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10年,影視產業翻了幾番,我國的電影事業發展迅猛,票房屢創新高,銀幕數成全球第一,國產影片數量、質量均大幅提升。

這些發展成就,除了資本、人才因素之外,與國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而未來10年,國家對於文化影視產業的扶持力度空前。

「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文化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可見,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巨大的消費潛力、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國內外市場需求等都將文化產業推向了新的高度。

近年來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

自2010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來,每年都會出臺對電影創作、放映、影院建設等方面給予支持的政策。2018年12月,新組建的國家電影局又出臺了《關於加快電影院建設促進電影市場繁榮發展的意見》,這充分說明瞭黨中央、國務院對電影的重視。

日前,新華社報道,國家支持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方向不會變,稅收促進影視行業健康發展的政策不會變,而且將在規範管理的同時,進一步服務和支持影視行業加快發展。

作為配套,多個地方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在資金、用地、人才等方面予以落實並提供保障。這些政策很多都是首創,且政策之間形成了相應的配套機制,也更加註重政策的落實。

參照10年前,國家對房地產行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不管是國家戰略層面,還是地方政府政策方面,毫無疑問,影視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

各地方政府對電影產業的支持

雖然地方政府對電影行業的支持力度與方向有所不同,但反映了支持電影事業發展的鮮明態度。

配套政策相繼出爐

「北上浙」圈定目標

在文化行業大力發展的當下,影視產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先後出臺了《電影產業促進法》、《關於支持中西部縣城數字影院建設發展的通知》、《關於獎勵放映國產影片成績突出影院的通知》等一批影視政策推動影視行業發展,與此同時,各地陸續出臺了相關政策加大影視產業的發展,這其中以北京、上海和浙江最為突出:

浙江省

浙江省曾出臺的《加快促進影視產業繁榮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求,到2020年,力爭把浙江打造成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影視產業規模和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成為浙江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上海市

上海市發布的《關於加快本市文化創意產業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把上海建設成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 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指出,打響海派文化品牌提出要大力弘揚上海城市精神,重點結合「上海文創50條」,提升上海人文歷史品牌,加快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打造一批全國乃至全球知名的海派文化品牌。

北京市

北京市《關於推動北京影視業繁榮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0年,北京影視業全國領先地位更加鞏固,湧現出更多骨幹龍頭企業和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影視精品,產業佈局更趨合理,市場競爭力、創新驅動力、文化輻射力顯著增強,成為支撐北京高質量發展、壯大高精尖產業的重要引擎,推動北京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和首都特色的影視之都。

(點此回顧:北京市出臺「影視十條」,多舉措促進影視行業發展)

對比北京、上海和浙江的影視政策,我們不難發現,三地都對2020年的影視目標進行了規劃:北京和上海強調影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比如北京「影視十條」力促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影視之都,上海著力於建設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同時,北京和上海也更加立足於本地特色,比如北京推動具有首都特色的影視之都,上海打造海派文化品牌。

一段時間以來,北京作為我國影視產業的中心,上海也一直以影視副中心自居,而浙江省2020年力爭打造成全國影視產業副中心,這也與浙江省本身具備的豐厚影視資源基礎相匹配。

值得一提的是,囿於影視行業獨特的質量評估體系和控制機制,各地的影視產業政策更加強調政策的關聯性以及落實性,比如北京和上海相繼發布了一系列影視產業的配套措施,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影視政策體系:

北京市相繼制訂實施了涵蓋影視內容創作、影院建設、「走出去」等領域的支持政策,許多政策是全國首創;繼「文創50條」後,2018年以來,上海又發布了《關於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的要求以及《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成國際文化大都市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多地爭霸「東方好萊塢」

說起「東方好萊塢」自然離不開浙江橫店。據中國新聞網報道稱,目前,橫店已累計接待劇組近2600個,入駐橫店影視文化產業實驗區的企業達1100餘家,中國超過三分之二的古裝劇在此誕生,「東方好萊塢」雛形初現。

除了橫店,近年來,多個城市也努力將自己打造符合自身特色的影視產業重鎮,比如,長沙力爭打造成中國「視谷」,廈門打造國際化影視城,海南打造全域全時影視島,青島打造「東方影都」

湖南長沙出臺的《關於支持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發展的意見》中提到,未來馬欄山將對標並追趕中關村,打造享譽全國乃至全球的湖湘文創品牌——馬欄山文創經濟。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對於引進人才的政策中提到,將把馬欄山視頻文創產業園建設成視頻文創人才特區。

海南大力推進影視產業發展,在硬體、軟體方面均加大投入。海南已經出臺了《關於鼓勵和支持海南省影院影廳建設改造的扶持政策》,加快了海南影院影廳建設步伐,還推動全省五星級酒店建設「1+X」影廳,讓中外旅客在自住酒店就能觀影。

山東省政府發布《山東省影視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旨在打造全國領先、世界水平的影視產業基地,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中,叫響青島「世界電影之都」「靈山灣影視文化產業區」「東方影都」品牌列入此次發展規劃。

廈門推出《廈門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進一步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補充規定》,該18條規定中,與影視產業有關的政策佔11條,成為其核心內容。《規定》著力從資金支持、園區建設、人才培育、影視後期、播出獎勵等多個方面對廈門影視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和重點領域予以扶持。

不同於北上浙等影視重鎮,湖南、浙江、廈門、海南這些省、市有各自獨特的特色,他們自成一派的獨特戰略也再一次促進了影視產業的繁榮。

影視產業蛋糕有多大?

公開資料顯示,2018年,北京市規模以上文化產業實現收入突破萬億元,達到10703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影視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取得較好的發展成績;《山東省影視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提出到2022年,實現廣播影視產業總收入350億元,城市電影票房達到50億元以上,生產100部精品力作;浙江省提到到2020年,影視創作題材庫內浙產影視作品不少於1000部,湧現出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電影、電視劇、動畫片、紀錄片、互聯網影視劇。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各地扶持影視行業的力度仍將加大,而影視產業這塊蛋糕的利好有多大,依然是未知數。

投資建立產業園、稅收等相關優惠政策、加大金融行業對影視支持、加強影視業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伴隨著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更多的影視產業政策也相繼出爐,以下是各地影視行業發展相關政策:

北京:投融資全過程聯動銜接

北京將發揮財政資金對金融機構、社會投資機構參與北京影視業發展的撬動作用,促進「投貸獎」向影視業源頭延伸;圍繞影視內容創作、拍攝製作、後期效果、版權交易等重點環節和中高端價值鏈,優化對骨幹影視企業和成長型影視企業全流程的支持與配套服務。

上海:優化影視產業扶持機制

在深化落實上海電影發展促進政策的基礎上,用好電影扶持專項資金,加大對產業載體建設、產業融合發展、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對優質電影創作、攝製、發行、放映企業的支持力度。重點培育一批技術領先的影視後期製作企業,支持企業參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加大對藝術、教育等特色院線的支持力度,支持發展細分人羣專業影院和創新放映方式的新型院線。引導製作企業合理安排影視劇投入成本結構,優化片酬分配機制。推動相關地區結合本地區實際試行影視製作扶持政策。支持開展影視完片保險和製作保險等新型業務。

浙江:探索建立影視精品獎勵制度

對在省內備案、立項且浙江出資人作為第一齣 品方的影視作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俱佳或獲得國家級及國際A類影展(節)獎項的,政府給予獎勵。對認定為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的影視企業,按15%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為承擔國家鼓勵文化產業項目而進口國內不能生產的自用設備及配套件、備件,在政策規定範圍內,免徵進口關稅。

廈門:探索建立影視精品獎勵制度

支持影視專業人才落戶廈門。支持影視編劇、導演、製片人、演員等影視專業人才在我市設立影視企業或工作室,對年繳納個人所得稅達到8萬元(含)以上的個人,按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的一定比例給予獎勵,具體為:年納稅額8萬元(含)以內的部分,獎勵比例為50%;年納稅額超過8萬元至25萬元(含)的部分,獎勵比例為75%;年納稅額超過25萬元的部分,獎勵比例為100%。獎勵期限不超過五年。

山東:對優秀重點項目給予扶持

在生產優質影視作品方面,山東省將實施劇本孵化計劃,採取項目化方式,每年圍繞重大時間節點、重點現實題材,面向全省影視企業徵集影視項目。建立優秀劇本遴選機制,根據項目發展實際和論證評估情況,對優秀重點項目給予扶持。

天津:出臺促進影視劇繁榮發展扶持獎勵辦法

《天津市促進影視劇繁榮發展扶持獎勵辦法》的支持方式分為扶持和獎勵兩大類,將對符合條件的電影(含動畫電影、紀錄電影)、電視劇(含電視動畫片、電視紀錄片)予以資金支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