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年公元1582年,農曆六月,炎炎似火蒸的酷暑時節,內閣首輔張居正在連續十年的夙夜操勞後,一病不起步入彌留之際,萬曆皇帝朱翊鈞聞訊憂心不已。張居正嚥氣後,20歲的朱翊鈞典掌諸務,彼時他正值青蔥盛年,亦是意氣風發以求大治,每天忙於處理奏摺,與文武羣臣議事,然而這種狀態僅僅持續了4年。

  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尚且還非常年輕的朱翊鈞,竟然一改常態,不願再登堂召對了,所有的旨意都有內侍以奏摺、詔令的方式傳出,那麼彼時朱翊鈞躲在深宮忙些什麼?《明史》《明實錄》記載,“縱飲作樂”“以金錢珠玉爲命脈”,享樂與奢靡往往不分家,朱翊鈞喜好收集財貨,其所居住的宮殿皆以檀香末、椒末和在一起塗抹,內墜大顆珍珠,四時生香。

  就在大臣們茫然無措時,君臣又爲了立太子僵持不下。朱翊鈞膝下得以成年的6子中,長子爲朱常洛,但最受疼惜的卻是三子朱常洵。朱常洛之母爲寒微宮人,甚不討喜,故而朱翊鈞疏遠朱常洛,執意要立朱常洵爲嗣子,此意一出立即遭到羣臣勸諫,想來彼時的大明臣子一定十分耿直,因爲朱翊鈞爲此罷免十餘人後,諸臣仍毫不怯弱,繼續勸阻。

  如此一場口水仗就算拉開陣勢。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朱翊鈞見諸人如此頑固,一甩袖,決意不再召見任何大臣,也就是彼時起,他不再出宮門,面對各道御史的上奏,亦不爲所動,百僚終日對影空嘆。就在大明宮城內猶如一潭死水沉寂時,關外的金人卻在悄然崛起,整個大明慢慢沉墮。

  萬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長達30年深居內宮的朱翊鈞晏駕,帶着他的財寶、祕密一同埋入了定陵。此後300年間,尤其是明末清初時期,明定陵享殿建築數次被毀,最終只剩下深埋的地宮保存完好。歷史學者郭沫若對這位明代萬曆皇帝十分好奇,而且萬曆生前出名的貪財,他的墓室內一定藏有無數珍寶。

  1956年,考古學者奔赴明定陵勘測,準備開啓這座神祕的王陵。經過數月的艱苦發掘,定陵墓室終於被開啓,郭沫若的預料沒有錯,這確實是一座塵封的寶庫。金絲楠木製成的巨大紅漆槨木中,朱翊鈞骨殖保存完好,依舊穿着織金袞服頭帶着金絲冠,然而撥開覆蓋的絲被鞋襪,考古學者卻有了一個意外的發現。

  只見朱翊鈞的右腿彎曲蜷縮在一起,而且右腿骨殖明顯比左腿要細,經過測量,還比左腿要短上一截,由此可見,朱翊鈞生前應患有嚴重的腿疾、足疾。考古學者就此分析,朱翊鈞不願出宮門的原因,根本上應是得了病,而且隨着其年齡的增長不僅沒有痊癒,反而愈發嚴重,這是他不願走動的最初原因,並非是因爲懶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