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也沒有低估過曹睿,史家早已給了他應有的評價。最具權威的評價,當然是陳壽的《三國志·魏書·明帝記傳》:

明帝沉毅斷識,任心而行,蓋有君人之至概焉。於時百姓彫弊,四海分崩,不先聿脩顯祖,闡拓洪基,而遽追秦皇、漢武,宮館是營,格之遠猷,其殆疾乎!

陳壽講得很清楚,講魏明帝如果不是因為疾病早逝,功業可追秦皇、漢武。如此高的評價,怎麼能說是低估呢?如果說陳壽的評價是依據曹魏官方自修的《》魏書,恐有拔高的嫌疑,還不足以說明曹睿被低估。那麼,南朝裴松之在《三國志注》中所說:「魏明帝一時明主。」應當比較客觀了。同樣,裴松之也沒有低估魏明帝。

當然,也有對曹睿貶低的觀點,比如蔡東藩就曾這樣評價魏明帝:

曹睿奢淫無度,違理蔑倫,種種荒謬,俱足亡國,而反得平定遼東,擒斬公孫淵父子,是所謂天奪之鑒,而益其疾也。

蔡東藩說蔡睿荒淫無度,違理篾倫,足夠讓魏國滅亡了。但對於曹睿的功業,蔡氏認為是老天的功績,曹睿則合該得病。蔡東藩的觀點不甚客觀,因他本來就不是一位嚴謹的史學家。倒是當代歷史學家馬植傑的評價比較客觀中肯:

綜觀曹睿之行事,優缺點各佔一半,其優點是善為軍計、明察斷獄、比較能客人直諫。曹叡在容受直言、不殺諫臣方面,在古代封建君主中是少見的,這算是他的特色。曹叡的最大缺點是奢淫過度,還有一個重要的失誤,則在確定繼承人和輔政大臣方面。

馬先生既肯定了曹睿的優點,又指出了他最大的缺點,以及導致曹魏政權逐漸走向衰落的重大失誤。即便如此,馬先生也沒有低估曹睿。

曹睿(公元204年-239年),魏文帝曹丕長子,二十三歲(黃初七年,公元226年)繼位,成為曹魏第二任皇帝,三十六歲(景初二年,公元238年)病逝。曹睿英年早逝,除了國事操勞而外,主要原因確如蔡東藩、馬植傑所言,是因為奢淫過渡。但是,在曹睿十二年的帝王生涯中,所建立的功業也是值得肯定的。

魏文帝曹丕建立曹魏政權後,蜀漢、東吳政權相繼建立,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到了曹睿時期,三國又從割據一方進入到逐鹿中原的混戰。東吳孫權南面進攻,多次進犯江夏、襄陽。蜀漢則在諸葛亮的統領下,屢犯邊界,試圖一統天下,光復漢室。曹睿大膽啟用鍾繇、華歆、司馬懿、張郃、曹休、曹真、陳羣等老臣新秀,不斷粉碎東吳與蜀漢的進攻,確保北方免受戰亂荼毒。其中,諸葛亮六出祁山就發生在曹睿執政時期。曹睿還曾御駕親徵,未至而孫權敗退。

太和元年(227年),遣兵平定西平郡麴英反叛,斬殺麴英。十二月,封毛皇后的父親毛嘉為列侯。新城太守孟達叛亂,詔令驃騎將軍司馬懿討伐。青龍元年(233年)平定匈奴首領胡薄居姿職反叛,景初二年(238年)平定公孫淵叛亂。

曹睿在「無治」方面冠絕當時,蜀漢、東吳均無法撼動曹魏的軍事優勢。而且,在三方對戰中,蜀漢、東吳遭到大量消耗,為後來的三分歸晉奠定了基礎。倘若曹睿果如蔡氏所言,三國歷史就有可能被改寫。

曹魏之所以能夠長期抵抗兩國進攻,並且逐漸佔得優勢,與其有效治理國家,不斷增強國力大有關係。曹睿恢復儒家經典,鼓勵年輕才俊,嚴格選拔在百姓中有名望有威信的博學之士。

曹叡親往屬他名下的籍田中從事農耕,以激勵耕織。自太和四年(公元230年)以來,連續半年乾旱,曹睿曹叡率朝臣舉行盛大的祭祀求雨儀式。明帝體恤民間疾苦,在巡察途中囑咐對年老體弱的鰥寡孤獨者賜以穀物和衣帛。

青龍四年(公元236年),曹睿頒詔「屏絕浮偽」,刪除不適用的嚴苛律法,以寬鬆為本,避免除謀反之類大逆罪及親手殺人的兇犯外,其他死罪犯人都應儘快通知其家屬。同時,親自受理死刑犯求情的案件,並盡量保全他們的性命。

(有司其議獄緩死,務從寬簡,及乞恩者,或辭未出而獄以報斷,非所以究理盡情也。其令廷尉及天下獄官,諸有死罪具獄以定,非謀反及手殺人,亟語其親治,有乞恩者,使與奏當文書俱上,朕將思所以全之。)

曹睿與少數民族建立了和睦的關係,太和三年(公元229年)大月氏王波調派使者來朝拜,嚮明帝進獻珍奇禮物,曹叡封波調為大月氏王。太和五年(231年)北方鮮卑附義王軻比能率族人及丁零大人兒禪到幽州貢獻名馬,重設護匈奴中郎將。

景初二年(238年)賜予日本卑彌呼金印,封其為「親魏倭王」。

曹睿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氏「三祖」。魏明帝文學成就不及曹操、曹丕,後人輯有其散文二卷、樂府詩十餘首,也流傳至今。

魏明帝立嗣託孤不當,司馬氏以曹芳懦弱,逐漸把持朝政,並廢掉曹芳,曹魏政權就此衰落。

曹睿雖然稱不上千古一帝,功業也難追秦皇漢武。但是,在中國歷史上能夠算得上一位明君,不負其「烈祖」廟號和「明帝」謚號。這一點,歷史上都予以承認,並沒有低估這位亂世明君。


曹睿重未被低估,光是他的益號為明就知道了,只是比較遺憾的是他英年早逝,且祖父曹操在中國歷史上名聲太大!蓋過了他的風頭而已!

曹睿早年因母親甄氏而被貶黜!卻依然能在最後安然上位,足見他的才智過人!要知道,古代帝王之家,子嗣一旦受到貶黜和責罰,即使不被殺,餘生都將被幽靜、監視或流放至死,然而,曹睿卻能很快重新上位,得到曹丕的重視而複位,其中的能力是不容忽視的。這期間必然是曹睿過去的建立軍政人脈關係發揮了重大作用!同時也得益於傳位禮法之利。

在曹睿當政期間,鼓勵農產,發掘人才,勵精圖治,這纔有了之後多線作戰而全勝的記錄,在北方擊敗公孫淵震懾鮮卑烏桓等少數民族,對內平定孟達等人叛亂,幾乎在同時間狙擊吳蜀兩國的雙面夾攻!特別是任用司馬懿張頜等名將,阻擋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北伐!可以說,在政治軍事上的成就遠超他的祖父曹操!

可惜在三國那個名人輩出的時代,曹睿的風頭被其祖父曹操完全蓋過!可能多是得益於後世三國演義對曹操的重墨描寫加大了人們對曹操的印象,反而對曹睿的表現筆墨平平。然而在正史中,曹睿一直是明君形象!


魏明帝曹叡是曹丕之子,曹操之孫,魏國第二個皇帝。他個人能力是很強的,他在位期間,魏國整體實力是上升的,既打退了吳、蜀的進攻,又攻滅遼東公孫淵。與當時的大伽諸葛亮、孫權等人的角逐中佔據上風,司馬懿、曹真等著名都聽命於他。史書評論他個人能力出類拔萃,曹丕安排給他的輔政大臣,他全部調往邊疆,大事總攬,常常能做出令羣臣佩服的決策。也能聽取直諫,從不因直諫殺人。但他不重視鞏固帝室的基礎,又託孤不善,導致皇權墜落而無人悍衛。

歷史上曹叡有沒有被低估?我認為沒有,因為人們從未懷疑過他的個人能力,對他的評價很公允。


談不上低估,卻與其分。


曹睿好象末位皇帝,非低估,他不傻,是曹氏一族,勢力已沽,皇室大權已旁落,不屬曹族。曹睿有無才德都一樣。


曹睿我覺得還好呀,就是壽命太短,另外過於信任司馬懿,最終他後面的皇帝都是傀儡,被司馬家奪了天下。我覺得雍正和萬曆倒是確實被低估了。


曹睿沒有被低估吧,不管正史野史都稱讚他是明君,連他的謚號都是明,這都算低估的話,非得捧成理想隋煬帝那樣纔是嗎?


三國中的第一個伯樂當屬劉備,識人用人高手。其它任何一個老闆在這兩個方面都不能和他並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