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读来非常感人,令人泪崩。

但是,有许多人不以为然,认为是愚孝,令人扼腕。

责二十四孝者,往往以郭巨埋儿,指为残忍、不人性,似乎有理。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 。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郭妻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痛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让母亲挨饿,便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下粮食供养母亲。"在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见有一坛黄金,上面写著"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既孝敬母亲,又兼养孩子。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美名传遍天下。

郭巨之孝,感天动地,以悲剧开场,喜剧结局。

这种孝,是在迫不得已之下而为的,不然,母亲只有饿死。可以说,郭巨的选择,虽令人不忍,但决非残忍、愚孝。

宋代末期,襄阳被元军围困六年,城中粮尽,老百姓以子女交换它人子女而食,这是真实的历史事件。

那些聪明者,以现在的饱暖有余,啖不嫌精,来评价历史事件,才是真残忍,真愚昧。

孝,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无二十四孝之孝可以谅解,因为那是至孝。讥讽二十四孝,必为天地鬼神所不容,各各珍重!


古代二十四孝,有人说那些都是愚孝,对吗?当今应该怎样尽孝?

感恩邀答:

《孝经》是大经,相当于古人的宪法;接著后面就出现了《弟子规》的目,相当古人的细则;最后面是《二十四孝》的举例说明,相当于古人的华表。这是一套系统传承工程。

中国在2011年,评选出当代《新二十四孝》;并在2012年,提出了《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相当于条目即细则。

我把「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摘录如下:

1、经常带著爱人、子女回家;

2、节假日尽量与父母共度;

3、为父母举办生日宴会;

4、亲自给父母做饭;

5、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

6、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

7、为父母建立「关爱卡」;

8、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

9、教父母学会上网;

10、经常为父母拍照;

11、对父母的爱要说出口;

12、打开父母的心结;

13、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

14、支持单身父母再婚;

15、定期带父母做体检;

16、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

17、常跟父母做交心的沟通;

18、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

19、带父母参观你工作的地方;

20、带父母去旅行或故地重游;

21、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

22、适当参与父母的活动;

23、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

24、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

我们大家一定要明白:提出孝道的目的是什么?是让人能够自觉地去做到,也就是说,可以从心而做,并且是多样性,象《新二十四孝》每个案例举一个即可,不必是一色面孔。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是同等要去做的,并且是全民性的,这样才会有意义。

象这样的「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大家只当作标语而忽略了。

孝是从心而发,心有所悟:感为人父母之不易,三年不离怀抱的恩情;喝母乳与之血肉相依的情怀,我们需要的是努力讲明这些道理,让民众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做到即可。

举个例:我们现在最不认可古人「埋儿奉母」之说,我想告诉您的是:我们还没到选择上辈或下辈的时候,若真碰到这个人间之惨剧,就很难说了。比喻我们现在子献肝给父为孝,当我们作古人时,子嗣也会说愚孝的。敬奉!


愚孝,是当代人强加给古人的,在当时的条件和认知下,为了孝敬父母而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都可以被认可!古时候,人们为了表达对父母的感恩,创造了孝这个字,认为父母给了自己生命,又花费大量甚至毕生精力来培养孩子,孩子长大后理应感恩照顾年迈的父母亲,是天经地义的事!而有的人长大后不孝敬父母,古人认为这样的人是畜生,不配做人!怎样尽孝,首先要有孝心,要知道我们来自哪里,又是怎样长大成人的,父母为了我们牺牲了多少!要心怀感恩!其次,我们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老去,难免会有伤惜离别,我们要尽可能的留在父母身边,照顾父母,就像小时候照顾我们一样!即使不在父母身边,也要常回来看看,实在不能回就视频,打电话问候!工作丢了可以再找,父母不在了就再也找不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大之悲哀!最后,父母终将先离我们而去,若有未竞之事,做孩子的要尽可能帮父母完成愿望,让父母遂愿而去不憾此生!父母的身后事,要心怀敬意的按照当地习俗办理,不可太过随意马虎!《论语》里早已指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尽心 尽力


只能说古代保守,现在时代应随时代发展而尽孝,近量不和老人在一起生活,各有各的生活空间,经常看望老人,有新鲜感,陪老人吃点喝点聊聊,内外情况,近量聊一些老人爱听的,不让老人为自已担心,不跟老人聊个人问题,老人问就说挺好,多观查老人行动和身体情况,这就是尽孝了呀,我就是这样做的呀。


我们应该去除糙泊,取其精华,现在是21世纪,人的压力大,独生子女面临更大的压力,有时不是他们不孝,是社会环境的因素,我们要多理解。


朝代不同,构思不一,歌颂和描述没人见证。对父母。话是好的听,坏的劝,时时关心,象对自己孩子一样,近似,就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