺,但最終理智戰勝了情感,立曹丕為世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曹丕的軍事才能勝過曹植,曹植才情很高,但對於軍事方面就不及曹丕,曹丕小時候就騎馬射箭,經常參與軍事行動,多以掌握了征戰的技能,而這正是那個時代所急需的,所以在軍事才能上曹丕勝過曹植一籌。

2. 曹丕在性格上勝過曹植。當然不是說曹植的性格不好,而是說曹植的性格是詩人的性格,生性風流放蕩,不拘小節,甚至因為不聽復命醉酒鬧事,借著酒興私自坐著王室的車馬,擅開王宮大門司馬門,在只有帝王舉行典禮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縱情馳騁,導致負責掌管宮室車馬的公車令被殺,而曹丕的性格是謹慎細微,心機比較中,對世子之爭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在性格上曹丕勝過曹植一籌。

3. 曹丕和曹植為首的量大集團實力鬥爭的結果。曹丕周圍有賈詡、司馬懿等,曹植周圍有楊修、丁儀等,但由於曹丕集團成員各個都是心機高手,為曹丕出謀劃策,而曹植又犯了醉酒的低級錯誤導致逐漸失寵,最終曹丕戰勝曹植贏得世子之位。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給我這次機會,你要問曹丕和曹植的文采那肯定是比不上的,不說曹植後面曹丕稱帝後的七步成詩,只說後人對曹植的評價南宋文學家謝靈運說過: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所以曹操肯定是喜歡曹植的,但曹植的小毛病多,喜歡喝酒,而且太高傲,曹丕就不同了,曹丕和曹操一樣不認錯,而且曹丕知道自己文采不如曹植,武力不如曹植,曹彰,但曹丕沒什麼壞毛病,而且一心想著的是怎麼完善自己,也有和司馬懿一樣的野心所以後來才能稱帝!


曹操寵愛曹植一是愛其文采出眾;二是曹植從沒有出現過誹謗手足、陷害他人來爭儲的行為,曹操極為放心;

三是曹植宅心仁厚,更重兄弟之情,對曹操更孝順。

反觀曹丕,表面忠順老實,可實際上早就暗中結黨營私,私下通過各種手段收集兄弟手足的過失,讓他人或自己誇大其詞的告知曹操,來達到邀寵和離間曹操和其他子女之間的感情。

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裡、藏在心頭,所以在曹沖死後,他更喜歡不喜歡爭權奪利的曹植了!


曹操一生兒子眾多,有名字的25人,還有3位養子。在眾多兒子當中,曹丕和曹植都不是曹操最喜歡的一個,曹操最喜歡的其實是曹沖。曹沖就是語文課本當中《曹沖稱象》哪一位。曹沖稱象時的年齡據說才五六歲,簡直就是一個神童,曹沖非常寵愛他,且有意立他為繼承人。但是, 曹沖很不幸的是,13歲就早亡了。所以,曹衝去世的時候,曹沖極為悲痛。曹丕當時去安慰曹操,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的幸運啊!」意思是,曹沖死後,你們就有機會做繼承人了。

在曹沖死後,最有機會成為繼承人的就是曹丕和曹植。由於,曹植的文采出眾,所以曹操也偏向與曹植,打算將曹植培養為接班人。其實,曹丕也知道,曹植有文采。不過,曹丕是一個謀略家,總是收集曹植的缺點。曹植這人也的確有缺點,雖然說才華橫溢,但是他喜歡酗酒。喝醉以後常常行為不檢點,大喊大叫,有時還把衣服脫了唱歌。曹丕也收買了一些人,在曹操身邊說曹植的壞話,說曹植喜歡喝酒,喝酒以後就亂來,行為太放蕩,還無約束力。有幾次,曹植喝酒就被曹操發現,讓曹操很不高興。後來曹操,實行了禁酒令。

公元217年,曹植在曹操外出的時候,就私自喝酒。且喝醉了發酒瘋,坐在王室的馬車上面在皇帝的禁道上面馳騁,毫無約束力,什麼禁酒令忘得一乾二淨。後來有人告密,曹操勃然大怒,處死了管理王室車馬的官員。從這件事以後,曹操加強了禁酒令,而曹植也失去了寵信。不久,曹丕被立為世子,成為曹操的接班人。公元219年,曹操的從弟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讓曹植擔任征虜將軍,援救曹仁。命令發布不久,曹植還在喝酒,且酩酊大醉不省人事,無法受命。自此,曹植被打入冷宮,不再被曹操重用,失去了從政的機會。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不久廢掉漢獻帝,自立稱帝。曹丕稱帝以後,對曹氏兄弟,進行了權力限制,剝奪了兄弟們的兵權。據說,曹丕稱帝以後,想殺曹植。曹丕身前一直嫉妒曹植才華,但是認為他是裝出來的。於是,讓他在七步之內作一首詩。如果,作不出來,就殺了他。於是,曹植作了一首《七步詩》,不過有人說《七步詩》是後人寫的。不過曹丕最終並沒有殺曹植,而是將其徙封安鄉侯,不久又改封鄄城侯。曹丕死後,他徙封東阿,公元232年,改封陳王,由於不得志,憂鬱而死,死後被稱作「陳思王」。


謝邀,曹操的兒子中最有才的就是曹植,而曹丕是最像自己的,曹操寵愛曹植是因為曹植的文采出眾,曹操本身也是文學家,雖然曹丕也文采很好,但是畢竟比不上曹植,所以平時的曹操會更寵愛曹植多一點,但是曹操卻不會把天下交給曹植,因為曹植不合適,怎麼說呢,曹植身上有曹操文學的一面,曹植反應出來的是飲酒賦詩不問世事的境界,而曹丕呢除了有文采但是性格為人更像曹操,所以曹操雖然寵愛曹植,但是最終天下也沒有交給他,這是否有一點怕書生誤國的意思呢


最喜歡的是操沖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我想正是因為曹植文采出眾,曹操才傳位給曹丕的,眾所周知,曹操是很有文採的一個人,他在赤壁之戰前,以為勝利在望了,就與眾人在船上飲酒,豪言萬壯,還旁徵博引杜牧的詩歌,直言要大敗吳國,將二喬放在銅雀台軟語溫存,可他最後大敗而逃,再也沒能南征,所以可能是他覺得文採好的話,其他方面就會有所欠缺,所以曹植不符合做為繼承人。當然也有一些野史上說,是曹丕串通宮中宦官,修改了遺照的內容。


謝邀!曹操比較愛才,曹植的才華橫溢,這一點要比曹丕強,而曹丕的城府比較深,可能讓曹操這個掌權者感到威脅了,自然寵愛要少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