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讀來非常感人,令人淚崩。

但是,有許多人不以為然,認為是愚孝,令人扼腕。

責二十四孝者,往往以郭巨埋兒,指為殘忍、不人性,似乎有理。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 。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郭妻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痛愛孫子,自己總捨不得喫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喫。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覺得養這個孩子必然讓母親挨餓,便和妻子商量:"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下糧食供養母親。"在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見有一壇黃金,上面寫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既孝敬母親,又兼養孩子。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美名傳遍天下。

郭巨之孝,感天動地,以悲劇開場,喜劇結局。

這種孝,是在迫不得已之下而為的,不然,母親只有餓死。可以說,郭巨的選擇,雖令人不忍,但決非殘忍、愚孝。

宋代末期,襄陽被元軍圍困六年,城中糧盡,老百姓以子女交換它人子女而食,這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那些聰明者,以現在的飽暖有餘,啖不嫌精,來評價歷史事件,纔是真殘忍,真愚昧。

孝,天之經,地之義,人之行。無二十四孝之孝可以諒解,因為那是至孝。譏諷二十四孝,必為天地鬼神所不容,各各珍重!


古代二十四孝,有人說那些都是愚孝,對嗎?當今應該怎樣盡孝?

感恩邀答:

《孝經》是大經,相當於古人的憲法;接著後面就出現了《弟子規》的目,相當古人的細則;最後面是《二十四孝》的舉例說明,相當於古人的華表。這是一套系統傳承工程。

中國在2011年,評選出當代《新二十四孝》;並在2012年,提出了《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相當於條目即細則。

我把「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摘錄如下:

1、經常帶著愛人、子女回家;

2、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

3、為父母舉辦生日宴會;

4、親自給父母做飯;

5、每週給父母打個電話;

6、父母的零花錢不能少;

7、為父母建立「關愛卡」;

8、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學會上網;

10、經常為父母拍照;

11、對父母的愛要說出口;

12、打開父母的心結;

13、支持父母的業餘愛好;

14、支持單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帶父母做體檢;

16、為父母購買合適的保險;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溝通;

18、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

19、帶父母參觀你工作的地方;

20、帶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遊;

21、和父母一起鍛煉身體;

22、適當參與父母的活動;

23、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場老電影。

我們大家一定要明白:提出孝道的目的是什麼?是讓人能夠自覺地去做到,也就是說,可以從心而做,並且是多樣性,象《新二十四孝》每個案例舉一個即可,不必是一色面孔。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是同等要去做的,並且是全民性的,這樣才會有意義。

象這樣的「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大家只當作標語而忽略了。

孝是從心而發,心有所悟:感為人父母之不易,三年不離懷抱的恩情;喝母乳與之血肉相依的情懷,我們需要的是努力講明這些道理,讓民眾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到即可。

舉個例:我們現在最不認可古人「埋兒奉母」之說,我想告訴您的是:我們還沒到選擇上輩或下輩的時候,若真碰到這個人間之慘劇,就很難說了。比喻我們現在子獻肝給父為孝,當我們作古人時,子嗣也會說愚孝的。敬奉!


愚孝,是當代人強加給古人的,在當時的條件和認知下,為了孝敬父母而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都可以被認可!古時候,人們為了表達對父母的感恩,創造了孝這個字,認為父母給了自己生命,又花費大量甚至畢生精力來培養孩子,孩子長大後理應感恩照顧年邁的父母親,是天經地義的事!而有的人長大後不孝敬父母,古人認為這樣的人是畜生,不配做人!怎樣盡孝,首先要有孝心,要知道我們來自哪裡,又是怎樣長大成人的,父母為了我們犧牲了多少!要心懷感恩!其次,我們一天天長大,父母一天天老去,難免會有傷惜離別,我們要儘可能的留在父母身邊,照顧父母,就像小時候照顧我們一樣!即使不在父母身邊,也要常回來看看,實在不能回就視頻,打電話問候!工作丟了可以再找,父母不在了就再也找不著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世間最大之悲哀!最後,父母終將先離我們而去,若有未競之事,做孩子的要儘可能幫父母完成願望,讓父母遂願而去不憾此生!父母的身後事,要心懷敬意的按照當地習俗辦理,不可太過隨意馬虎!《論語》裏早已指出,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盡心 儘力


只能說古代保守,現在時代應隨時代發展而盡孝,近量不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各有各的生活空間,經常看望老人,有新鮮感,陪老人喫點喝點聊聊,內外情況,近量聊一些老人愛聽的,不讓老人為自已擔心,不跟老人聊個人問題,老人問就說挺好,多觀查老人行動和身體情況,這就是盡孝了呀,我就是這樣做的呀。


我們應該去除糙泊,取其精華,現在是21世紀,人的壓力大,獨生子女面臨更大的壓力,有時不是他們不孝,是社會環境的因素,我們要多理解。


朝代不同,構思不一,歌頌和描述沒人見證。對父母。話是好的聽,壞的勸,時時關心,象對自己孩子一樣,近似,就行!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