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每一個進入商業地產運營的投資者都必須在兩種商業模式下思考:

人+互聯網+物流+商業

人+商業

前者是O2O和電商,後者是實體商業。價值兌現形式有了不同的選擇,商業地產運營者發現,商業結構也因此正在發生著一些變化:

1、市場是由人的需求組成。任何一種商業模式最終都要有價值出口。

人的需求分為三個層次:功能需求,情感需求,社交需求。

滿足功能性需求的商業基本將O2O或電商化;

體驗式商業重在滿足休閑、減壓、娛樂、社交等情感與社交類需求,將在線下蓬勃發展,這是商業地產未來的重要方向。

2、功能性需求主要是解決某種問題。

例如:喫飯,日用品,電子產品,基本就是喫穿住行,這些需求目前都能通過互聯網平臺解決。

大量藏身在小區,小型辦公區的,無高租金壓力的商家,衝擊著大賣場裏,黃金地段高租金商家。未來商業地產也許可更多適合做中央廚房,物流庫存,小型辦公的物業。

3、 大賣場對企業商家的吸引力越來越小。

滿足功能性需求的企業商家越來越重視互聯網。控制地面渠道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投入更大,而且互聯網的衝擊,帶走大部分客流,地面渠道變成重資產,但客流正在減少。

例如:娃哈哈和南孚,都因為擁有強大的地面渠道而成為領先者,但又因為互聯網的大出貨量,很可能被互聯網品牌顛覆。所以最近南孚著力加大對網購客羣的影響。而娃哈哈更是因為既有渠道下沉,但品類客羣向更習慣網購的年輕人轉移,造成業績下降。最近國美也希望增加直播平臺內容傳播,從互聯網向線下店引流。在此狀態下投資大賣場已不是最好的選擇。

4、 休閑娛樂,體驗式商業將是未來商業地產主要開發方向。例如:商業體有獨特的硬體體驗,北京世貿天階的天幕,香港新天地的超長扶梯等,甚至包括仿古街,古鎮,都能帶來獨一無二的體驗,另外就是業態體驗,例如:健身,美容,餐飲,娛樂等。

成都最火的商業是太古裏,院街模式+時尚精品+時尚餐飲休閑+旅遊景點(大慈寺),成為獨一無二的商業旺地。

萬象城,人流最集中的永遠在4、5、6三層。這三層集中了旱冰,電影院,兒童樂園,餐飲,露天茶鋪、咖啡飲品。

萬達,據說萬達廣場項目董事長已經不再深度參與,目前萬達重點開發萬達城,也就是萬達旅遊城,城市+休閑+觀光+娛樂+購物的體驗式商業模式,這是萬達未來的重點發力方向。

5、 小區200米以內的社區商業,還存在一定空間。

什麼是網購無法滿足的,一是親身體驗,二是即時需求。出門散步,突然想喝一瓶酸奶,當然選擇就近的小賣鋪,所以711,以及目前仿照711的小超商日益增多。

不過隨著訂餐平臺逐步培養使用習慣,小超商也會發展送貨上門,反過來對高房租產生不滿而放棄臨街鋪面。社區商業逐漸僅能解決溫飽。

6、 菜市場無可取代。大量三代同堂家庭是重要的客流來源。

生鮮類O2O因為物流倉儲成本過高一直發展不順,而且買菜一般是以不習慣網購的中老人為主,圍繞菜市場發展的日雜市場能同時吸引中老年人為家庭採購。

7、 經濟欠發達三四線城市,實體商業賣場仍有機會。

VIVO與OPPO正是依靠渠道下沉,吸引了大量無網購習慣的三四線城市客羣。受經濟發展水平影響,這些城鎮居民購物還是以便宜實惠,眼見為實為主。

但在三四線城市投資一二線城市的綜合性大賣場需要慎重,三四線城市往往偏遠物流成本高,涉及品類過多,需考慮業態組合,動線分佈,不同業態空間不同要求,滿足各類人羣需求,必然推高開發成本和未來的租金成本,這些成本將轉嫁到商品上,較高的價格,以及大賣場只能作為終端市場存在,極大的限制了客羣面。

三四線城市適合做專業化垂直賣場,例如:手機城,電腦城,小商品市場,日雜市場,建材五金市場,不僅能吸引鄉鎮一級的零售商,也吸引零售客戶,品類單一,空間要求統一,開發成本低,能控制商品最終價格,有效規避風險。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