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臨張遷碑與梁啟超臨張遷碑之比較

首先,本人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很好,乍一看,這個問題沒有太大價值,但是一旦我們深入去比較,就會發現,很有價值!

一,臨帖的過程就是學習古人優秀元素的過程!

二,臨帖中加入創作意識的臨帖與沒有創作意識的臨帖是不一樣的!

三,臨習碑到作品,我們應該如何加?如何減?

有了這三個方面的思考後我們不妨發現:

一,林老的臨習作品,上下左右的對比是非常明顯的,濃墨幾個字,對應的淡墨幾個字,粗線條幾個字,對應的是細線條幾個字。這種二元對比處理得比梁老好!

二,起筆變化豐富性講,林老的更豐富!

三,字法上更加不同。隸書的字法里有互應、對比、錯位、正斜等等關係,林老的臨帖捕捉得非常到位……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字法分析的意識與經驗,臨出來的往往是四平八穩,把人家古帖古碑里最有價值的藝術元素統統扔掉,學回來平庸刻板的美術字意識……


上為梁啟超臨張遷碑,下為林散之臨張遷碑。

在個人看來,我認為林散之臨的更勝一籌。當然,這個觀點會跟大眾審美有差別。大眾審美應該會覺得梁啟超的更好看。

確實,梁啟超的更整齊,更好看。但是書法的美醜並不是「外貌協會」決定的。梁啟超雖然好看,但是欠張遷碑的方勁,當然這不算缺點,畢竟梁啟超寫的更圓,是風格問題,應算意臨。

從筆法技巧上樑啟超也比較格式化,沒有林散之變化豐富。

再有就是筆力來說,林散之也要勝過梁啟超,林散之的筆力就單此臨作來說,就非常實,有屋漏痕筆意。

而梁啟超雖然也有屋漏痕,但是用墨色變化來表現的,用宣紙表現墨色,比起用毛邊紙臨隸書的林散之,顯然是有差距的。

這點不多說,能看懂的自然看得出。


謝謝邀請!

首先梁啟超臨的張遷碑,從結體到大的格局頗得張遷碑的精神,十二條屏,氣勢恢宏。

這位戊戌變法的發起者和組織者在變法失敗後,與康有為一起流亡日本。譚嗣同等六人被慈禧殺害。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其楷書作品端莊娟秀,具有很濃的文人氣息,清清白白,坦坦蕩蕩的君子氣。字體近乎楷隸之間,用筆沉著,筆法凝練,很具耐看性。聯繫到他曾在張遷碑上下的功夫,他寫出這種風格的楷書就不足為怪了。梁啟超臨張遷碑,深得碑刻大意,也可以說深得深似。若言不足之處,太過講求整齊劃一,少一些蒼茫之氣,雖然筆畫粗壯,仍稍有筆力不足之嫌。

林散之先生1972年中日書法交流選拔時一舉成名,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趙朴初、啟功等稱之詩、書、畫「當代三絕」,林先生屬於大器晚成型書法家,尤以草書見長,有人譽為「草聖」。林散之先生草書寫盡江南風流,長鋒羊毫在其手中恣意揮灑,產生千奇百態,雖然不夠雄渾,但其「拖泥帶水」的書風仍深的同行盛譽。儘管本人並不十分欣賞林先生部分作品,尤其是少字書法,覺得缺乏挺拔之姿,凜凜骨氣。這只是個人喜惡,若有不妥,有污同行眼睛,請方家見諒。林散之先生林寫的張遷碑,筆法深得漢隸精髓,筆意悠長,耐人尋味,在字形把握上稍遜梁啟超,筆力較梁啟超為強,但仍未寫出張遷碑的古拙蒼茫。

當然梁啟超雖不以書法名世,或戊戌變法指盛名淹沒了其書法方面的成就;林散之先生書法盛名之下,仍有不盡人意之處,二位皆不失為近當代書法有大成者。


梁啟超和林散之屬於兩個時代的文人。梁啟超不僅是書法家,學識淵博,在思想、理論知識、見識、學術和修養等方面都高於林散之。梁啟超不能算專業書家,功力遠不如林散之,在同臨張遷碑的比較中,可見一斑,但梁啟超在對張遷碑的理解和把握上,略勝林散之。下面我們從字形結構、點畫筆法,點畫線條質量三個方面進行比較分析。一、字體結構比較。圖一為張遷碑原碑,圖二為梁啟超臨作,圖三為林散之臨作。從三幅圖相同內容「孫興刊石立表……載萬年」看,梁啟超臨作與原碑較吻合、準確。例如「孫興刊石」四字,結體與原碑基本一致。林散之臨作有欠缺,例如「秨」左右結構的處理不符合張遷碑的特點,「享」字寫得過長,林散之有參入自己的理解,字形結構有走形的現象。二、點畫筆法比較。林散之的臨作,如「共」字下面的兩點,完全不是張遷碑的寫法,「億」字下面的心最後一筆也不是張遷碑的筆法,這也許是林老作為書法大家的一時疏忽所致,或許是習慣用筆而成。三、點畫線條質量比較。隸書源自篆,講究點畫線條質感,從點畫線條中可以看出筆力和書法功夫。張遷碑的點畫線條蒼勁,樸拙奇巧,變化豐富,而梁的點畫線條參入六朝碑帖,多為魏碑筆法,缺少篆書筆法,顯得過於方整、刻板,例如「天、秨」兩字。林散之點畫線條凝練而流暢,點畫方中帶圓,這點上林散之明顯高於梁啟超。


單論書法方面的成就和技法,梁啟超當然比不上林散之,單從二人臨寫的張遷碑來看,林散之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碑朴茂,自然,結構多變的風格。梁啟超的張遷碑筆法更加細膩豐富,書寫性更突出,整體風格雍容大氣,端莊優雅。


只看過林散之臨的《張遷碑》作品,比較古拙樸貌。自己的理解和筆法盡在其中。


林散之臨的《張遷碑》作品,比較古拙樸貌。將內心想法與筆法融合在一起,各有千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