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紐約還沒有從911事件中恢復過來的時候,加州霍桑卻沸騰了,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號稱要帶領全人類殖民火星,這就是現在火遍全世界的SpaceX公司。2018年12月,估值305億美元,其創始人馬斯克花了17年的時間,將SpaceX公司經營成一家當前私人航天企業中的領頭羊,他僅用三款火箭就顛覆了一個時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SpaceX的如何用三款火箭達成自己的小目標,其實一切都要順勢而爲。

馬斯克在創立SpaceX的時候找到了火箭專家Tom Mueller,擔任首席技術官,作爲一家火箭工程公司,馬斯克商學院出身背景,顯然不是專家,因此Tom Mueller到位之後,SpaceX纔算上路了。2008年,SpaceX獲得了2000萬美元融資,當然,在此之前,馬斯克已經自己投了1億美元。馬斯克在創辦SpaceX之前,已經通過PayPal網上付費軟件項目獲得了初始資本,至少坐擁15億美元。

有這樣的基礎,啓動SpaceX就是一個比較可行的項目。但是,作爲一名企業家,馬斯克固然有個很好的開局,也擔心把牌打爛。

於是馬斯克並沒有着急實現自己的大航天時代夢想,而是在2003年創辦特斯拉汽車,就是現在大街上跑的那個特斯拉,你也可以看到,一輛至少大幾十萬人民幣,modeX也算是百萬豪車。馬斯克試圖用特斯拉汽車來支持SpaceX,因爲如果要殖民火星,電動車顯然是一個很方便的交通工具。

2008年,經過幾年的發展,SpaceX擁有了第一枚私人火箭,這就是獵鷹1號。作爲一種兩級運載火箭,單次發射只要670萬美元,當然這不是馬斯克想要的,因此他在獵鷹1號上沒有投入太多的資金。

通過獵鷹1號,基本驗證了Merlin 1D發動機的可行性,其一些結構與NASA放棄的Fastrac火箭發動機有點相似。有了Merlin 1D發動機之後,SpaceX總算是一個像模像樣的火箭公司了,不然連火箭都沒有,怎麼說自己是一個私人太空企業。

先研發發動機,這絕對是一個成功的路線,在大氣層、大氣層外飛行的航空器或者航天器,都需要有一個動力系統,如今咱們的動力系統總是拖後腿,與這個思路沒有徹底落實有很大的關係。

Merlin 1D發動機在2010年安裝到了獵鷹9號火箭上,第一次發射成功,最大起飛重量333噸,基地軌道載荷爲10噸,這是SpaceX研發的第二款火箭,基本拉開了了商業運載火箭的序幕。從2002年創辦,到2010年獵鷹9號1.0版本發射成功,SpaceX用了8年時間實現。2012年,爲了進一步控制獵鷹9號發射單價,實現重複使用,馬斯克開始了着手蚱蜢火箭的研發,這是一種驗證機,旨在測試垂直降落能力。

在2012年至2013年間,通過8次試飛,蚱蜢火箭完成了700米懸停80秒的記錄,這個技術最終用到了獵鷹9號火箭上,第一級9臺Merlin 1D發動機開始進入回收程序。如今正在使用的獵鷹9 FT 火箭則是SpaceX的主力,執行國際空間站的貨運補給任務,同時也開始執行空間站的載人發射任務。

期間,NASA爲SpaceX注入16億美元購買12次貨運發射,也讓SpaceX喫了定心丸。雖然有NASA這個金主全力支持,但SpaceX也體現了自己的成本控制能力,2008年簽署的16億美元購買12次貨運發射,要考慮到五年後的通脹,每次發射報價貶值大約2000萬美元,如果SpaceX對獵鷹9號的成本控制估計不足,自己也會搞死掉,畢竟獵鷹9號是在2010年才第一次發射。

有了獵鷹9號的順利推進,獲得NASA,美空軍的發射合同之後,SpaceX在2018年完成了獵鷹重型火箭的第一次發射。兩枚一子級成功返回地面,完成非常壯觀的“雙降”,還有一個子級降落降落海面駁船失敗。

從獵鷹1號解決有沒有的問題,確定成熟的發動機,再到獵鷹9號作爲中流砥柱,爲SpaceX簽訂了多個運貨與載人合同,最終讓獵鷹重型開啓未來。SpaceX通過三款火箭實現了顛覆了一個時代,讓高高在上的火箭發射真正變成一個工具,敲開了21世紀進軍火星的大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