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現在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趨勢了,未成年人使用手機是他們應有的權利,否則怎麼與時俱進?至於沉迷於網路遊戲只能是個人自制力問題和缺乏家長監管,自己沒有其他有意思的事做,只能把遊戲當做娛樂工具了,所以應教育孩子從網路上學習知識,嘗試去做一個互聯網的創造者,自己用課餘時間研究學習試圖打造屬於自己的網頁或者程序,有了這方面的興趣愛好才能不沉迷在遊戲中並且能提高自己的能力


且不討論該不該立法禁止,直接討論立法禁止後,未成年人用了智能手機,怎麼處理?罰款,還是拘留?或者口頭教育?口頭教育,那立個什麼法?你看下未成年人抽煙的情況就知道了,只能說社會家長學校共同監督引導,立什麼法?閑得蛋疼了?先管下廣場舞與居民的噪音糾紛實在多了。


咳咳,我想說,基本上來講,不應該禁止,限制是可以的。就我小學生(6年級)的一個比較主管的角度看這件事的話,適當的限制是應該的。(勿噴)經常是每個課間下課鈴一響,嗯,就開始聊王者農藥了。感覺。。。有一句mmp要講(勿噴謝謝,其實不想罵人)主要的話還是看用什麼,玩不玩,玩什麼。我不玩農藥,頂多是玩幾把手機版狼人殺遊戲;刷刷頭條;聊會QQ而已。基本不影響學習。(PS:手機配置的話,基本的就行了,現在主力機使用的是紅米4高配版。)


沒手機還有電腦啊(笑)

照你這麼說直接封網不就行了,手機只能打電話發簡訊。不過,可惜的是回不去了(?ω?)現在很多人一天不用微信不玩頭條就渾身難受,要是封網怕不是要直接暴動了。。。


有些人在大肆宣傳什麼網路教學,彷彿將來學生人手一個智能手機,不用去教室,就能聆聽名師的教誨,還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名師。多麼美好的藍圖!然並卵!如果你信了,你就慘了!沒錯,他們宣傳的功能是有的,前景是存在的,可是別忘了:選擇權在大部分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手裡!


最該做的是廢除未成年人保護法,加重對侵害未成人權利的處罰,現在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保護的只是施暴的未成年人,這是縱容犯罪,制定該法律的出發點在哪。有對受害未成年人的一點點保護嗎!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十年前,孩子們互相玩鬧爭搶的東西可能是一個沙包,一個毽子。不知什麼時候起,孩子哭鬧著要搶的東西,成了家長手中的手機,乃至每個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在網吧通宵刷夜打遊戲,甚至成了部分未成年人的「標配」。而這份任性,嚴重影響著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家長們很擔心,也很無奈。

  但好消息是,這種擔心馬上要迎來轉機了!因為未來智能手機在出廠時,可能會有一些改變,那就是,手機將預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這將成為法律法規的明文要求。同時,我國也正在計劃立法保護未成年上網,規定:禁止未成年人每天0到8點打網遊。如此嚴格的規定,是否可行?能否得到監督落實?

  記者從國務院法制辦網站了解到,日前,國務院法制辦公佈《未成年人網路保護條例(送審稿)》及其說明,並向社會各界徵求意見。送審稿全文共包含六章、三十六條細則,針對網路信息內容建設、未成年人網路權益保障、預防和幹預、法律責任等多個方面進行了詳細規定。值得關注的是,針對防範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等關鍵問題,送審稿指出,「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完善預防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遊戲規則,對可能誘發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遊戲規則進行技術改造」。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所佔網民比例不斷提高,調查顯示有90.1%的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然而,未成年人在網路空間的正常活動尚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護,未成年人受到暴力、色情、兇殺、恐怖等網路信息危害嚴重,大量不適宜未成年人接觸的信息充斥著網路。數據顯示,七成以上的未成年人犯罪是因網路而起。隨著網路對未成年人影響的不斷加深,如何維護未成年人網路安全已經成為社會日益關注的焦點。《條例(送審稿)》要求公共上網場所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智能終端設備在出廠時或銷售前,應當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或者為安裝未成年人上網保護軟體提供便利並進行顯著提示。

  在很多未成年人眼裡,相較於「枯澀乏味」的課本、單調無趣的教室,互聯網簡直是一個天堂。當發現除了看著就要睡著的書本之外,還有網路這個光怪陸離的大千世界時,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沉迷:能在網路遊戲不同場景中變換角色、能在網路直播中一擲千金打賞的自我陶醉和成就感當中。當自制力無法抗拒的時候,法律或許必須站出來,為孩子的未來,設上一道保衛線。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王四新表示,當前網路場景化信息傳播方式使得未成年人和家長的主動選擇性差,更需要通過立法來保護。「我們會理解,未成年人把家裡的幾萬積蓄,甚至是有些成年人也會(出現)幾萬幾萬的打賞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在這種場景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情況下,失去了任何的抵抗能力。那麼,我們將來怎麼樣從立法上根據場景傳播的特點來做一些有針對性的規定,這個很重要。」

  《條例(送審稿)》還對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問題作出規定,要求網路遊戲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技術措施,禁止未成年人接觸不適宜其接觸的遊戲或遊戲功能,限制未成年人連續使用遊戲的時間和單日累計使用遊戲的時間,禁止未成年人在每日的0:00至8:00期間使用網路遊戲服務。此外,送審稿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虐待、脅迫等非法手段從事預防和幹預未成年人沉迷網路的活動。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林維表示,送審稿一旦通過,有關各方應進一步監督落實。這些措施如何能夠從幾個公司擴展到一個行業的規則,擴展到一個法律的責任,擴展到整個涉及網路遊戲的普遍規定,尤其是如果條例通過後,這些條文能不能得到真正的實施,我們還需要觀察。

  有關單位和各界人士可以在2017年2月6號前通過登錄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的法規規章草案意見徵集系統,對送審稿提出意見。


我覺得應該針對小學生禁止使用智能手機

小學生心智不夠成熟,手機或多或少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影響。此外,由於監管機制還不健全,不健康的東西很容易通過手機對孩子們造成侵害。

初中生也是未成年,正處於叛逆的時期一味禁止他們使用手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俗話說物極必反,反而會增強他們的叛逆性,關鍵是老師和家長要對孩子加強引導,提高學生對手機的適應、判斷和選擇能力。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評論,多多點贊哦,也可以到我的主頁看看,說不定有你喜歡的訊息,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未成年的手機從哪裡來的,偷的?搶的?還是家長給的。答案如此明顯,你給我說立法?

家長為什麼要給孩子手機?為什麼要縱容孩子玩手機?很多家長恨不得買個蘋果機給孩子拿著甚至有的家長小學就買個電話手錶呢。

對於家長的縱容,你反而要求國家來立法禁止,我不知道這人的智商現在都怎麼了?出門不帶腦子嗎?平時不用經過大腦說話嗎?

就算國家立法了,你家長不管不顧的,還是給孩子玩,那怎麼辦?給孩子判刑嗎?還是拘留所蹬一夜?


智能手機影響青少年視力,當前近視越來越低齡化,長期對著智能手機屏幕是原因之一,而網路黃毒也會通過手機傳播,藉由微信等個人「陌生好友」傳播的黃毒更難控制和防範,對青少年的危害巨大,已經發生了小學四年級男生偷住宅附近的女性內衣褲的事情,需引起重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