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 | 賈寧

  從Copy To China到Copy From China,從爭搶東南亞移動互聯網紅利,到轟開歐美發達地區的大門,全球化的戰火硝煙瀰漫。

  自第一波工具APP出海,已經過去了十年。

  匯量科技始於工具類應用在海外野蠻生長的2013年,以移動互聯網營銷服務切中出海公司的獲客需求,跟隨全球化的腳步,慢慢將業務拓展至全球。

  在國內殘酷競爭環境下磨鍊出來的打法,讓中國公司在海外難遇匹敵的對手。

  2016年起,以今日頭條爲代表的內容類產品也走出了國門,佔據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榜單。當下中國公司的出海,不僅僅是產品、技術的出海,也是模式的出海,包括商業模式、用戶模式、運營模式等全方位的出海。

  從早期銷售驅動的野蠻增長、只服務中國客戶,到拿下印度等亞太地區客戶提供本地化服務,再到通過資本併購破開歐美市場,匯量科技的成長曆程也是中國公司出海的一個縮影。

  真正的全球化公司,不再區分中國客戶和海外客戶,而是佈局全球市場,並解決全球擴張中遇到的地區差異、文化衝突等種種挑戰。

  1

  -開疆闢壤-

  快,是中國公司出海時的一大競爭優勢。

  匯量科技創始人兼CEO段威創業前先後在華爲和UC任職,是UC出海的第一名員工。他從零開始,花費不到一百萬的市場費用,三年時間將UC瀏覽器海外活躍用戶數做到了一個億。

  匯量科技創始人兼CEO 段威

  段威因此積累了很多海外市場經驗,更重要的是他發現了中國公司出海的必然趨勢,促使他離職創立匯量科技。「國內市場不好乾,海外市場又好乾,具備了往海外走的能力,爲什麼不往海外走?」

  匯量科技抓住了中國公司出海後的獲客需求,爲付費買用戶的廣告主匹配擁有流量的媒體和網盟,並以此獲利。

  「當時中國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心胸,比之前極度開闊。從一開始只有幾家精英企業能夠國際化,變成所有的企業都能夠國際化,我們客戶數量一下子就爆發了,從一開始只有十個不到,到後來幾十個、幾百個。」段威對新經濟100人說。

  新生市場到處充滿機遇和爭奪,他們像狼一樣嗅着血腥味,兇狠且快速,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的客戶。

  2014年底,匯量科技的商務同事聯繫到一家客戶,但是對方已經準備跟另一家渠道合作,推廣預算並不高,能爭取到的可能性也很低。段威知道後立刻從廣州飛到了北京,約那家公司的CEO喫了一頓飯。

  在飯桌上,段威瞭解到他們出海的需求,憑藉自己在UC三年的出海經驗,從獲取用戶聊到產品和團隊配置,以及國外哪些用戶的坑、政策法規的坑,引起了對方的興趣,那位CEO同意讓段威做一個方案。

  段威說第二天早上起牀前就給到。等到他回公司開完會,晚上陪客戶喝完酒,回到酒店已經凌晨三點,開始寫PPT,講述產品如何適應全球市場,從產品定義、運營、推廣等層面提出建議,直到凌晨六點發送過去。

  第二天中午,那家公司回覆郵件,表示願意開始獨家合作。

  後來這家公司成爲了匯量科技非常重要的客戶,單月推廣費用達到600萬美元。

  當機會擺在面前時,強大的執行力也是保證成功的關鍵。

  那時匯量科技的很多競爭對手是國外公司,一般都是72小時給客戶反饋,他們就24小時甚至12小時給反饋,競爭對手不敢保證的事情,他們咬着牙也要做到。

  「當時比的就是執行力,拼的就是那股勁。」 匯量科技聯合創始人曹曉歡說。

  2014年10月,匯量科技銷售遇到了瓶頸。段威給大家開會,定下兩個月內銷售額翻倍的目標,12月底做到550萬美元。對於一家剛剛成立一年多的小公司來說,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開完會後,團隊沒有多說什麼,各自把任務領走,開始加班加點忙活。

  「你想把他們手上的市場份額搶過來,成你自己的市場份額,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門檻,就看你有沒有這樣的執行力。別人一個星期就工作4、50個小時,我們一星期工作100個小時,別人手上的活就變成你的活。」曹曉歡說。

  12月31日,系統數據出來,銷售額超過了550萬美元。

  「三番五次經歷過這樣的戰役後,整個團隊的戰鬥力就培養起來了,這也是我們早期在市場上能夠支撐下去的重要法寶。」曹曉歡對新經濟100人說。

  團隊戰鬥力讓匯量科技自成立以來一直保持規模化的盈利能力,公司2015年至2017年收入年均複合增長率爲40.4%。

  匯量科技高管團隊(左起:宋笑飛、段威、曹曉歡)

  與硅谷公司先產品再商務的業務生命週期不同,匯量科技先期跟客戶建立合作,拿到大額預算,業務跑起來後再不斷迭代,精細化運營。

  前期講求速度,跑馬圈地,產品往往比較粗糙,本質上是同質化競爭。到了中後期,追求技術,建立平臺化體系,各家也開始了差異化競爭。

  2015年,前友盟產品總監方子愷加入,擔任CPO一職,開始搭建程序化系統,SDK植入逐漸成爲匯量科技收入的重要部分。根據招股說明書,匯量科技變現SDK的DAU(日活躍用戶數量)在中國排名第一。

  「流量的覆蓋能力是衡量移動營銷公司核心價值的重要指標。」方子愷說。

  段威把他們的生意類比分衆傳媒。分衆傳媒的客戶就是廣告主,樓宇就是開發者,樓宇電梯間的廣告就是植入的SDK。

  開發者如果同意SDK接入到開發者的應用上,例如某一款遊戲,就會在用戶進行遊戲的時候展示廣告,廣告主爲這部分展示付費,開發者獲得收入,即所謂的流量變現。

  廣告主和開發者的身份並不固定,可以是雙向的。當開發者有獲客需求時,同樣會變成廣告主,在別的開發者處投放廣告。

  SDK流量和用戶數據是匯量科技完全可控的,何時展示,展示什麼樣的廣告,以什麼樣的形式展示,也爲他們下一步深入廣告創意製作提供了基礎。

  2

  -擴張:從亞太到歐美-

  全球移動廣告市場2017年爲1425億美元,其中中國市場爲215億美元。

  中國公司出海畢竟是少數派,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還是聚焦在國內,還有易點天下等競爭對手在和匯量科技瓜分這個市場。

  2014年,段威他們也意識到,只服務國內公司,天花板較低。並且由於中國企業出海具有週期性,會像股市一樣波動,存在系統性風險。

  不能只服務這一個方向,要想辦法開闢新的戰場。

  匯量科技服務中國公司出海,爲中國的廣告主尋找當地的平臺資源和開發者,那麼當地的這些人有沒有可能變成廣告主呢?兩邊都變成客戶,從樹型結構變成網狀結構,實現數據結構上的躍升,流量上的雙向流動。

  印度是一個非常好的單點測試對象。當時印度電商正在蓬勃發展,獲取了很多投資機構的青睞,當地開發商手中有錢,買量的需求非常大。

  「我們一開始幫助中國的廣告主出海,我拿着錢去談印度本地的媒體,有了這些媒體,再去談印度的廣告主,我說媒體已經在這了,你跟我合作吧,他肯定願意。我也拿着印度廣告主的錢去跟這個媒體說我能幫你賺更多的錢,我們加深合作,所以這個媒體跟我綁得越來越死。」段威告訴新經濟100人。

  直到現在,印度依然是匯量科技服務中國公司出海的第一大市場。

  從印度擴展到印尼、新加坡,再輻射馬來西亞、泰國、越南。2014年底到2015年底一年,東南亞和南亞新興市場很順暢地打開了。

  這種順暢感在開闢歐美市場時戛然而止。

  早期開拓市場往往需要一支有強執行力的地推團隊,俗稱鐵軍。而歐美人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時不服從決策,執行力不夠,下了班就找不到人,導致他們的腳步一下子慢了下來。

  沒有辦法去改變一個民族的行爲方式,就只能去適應。匯量科技選擇資本層面的操作——併購,買一個現成的攤子,讓當地人管理當地人,讓當地團隊來打當地。

  於是有了美國nativeX LLC和歐洲GameAnalytics的兩樁併購。

  歐洲是一個成熟市場,但是與美國不同的是,它非常碎片化,國家衆多,每個國家雖然都會講英語,但是又都不把英語當成自己的第一語言。

  整合歐洲市場需要換一個思路。他們找不到覆蓋全歐洲的公司,只能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買了一家類似友盟的數據統計公司GameAnalytics。它的客羣跟匯量科技的客戶羣體完全重疊,是一個面向遊戲開發商的平臺。

  遊戲是整個歐洲最大的應用品類,整個移動市場遊戲大概佔了60%多的份額,再來看廣告預算,差不多也是這個比例。

  遊戲類應用強勢,非遊戲類弱小,切入的方向顯而易見。

  「拿下游戲,就拿下了歐洲市場。」曹曉歡說。

  收編當地軍隊後,能否融合成一個整體,形成真正的戰力,是他們接下來面臨的問題。

  3

  -文化融合-

  哪怕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公司,在逐漸長大的過程中,理念、文化上的碰撞,也時有發生。

  匯量科技CFO宋笑飛是傳統企業財務出身,剛加入公司時還帶有一種免責思維。與段威討論問題時,會把風險逐條列出來,決策完全交給段威。這種想法在傳統行業、諮詢行業都很普遍。

  2015年,類似的事情就發生了一次。段威做了一個決定,宋笑飛對他說你這個決定我支持,但是有幾個風險,你自己考慮一下。段威還是推行了這個決定,結果預料中的風險發生了。

  後來一天晚上管理層聚會,段威悄悄把宋笑飛拉到一邊,說:「笑飛,我覺得你來公司後,我對你的定位和你對自己的定位有點不太一樣。我從來沒有把你當職業經理人來看待,而是把你當做我的合夥人。如果我做的決策,你認爲有問題,你就應該站出來直到把我說服,因爲我不專業你專業。」

  這次談話讓宋笑飛開始以一個合夥人的思維看待整個公司,對於認定要做的事情,會非常堅持。哪怕在很多場合,跟段威唱反調。

  公司在出海過程中,進行併購和整合後,遇到的地區性文化差異和衝突,往往更加激烈。

  併購nativeX LLC公司剛過一個月,宋笑飛接到了美國那邊財務總監的一通電話,對方表示要辭職。

  nativeX LLC的財務總監是一位40歲左右的女性,剛剛被併購時,她的心情忐忑。因爲美國普遍有一個觀點,覺得中國人會偷走美國人的工作,把美國的工作挪到中國來做,她就會丟掉飯碗。

  她丈夫是一位過氣搖滾歌手,沒有穩定收入,如果丟失了這份工作,家庭的房貸、孩子學費都成問題。那個地區也沒有辭退賠償一說,因此她寧願降級在當地找一個財務經理的工作。

  宋笑飛和她打了三個小時電話,說她是公司在美的財務負責人,個人非常專業,願意和她籤一份協議,如果主動把她炒掉了,會賠付相應的補償。

  接下來兩三個月的時間,宋笑飛與這位財務總監保持密切溝通,交流創業歷程,公司文化,以及對美國這家公司的定位,建立了很好的互信和友誼。後來這位同事是美國團隊裏最穩定、最忠誠,也是最堅定支持公司策略的一位成員。

  一次次激烈的衝突後,管理層也漸漸認識到,歐美員工在工作時非常需要參與感,做事前得充分理解意圖,而不是無腦執行。

  於是他們採取了用當地人管理當地人的辦法,並且制定決策時與當地負責人充分溝通,再由當地負責人推動決策執行,使得每個小團隊成爲一顆高速運轉的齒輪。

  「每個地方都會有衝突,只是體現的形式不一樣,但是化解的方法是一樣的。我們去提供一個完整的具備指導意義的使命願景,不停宣導,使之認同,始終認同不了就分手。」段威說。

  2018年12月12日,匯量科技境外全資子公司Mobvista.Inc正式在香港掛牌上市。公告顯示,公司發行3.18億股,每股發行價4.00港元,所得款項淨額12.06億港元。

  截至2017年12月,它爲2000多家廣告主提供解決方案,累計向67億臺獨立移動設備投放廣告,2017年收入3.13億美元,利潤2730萬美元。

  從輕度的工具產品到越來越重的內容、社交輸出,以至於未來的商品輸出,中國公司的全球化之行,腳印越來越清晰。

  (頭圖來源:海洛創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