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第一期,1924-5-5入校,6-16開學典禮,11-31畢業,學期半年,畢業645人。北伐陣亡25人。

第二期,1924年8月~10月入校,449人,1925-9-6畢業,學期一年。北伐陣亡8人。

第三期,1924冬入校,1300人,1926年輕1月畢業,學期一年有餘,1233人。北伐陣亡38人。

一至三期共畢業2327人,在第一次東徵中陣亡237人。沙基案死亡22人,平定滇桂系陣亡91人,第二次東徵陣亡284人。合計佔畢業生40%。

第四期,1925-7至1926-1入校,為入伍生,1926-3開學典禮,1926-10畢業,學期一年有餘,2654人。北伐陣亡17人。

第五期,1926年3月入伍生,11月轉正式生,1927年分武昌畢業和南京畢業,合計2418人。學期一年半。北伐陣亡10人。

第六期,黃埔本校六期二總隊,1926年10月入學,4400人。本校1929年2月畢業718人。

南京本校六期一總隊,1928年初1026人在杭州集訓,長沙武漢分校相繼併入,3月開學3534人,1929-5畢業,學期一年有餘,3252人。

前六期學制均不超過一年半。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黃埔創辦到1949年年底遷往臺灣,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共四萬多人,名將輩出(主要將領出自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的一至六期),當時是北伐戰爭統一中國的主要軍力。戰功赫赫,揚名中外,對我國近代史影響深遠並佔有顯赫得地位。

其創立是的名稱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1926年改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29年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1931年改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6年改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著名校友有黃埔三傑(蔣先雲、陳庚、賀衷寒)、林彪、王耀武、湯恩伯、胡宗南、左權、徐向前、趙一曼、杜聿明、張靈甫、戴笠、黃維戴安瀾等等。現在在黃埔軍校原址進行了修復,成為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黃埔軍校一期總學習時間為七個月(抗日戰爭時期有些為速成班)。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作為中國現代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廣大的黃埔師生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與民族獨立的鬥爭種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是掘史官,歡迎關注!


黃埔軍校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軍事人才培養基地,作為戰爭中為前線培養優秀士兵的一個學校。本來在建校之初,定為學制三年,一年理論,兩年實踐。但是,形勢緊迫,並沒有這麼充足的時間,所以,前幾期的學員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完成了學習,大量的實踐都放到了戰場上。

1924年3月27日,第一批黃埔軍校學員入學考試,一個月後放榜,645人被整編成4個隊,11月畢業,只經歷了六個多月的學習,連畢業典禮都沒來得及參加,就被拉上了戰場。1924年11月,第二期黃埔軍校正式開班,連同合併的講武堂學員,一共449人,於1925年9月畢業。

1925年7月1日到1926年1月17日 ,第三期學員在黃埔軍校完成訓練,共計1233人。1926年3月到10月,第四期學員畢業,此時的教學已經比較系統,包含步兵科、炮兵科、工兵科、經理科、政治科,共5個科 。

1926年4月到1927年8月,第五期學員完成學習。其中,1927年7月轉到南京。此後的黃埔軍校主要在廣州和南京學習,也收納了長沙、福建武漢分校,其中的波折雖然很多,但是逐步走向正軌,訓期大概保持在7個月到2年的時間。黃埔軍校一共成立23期,持續為抗日戰爭輸送4萬多名高質量的軍事人才。


你好我是迷彩派,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黃埔軍校作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有名的軍校,為當時的國共兩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早在1921年12月的時候,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在廣西桂林會見孫中山,馬林向孫中山提出「創辦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建議。

1924年,在國共兩黨首度攜手合作、國民革命風起雲湧之際,孫中山先生高瞻遠矚,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在廣州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國立廣東大學」(今中山大學)和「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其校址設在廣州東南的黃埔島,所以簡稱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因為每一期從入學到畢業的時間不一樣,所以每一期學員的時間也不一樣。以國共合作時期開辦的六期學員為例,每一期的具體時間如下:

黃埔一期是從1924年5月到1924年11月,共計六個月時間;

黃埔二期是從1924年8月到1925年9月,共計十三個月時間;

黃埔三期是從1924年12月到1926年1月,共計十三個月時間;

黃埔四期是從1925年7月到1926年9月,共計十四個月時間;

黃埔五期是從1926年3月到1927年8月,共計十七個月時間;

黃埔六期是從1926年10月到1929年2月,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

特別註明的是在黃埔五期和六期的在校期間蔣介石發動了4.12反革命政變,所以很多當時學員為完成學業。而現有記載的每一期學員入學和畢業時間都不一樣,所以這些時間並不太準確。


黃埔軍校,是中華民國國民黨政府興建的第一所軍校。1924國民黨一大召開後,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支持和幫助下,建立了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因校址建立在廣東東南的黃埔島上,故稱黃埔軍校。孫中山任軍校總理,任命蔣介石為校長,廖仲愷為黨代表。

當時,在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髮運動相繼失敗後,孫中山先生認識到了自己過去所做的不懈鬥爭,完全依靠新軍,會黨,各地軍閥的勢力。始終沒有一隻自己的革命軍隊。因此做出決定。通過建黃埔軍校來培養軍事政治人才。以挽救國家命運。

黃埔軍校建立以來,培養出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為建立國民革命軍奠定了基礎。

那麼這麼一所偉大的黃埔軍校,它學習一期是多長時間呢?

答案就是黃埔一期一共的學習時間是七個月。早期應該是一年。

至黃埔軍校成立以來,每一期學員招生數量不一樣,學習種類也不一樣。規模也在逐漸擴大。

黃埔軍校機構設置由六個部門組成,包括:政治,教育,訓練,管理,醫學,和補給。學校分步兵,炮兵,工兵,憲兵,政治等科。

黃埔軍校秉著校訓:親愛精誠,的原則,自1924年建校以來到1949年,共在大陸辦了23期。總校畢業學生共計52438人,由於當時戰亂影響,黃埔軍校在各地辦有很多分校。其中包括廣東,南京,成都等,總校加分校大概畢業的學員約18萬人。後來國共分裂,蔣介石潰敗臺灣。黃埔軍校也被遷移到了臺灣。

多年來,黃埔軍校先後培養了大批軍事政治人才其中有著名的黃埔三傑:蔣先雲,陳賡,賀衰寒。

黃埔一百零八將:三十六官佐,七十二弟子。等黃埔軍校代表人物。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表了。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做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其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名聲顯赫,都是始料不及的。

黃埔軍校陪養出的大量人才,組成了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幹的革命軍,武裝推翻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完成了國民革命的目地。在反帝反封建,爭取國家統一的鬥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為中國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


七個月

一九二四年進行了第一階段的新生入學考試當時在日本校區舉行,入學考試為三月份,八月份舉行了第一次學校聯考,十月份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學生測試,次年的六月份進行了畢業典禮,一共有六百三十四人畢業。

三年

由於當時戰爭需求不強烈,軍事人才的培養一直放在了次要位置,後來到一九三一年進行的第九次招生開始將學生培訓納入正常軌道,實行的是三年培養制度。這一屆學生一共經歷了三年的培訓三一年入學一直到三四年畢業一共有六百五十四人,其中主要的生源來自北部和南部的黃河邊境。第十次招生一共分成了兩組,這次一共分成了五個科目,分別包括步兵,炮兵,騎兵,工程師和交通通訊。緊接著下一屆沿襲了第十屆的科目設置,這一年的入學是一九三四年畢業是一九三七年一共四年。一九三七年畢業這一批軍事人才恰巧趕上了抗日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的年份,緊接著三四年入學,本來應該三八年六月份畢業的學生提前五個月畢業,其中包括了步兵,炮兵和通信兵。這些黃埔軍校的精英們紛紛褪下稚嫩的面龐,奔赴戰場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

36年入學的黃埔軍校入學人數幾乎增加了一倍,這一年黃埔軍校的全體學生在南京開課。由於戰爭動亂的影響這些三六年入學的學生在上海淪陷之後遷移到四川。這樣的招生情況一直持續到一九四五年,在這時候黃埔軍校的兵種已經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一共分為七種:包括新增的工程,輜重兵,通訊,戰車兵,這種劃分方式更加科學適應了新型信息化作戰的要求。

在這一年年底,戰車兵的學科被延長了一個學期成為了研究生。這一年一共畢業了兩千兩百一十九人,後來一直到一九四八年,戰車兵這個科目又被砍掉了,恢復了之前六個科目的狀態。不知道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初期,黃埔軍校一共有二十三名學生在解放軍成都大門提前畢業,當時大部分的老師和學生被空運到了臺灣。


黃埔軍校第一期,只有半年。1924年5月下旬入學,11月畢業。

第二期,1924年8月入學,1925年9月畢業。

三期,1924年10月開學,1926年1月畢業。

四期,1926年3月入學,半年的1926年10月後因為北伐提前畢業。

五期,六期因分共事變,很不正規。

七期後改中央軍校,正規辦學,學制三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