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與互聯網、高科技相關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跨境電商、工業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成爲高頻詞彙。

  而兩會上的黑科技,比如5G網絡全覆蓋兩會新聞中心、中國的AI合成主播參與兩會報道等也成爲外媒關注的熱門話題。

  關於5G技術

  “記者們可以在5G專用電腦上更加方便、快捷地上網及傳輸數據,體驗5G網絡速度。”美國《僑報》報道稱。

  5G亮相中國的兩會,境內外記者彙集的新聞中心首次實現了5G網絡全覆蓋。

  新加坡《聯合早報》更是連發兩篇文章介紹兩會上的5G技術。文章稱,5G站點的開通意味着天安門廣場變爲“5G智能廣場”,爲廣大市民和遊客帶來更美好的出行體驗。

  3月8日,美國CNBC網站發文指出,推出5G服務競賽的發令槍已經打響,中國、美國和亞洲其它地區似乎跑在前面,而歐洲則落在後面。文章援引市場研究公司CCS Insight首席分析師本·伍德的觀點指出,“在5G網絡部署方面,歐洲遠遠落後於中國和北美。在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競相投資5G,展開激烈競爭。在中國,各大廠商看到了在5G方面自主創新的商機,它們將真正成爲無可爭議的領頭羊。”

  對於5G技術發展,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聯通研究院院長張雲勇說:“我們國家25個省市區正在進行5G網絡試點,央視去年的春晚和今年的兩會都採用了5G傳送,可以說我們即將進入5G新時代。”

  5G將給百姓帶來什麼?點擊視頻,瞭解一下。

  張雲勇介紹,5G不僅快,且非常智能,正在改變我們的行業、改變我們的社會,助力中國走高質量發展之路。下半年,5G手機會在國內零星上市,大規模上市要等到明年兩會,屆時大家就可以享受到高帶寬、高質量、高體驗、高智能的5G業務,助力實現更加美好生活。

  關於人工智能技術

  兩會期間,正式上崗的全球首個AI合成女主播同樣成爲外媒報道的“寵兒”。

  在一篇名爲《中國新華社解開了人工智能女主播的面紗》的文章中,印度媒體Hindustan Times引用路透社的報道,驚歎這位機器人新聞主播栩栩如生,可以模仿人類的面部表情和行爲舉止,講述兩會代表故事。

  俄媒《今日俄羅斯》稱,機器人主播新小萌除了嘴部動作有些僵硬外,其他簡直能以假亂真。

  對於中國近年來在AI領域的迅速發展,約旦媒體AI Bawaba稱讚道:“中國已成爲全球人工智能發展領先的中心之一。金融、醫療、製造業等領域已將機器學習系統運用於商業用途中。”

  英國《經濟學人》在談到中國近年來技術領域的發展時寫道,“那些從北京、廣州和深圳回來的美國人對中國商界如何運行驚歎不已……中國正以飛快的速度向前追,如果中國以目前速度向前發展,再過10至15年,中國的技術產業將與美國拉平”。

  人工智能已經成爲外媒對中國的最新關注點。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創始人和董事長劉慶峯認爲,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迄今爲止最大的一次產業機會,人工智能也是這樣。“我們有一批頂尖的科學家,他們有不斷創新的動力,會不斷地在新的領域取得突破。未來所有的設備都可以有聽說功能,能夠以人類爲中心理解人類的意圖,並能夠爲人類提供所需要的服務。人工智能將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能夠滿足我們每個人的個性化需求。”

  劉慶峯同時指出,“人工智能的發展不僅僅是單個企業和科研人員的事情,而是一個整體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社會整個管理機制的改進,甚至說整個社會的社保和法律體系的同步匹配,包括倫理和人文。”

  撰文 / 張晶

  參考資料來源 / 中新網、海外網、環球時報、文匯報、人民郵電報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