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以價格取勝?

兩年沒動靜的樂視電視,突然發聲。

近日,在上海舉辦AWE展會之際,樂融召開2019合作伙伴大會,宣佈與京東達成合作,雙方將聯合運用大數據,共同推出C2M產品的反向定製。同時,依託Letv超級電視的內容能力,針對親子教育場景,開發互動功能的親子教育電視。

當日,融創文化集團副總裁、樂融致新董事長兼CEO劉淑青對媒體表示,今年將發佈第五代超級電視。而此時,距離LeTV超級電視2017年3月推出第四代,已過去兩年。樂視電視消失的這兩年,電視行業已經發生鉅變。

樂視電視誕生於2013年,以高配置、高性能、顛覆價格快速獲取了大批用戶,在樂視電視銷量巔峯的2016年9月,國內市場每售出5臺電視,就有1臺是樂視超級電視。這個數字當時在所有電視品牌中位居全行業、全渠道第一位。

根據數據調查機構羣智諮詢近日公佈的《2018年各大電視品牌的出貨報告》,目前銷量排前十的電視品牌是三星、LG、TCL、海信、索尼、創維、夏普、小米、飛利浦(包括冠捷)和松下。樂視超級電視早已不在其列。

樂視電視能否憑藉即將發佈的第五代超級電視,重新奪回丟失的市場份額?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對事件財經表示,樂視超級電視的市場口碑一直很好,只是因爲資金問題導致未推出新品。一旦資金到位,新品的市場反饋應該會不錯。

樂視網無法受益

在3月13日劉淑青宣佈“將發佈第五代超級電視”之前,市場就有一波“騷動”。

3月10日,樂視超級電視通過其官方微博“LeTV”發佈微博,稱“感謝有@聯發科技官方微博,給我這顆‘芯’所有的心動瞬間,我們還要一起分享,3.13·上海見”。並且,在邀請函上有醒目的Letv超級電視LOGO露出。外界猜測樂視超級電視新品或將同時發佈。

3月11日下午2點左右,樂視網股價開始異動,伴隨着大額買單突然流入,樂視網股價直接飆升至漲停直至收盤。

但實際上,即使樂視超級電視成功迴歸,樂視網也無法從中受益。樂視超級電視目前屬於樂融致新旗下業務。樂視網3月4日風險提示性公告中指出,樂融致新主營硬件TV銷售相關業務,其已於2018年12月31日不納入上市公司合併範圍。目前公司持有樂融致新36.40%股權,其中80.05%已質押給天津嘉睿和融創房地產,如若公司無法按時償還債務,存在質押股權被依法處置的風險。

樂融致新原名樂視致新,此前是樂視網最大的現金牛業務及最優質的資產。不過,在過去兩年時間裏,孫宏斌和他的融創通過多次股權投資等方式,最終取代樂視網,成爲了樂融致新的實控人。

2016年底樂視債務危機爆發,2017 年 1 月,融創宣佈150 億元投資樂視網、樂融致新、樂視影業三家公司。其中79.5億元用來換取樂視致新33.5%的股權。融創成爲樂視網第二大股東。

2018年初開始,樂融致新開啓“泛融”之路,引入了一波戰略投資者。先是融創旗下的天津嘉睿以3億元現金增資。緊接着,江蘇設計谷科技有限公司以2.4億元“債轉股”方式入夥。隨後,包括騰訊旗下林芝利創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京東旗下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內,又分別以2億元至3億元現金加入。待到2018年8月增資完成,樂融致新股東數由7家變爲12家,樂視網和樂視控股持股比例分別下降至36.41%和15.33%,天津嘉睿的持股比例則下降至30.72%。

2018年9月,債如牛毛的樂視控股所持有的樂融致新全部股權,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公開拍賣。天津嘉睿以1.10億元和1.31億元競拍成功,總價2.41億元拿下樂融致新15.33%的股權。工商註冊資料顯示,2018年10月30日,樂視控股退出股東行列,天津嘉睿則以42.81%股份成爲樂視影業新的實控人。

儘管樂視網暫時仍持有樂融致新36.41%股份,但不再構成對樂融致新的實際控制。樂視網1月30日公告稱,自2018年12月31日樂融致新將不再納入樂視網的合併報表範圍。

2018年12月4日,樂視網收到融創旗下的天津嘉睿發出的《催款函》,要求其立即歸還借款本金12.9億元和0.55億元。同時,融創向樂視網發出《通知書》,要求樂視網在3日內歸還前者爲其墊付的中泰創盈貸款本金及利息共19.14億元,否則融創將啓動司法程序。

此前,樂視網將所持有樂融致新全部股份的80.05%,用來作爲上述債務的擔保或反擔保。一旦樂視網無法償還借款,樂視網所持樂融致新29.15%股份,將歸孫宏斌所有。也就是說,孫宏斌有望將對樂融致新的持股比例提高至75%。

用了兩年時間、投入超過200億元,孫宏斌最終換來了對樂融致新和樂視影業的絕對控制。

雖然,目前並無孫宏斌是否已獲得樂視網剩餘29.15%股份的消息傳出,但3月13日劉淑青宣佈“將發佈第五代超級電視”之舉,或許就已暗示了答案。

對融創來說,目前房地產行業形勢變化,要往精裝修、智能家居業務等領域挖掘新空間,重拾樂視超級電視業務,具備一定價值。早在2017年11月,新京報就曾報道稱,一份擡頭爲“融創集團”的文件在網絡流傳,該文件稱,融創集團旗下住宅要按照不同項目配套贈送樂視電視。

重生不易

2016年11月,樂視手機供應鏈欠款危機爆發,對樂視電視的品牌形象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樂視電視銷量也開始下滑。據時任樂視網CEO的樑軍透露,從2017年上半年開始,樂視電視的業績就已經出現負增長。

據網易科技報道,2017年11月中旬,一位接近樂視電視的人士表示,在線下,樂視電視月銷量已經下跌到原來的1/10到1/5。線上,樂視商城的銷量也下滑到不到原來的1/10,京東天貓等電商渠道的銷量大約下降了一半。2017年前三個季度樂視電視銷量約爲2016年同期的1/3。

證據之一是,根據京東公佈的數據,樂視電視2016年在銷售情況最好的時候能夠排到京東彩電銷量的第一或者第二,但是在2017年雙十一,樂視電視銷量已經從前15名的榜單上消失。另外,奧維雲網(AVC)發佈的《全球TV品牌出貨月度數據報告》顯示,樂視電視的月出貨量,從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出現了67萬臺到2.1萬臺的直線下跌。

而樂視網財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樂視網的終端業務收入同比下降近九成,只有2.45億元。如果按2000元一臺電視的均價來推算,2018年上半年樂視超級電視出貨量只有12.3萬臺,也就是每月出貨量2.05萬臺。奧維雲網(AVC)報告顯示,在2018年一季度,樂視就已經跌出中國彩電銷售的前十名。

除了品牌形象,被損害的還有樂視電視的供應鏈。2017年4月,據時任樂視智能終端供應鏈高級副總裁王大勇透露,當時樂視電視的代工廠有五家:冠捷、富士康、毅昌、TCL、中強。此後不久,有消息稱富士康突然撤出樂視,一度讓樂視電視陷入停產傳聞中。到2017年8月,部分業內人士稱,樂視電視的代工廠只剩冠捷一家。

行業人士稱,這場風波之後,代工廠對於爲互聯網電視品牌態度趨於謹慎,互聯網電視企業難以再如此前,在獲得電視回款後再支付給代工廠和產業鏈。如今樂視電視希望重振業務,產業鏈可能會對樂視電視保持更審慎的態度。

但就在樂視電視一路下跌的兩年裏,小米、暴風、微鯨、酷開、風行等互聯網電視填補了樂視的空缺,2017年這些品牌加起來的銷售數量約爲480萬臺。

小米上市後發出的第一份財報顯示,其在2018年第二季度成爲中國第一智能電視品牌。小米電視2018年國內總內出貨量756萬臺,已經超過樂視電視巔峯時期的2016年600萬臺。

另外,在樂視、小米電視等的影響之下,傳統電視企業創維、TCL、康佳等紛紛發佈自己的互聯網電視品牌,它們依託原有的產業鏈優勢在成本控制方面更強,爲了市場份額也更願意犧牲利潤,在價格方面頗有競爭力。

不過,據時間財經瞭解,目前樂視電視依然在消費者中有着不錯的口碑。奧維雲網副總裁董敏曾表示,樂視電視最大的價值有兩點:其一,是千萬級的入口——已經售出的電視在千萬級,日後可以進行運營。其二,儘管其品牌形象有所下滑,但是知名度是超出很多一般電視。(北京時間財經 喬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