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的大趨勢下,國內傳統車企紛紛創立子品牌專攻電動領域。而曾經掛靠在傳祺品牌旗下的GE3車型,經過集團內部重組正式歸入新品牌Aion(埃安)與前任東家平起平坐。

  而在2018年的廣州車展,廣汽新能源正式發佈了首款電動車型Aion S。該車採用了第二代純電平臺GEP(第一代是GE3車型),無論是空間利用還是性能優化使得新車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關於新能源Aion S的亮點:1,採用第二代GEP平臺,優化車體性能。2,搭載日本E-Axle高集成動力模塊,將電動機、變頻器與差速器集成爲一體,其降低重量提高功率和扭矩。3,選用最新的“811”三元鋰電池,電池密度高達170Wh/kg。4, 0.245cd的風阻係數使得在同級車型中位居前列。5,與騰訊聯合開發第二代AI多媒體系統。6,裝備Level 2級別的輔助駕駛功能。

  雖然講述了6大優勢,但值得的一提也僅是第2項和第3項

  據瞭解,E-Axle高集成動力模塊將在5月份才正式投產,而Aion S將是首款搭載這款電動系統的自主車型,雖說在明面兒上提高了功率和扭矩,但作爲全新產品是不是可以視爲Aion S就是一隻“小白鼠”呢?

  再者說說第3項,購買電動車續航要比性能更具有參考價值!而Aion S採用寧德時代最新的“811”三元鋰電池,使得電池密度高達170Wh/kg,不僅減少了空間使用而且大大提高了續航里程。雖然NEDC標準下續航高達510km,但一切都不要高興的太早!

  據業內專家解讀:“811”三元鋰電池是鎳:鈷:錳按照8:1:1比例調製,這就使得鎳比例越高,正極材料的熱穩定性就越差。不僅在充電時容易造成電池鼓脹的現象,而且在高溫和外力衝擊下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而這個問題可能需要未來3年的時間進行解決!

  另外最值得提醒的一個問題是:廣汽新能源Aion S的宣傳大多數都是“低配高講”形式:本來是低配車型卻拿高配車型作參考,混淆視聽很容易讓消費者產生誤解!

  一直以來,多數媒體都是以上圖的形象來宣傳Aion S,所以就造成很多人誤認爲這就是標配造型(例如比亞迪秦Pro EV高低配的外觀基本不變)。但是關於官方發佈的低配版車型(預售14萬起的炫530版),除了在當時的發佈會上出現過,也僅在廠家的工廠曝光過,致使很多媒體和消費者很少見到低配版的真容!

  從圖中不難看出,低配和高配的外觀設計形成了很大反差。就個人的第一印象而言,這兩者完全不是同一款車型!

  低配版沒有酷炫的“T”型大燈,中網格柵也直接封閉沒有鍍鉻裝飾,底部的獠牙式套件也完全並簡化。至於背部琉璃式的貫穿式尾燈,也淪落成鍍鉻飾條搭配鹵素燈的佈局,其檔次感可謂直線下降!

  再者說說Aion S的內飾,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擁有二輻式真皮方向盤並用鋁合金材質點綴,這視覺效果能和奔馳S級相媲美。搭載12.3英寸的全液晶儀表和12.3英寸的多媒體顯示屏,中央扶手區還配備無線充電系統,讓人看着科技感十足。門框選擇翻毛皮,座椅採用麂皮絨包裹,而且還有鋼琴烤漆板點綴中控臺,營造出很強的豪華感!

  但是查看低配“炫530版”的內飾,同樣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塑料材質的方向盤搭配傳統的機械儀表,周圍除了充斥大量的塑料材質之外,座椅也由皮/織物混搭。再者看看中央扶手,沒有高端的無線充電功能,更沒有烤漆板點綴。使得整個內飾充斥着滿滿的廉價感!

  可能有人會說別老拿低配車型說事,那咱們就來說說目前只公佈了參數配置的魅630版!從圖中可見,魅630版的補貼後預售價是16萬起!這將意味着是16.01萬~16.99萬都包含在裏面(文字遊戲),在視覺效果上能讓人感覺這車很實惠!

  另外,炫530版的續航是410km,而魅630版的續航是510km。兩者2萬元差價想必也只能支撐“續航里程和外觀設計”的區別,對於內飾配置來說是不是就可以間接的理解成兩者的差距不大,同樣是上述滿滿的塑料感呢?

  可以網上查證“魅630版”配置:塑料方向盤、皮/織物混搭座椅、沒有天窗、沒有倒車影像、沒有液晶儀表、沒有無線充電、沒有LED日間燈、沒有車前霧燈等,而和低配版的差別基本就是續航里程和外觀!

  在魅630版具體售價沒出來之前,咱就設定爲它就賣16萬!而對比同級對手秦Pro EV500(智聯領動版 售價16.99萬),兩者除去相同的配置之外,秦Pro EV多出來的配置有:

  前後排側氣囊、倒車影像、車側盲區影像、電動天窗、遠程啓動功能、皮質方向盤、全液晶儀表盤、皮質座椅、主副駕駛電動調節、後排杯架、道路呼叫救援、語言識別系統、喇叭多2個、LED日間燈、自動頭燈、轉向輔助燈、車窗一鍵升降動能、防夾手功能、車載進化器、PM2.5過濾裝置,還有多連桿獨立懸架! 想必這些配置遠超於1萬的差價吧......

  根據上述內容,如果消費者真想買到媒體所宣傳的Aion S,估計也只有“魅630 Evo"和"魅630 Max"兩個版本,而售價雖然沒有公佈,但從“魅630版”16萬起的預售來看,後兩者的價格最起碼在18萬~20萬!

  也不是刻意抨擊Aion S,只是這種“低配高講”混淆視聽的宣傳實在讓人難以接受。每個人都希望國產品牌的崛起,但是如果將Aion S的外觀、內飾做到統一化,是不是在市場銷量上會更進一步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