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勞斯特的定位理論,企業首先要在消費者心中佔據一個獨一無二的心理位置,才能保持企業的經營好。小米麵世以來,首先利用性價比極高的小米手機進入市場,並宣傳「為發燒而生」。小米手機促成了小米公司的成功,但直至2019年,小米已經陸續開始推出了很多其他的產品,如電腦、電視機、電飯煲、電風扇、電動牙刷、耳機、充電寶、音響、智能家居等許多產品,這些產品的出現,是否削弱了小米手機的市場地位,模糊了小米公司的市場定位?為什麼雷軍會選擇這種發展方向,求解答。


你說冬蟲夏草,到底是蟲還是草?其實它既不是蟲,也不是草,而是一種新物種!小米也是這樣,既不是手機,也不是互聯網,而是一種凱文凱利意義上的失控性的生態圈。這種生態圈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智能物種。

小米不是特勞特與里斯定位理論的摧毀者,而是強化者。那種動輒以為互聯網摧毀了定位理論的言論,看似犀利前衛,實則淺薄無知,破壞有餘,建構不足。

舉凡能夠流行全球的理論,一定有其流行存在價值。同時,任何經典理論都經過了去粗取精的抽象與簡約,其放到不同的環境可能會有不同的變化,但就像波浪起伏搖擺始終都是以水平線為準繩一樣,其基本的原理與邏輯還是不會變的。定位理論亦然。

定位理論表面上是特勞特們的發明,實際上只是他們的發現,其一直以來就存在於萬事萬物的「成功學」中。品牌定位(核心價值)的本質,對應的是哲學上的「我是誰」的問題。要回答好這個問題,前提又必須回答好「我從哪裡來」(消費者需求)和「到哪裡去」(差異化)問題!

小米做手機起家,而且是性價比極高的手機,由於定位清晰,差異化十足,資源整合到位,成功完全可以理解!但手機只是小米生態圈中的一個尖刀品類。

小米模式好比格蘭仕,但又高於格蘭仕。後者以價格屠夫著稱,也因價格屠夫成功,但由於那時沒有互聯網平臺,所謂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價格屠夫」品牌印記過於強大,也讓格蘭仕一步步陷入被動降價的泥淖,甚至幾乎摧毀了微波爐的整個行業價值。

小米雖然同樣有低價之實,但從不搏低價之名,而是通過在手機中植入互聯網基因,把自己打造成互聯網平臺,再逐漸建立起互補性的產品生態圈,同時傳播上也往互聯網品牌這方面靠,進而做到名實一致!

雖然這個形象的樹立,是以在知識產權上的一些不幹凈行為作前提的,很難走向國際主流。但在一個過於講究實惠的文化語境裏,對於一羣知識產權意識淡薄的消費者來說,小米「竊書」無傷大雅。

由於小米手機起家時的「高性價比」形象非常突出,且逐漸通過手機這個尖刀品類,帶動自身升級成了一個物廉價美的互聯網生態圈(形象),乃至假如小米平臺推出一個跟電子產品完全不相關、但同樣高性價比的帶有互聯網形象的產品,比如網上定製傢具,也是有可能成功的。

畢竟,即使是這樣,小米傢具也還是遵循了定位的理論,因為傢具與手機,雖然不太相關,但都屬於小米同一個更大的家族(也是小米更新更高的品牌形象),即建基於互聯網平臺的互聯互通的家族!這種互聯互通表現在:傢具可以通過以手機為中心的互聯網來臺,來挑選、定製、甚至功能遙控!

但無論是手機,還是互聯網平臺,都是基於性價比高這一點而贏得消費者青睞的,因此,如果短期內讓小米推出一款高價產品,由於違背消費認知,估計很難有戲!

不過,只要資源整合到位,也不妨礙在小米平臺上推出另一個名字命名的高端產品,同樣可能成功,就像豐田最終還是可以通過雷克薩斯的推出,變相實現自身高端化一樣!


當你自己是鎚子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變成了釘子……查理芒格

從來沒有哪個派別 ,象定位派那麼傻逼一樣,用自己的理論去套所有的東西。實在解釋不了就硬解釋。聽著就生澀疼痛。有很多定位派解讀不了的東西。比如海爾,長虹,索尼。雅馬哈。涉足的領域可能超過幾十個。定位派的傻逼們就修正自己的理論。比如從品牌形象:創新者,性價比者。的角度重新來解讀人家。這不是捉蟲進屁眼嗎?

實際上這個時候,更應該用範式理論來解讀。特別是索尼公司的範式,制定了某些標準,構築一個閉環系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黑膠,CD,唱片都是他們制定的,各種設備也是圍繞這個標準展開的。他們就成了這個行業的標準制定者。所有的各項應用。都圍繞他們的核心產業展開。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那就是企業以瓜蔓式的方式生長。最典型的就是雅馬哈。行業跨度非常大。這種企業就是認知成長性的。完全跟定位系統不搭界的。這個時候定位傻逼們。還是要進行硬性的解讀。真是日了狗了。


其實,建議題主去看一下《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這本書,它應該可以很好的回答題主的問題。

我還沒有看完,憑著看完的那一部分來回答題主的問題。

什麼性價比之類的就不談了。

雷軍對小米的定位是互聯網公司,而不是一個手機公司。而放眼望去,基本上大型公司沒有一家會在一個業務弔死。

小米在書中提出了一套竹林理論。如果小米只有手機這一根竹子,一旦這根竹子掛了,小米就掛了。這不是沒有前車之鑒。而小米如果沒有在米6那段時間觸底反彈,今天可能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小米為了提高自己的存活率,選擇投資了大量的生態鏈公司,這些公司全都分佈在不同的行業,這樣,即使有一兩根竹子枯萎,對小米這個整體都沒有什麼影響。甚至在一定程度之後,竹林還可以自己孵化出竹子。

我們如果仔細看小米生態鏈的東西,那些被允許打上小米、米家的絕大多數產品都是可以和小米手機聯動的。

充電寶為手機供電,耳機為手機必備,各種智能家居也都是以手機為核心展開聯動。

這樣的結果就是小米手機的用戶想要體驗智能家居,首選就是小米的生態鏈系列,買了小米生態鏈的用戶在選擇手機上很可能就會首選小米手機,這樣才能獲得最佳的用戶體驗。

這樣,兩個部分開始互補,不斷的拉高對方的用戶數量和質量。

竹林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地下竹子的根部盤根錯節,相互纏繞,甚至可以相互供養。

拿到小米具體的政策上看。如果有人買過多件小米的產品,就可以發現,這些產品的零件很多是不同的生態鏈公司生產的。最典型的就是紫米。大部分生態鏈所使用的電池都是紫米公司提供的。

這樣的好處就是小米戰艦上的所有企業之間形成了互補,相互幫助,相互供應零件。以更低的價格拿到更好的零件,在特殊零件的定製上也更有話語權。使得極致性價比的特點更突出。

這就是我在看書的時候對小米現在政策的一些理解。僅是個人觀點。


手機是小米的武器,

用來搏殺,開疆破土。

互聯網生態纔是它真正的重心。


掙錢是目的,

性價比是手段,

做手機、家電是方式的一種,目的決定手段決定方式,雷軍可從來沒說過自己只做手機,雷軍的對小米定位應該是一開始就和提問者不一樣……

建議多讀現代史。


雷軍倒是想全力做手機

小米/紅米也確實全力做了手機

但手機就不是一個互聯網廠商能做好的

手機這東西至少是要硬體和軟體合作完成的,在小米這全力做手機無非就是買成熟的零部件組裝加個MIUI完事,小米也只能這樣幹,研發硬體的路從來就不好走,弄澎湃死了,弄結構光不能用,弄曲面屏就用了一次,弄全面屏被hov拿去各種玩壞,最後只能在手機殼上印一個圖案辟邪

一條路走不通就走別的路唄

你猜猜小米投放手機廣告賺多少錢?

你知道米家產品有多少是小米做的?

換你是雷軍,你也這麼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