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回我是不請自來,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

首先說說R的發音。在西方語言裏,好像只有英語才把字母R讀成類似漢語拼音ruo的發音。其它西方語言要麼把它讀成大舌顫音,要麼讀成小舌顫音。義大利語和俄語就是大舌顫音,法語就是小舌顫音,德語則兩者均可。比如飯店這個詞restaurant,英語和法語的拼法一樣,只是發音不同,這裡無法寫音標,更不能讀給你聽,很遺憾。而俄語則使用自己的字母把它拼出來,ресторан。這個詞裏的р就相當於英語和法語的r。大舌顫音是通過舌尖在上齒齦的位置彈抖發出來的,而齒齦也是漢語拼音L這個音的發音位置,因為漢語裏沒有大舌顫音,所以,只能用L來對這個字母進行音譯。

至於英語字母L為什麼音譯成爾。其原因是這樣的。英語中字母L的發音要領是,把舌尖抵住上齒齦不動,讓氣流從舌的兩側通過,聲帶振動。所以它叫舌側音,在母音前時,要和後面的母音拼在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音節。這時我們感覺它和漢語拼音L是一樣的。但當它後面沒有母音的時候,只把舌尖頂在齒齦上就行了。不讓它下來。而漢語的兒化音的發音要領和它非常接近,只是舌尖不抵住上齒齦,但是舌頭還是翹向上齒齦的,所以就用漢語的兒化音來音譯英語的字母L在詞尾時的發音。


謝謝邀請。對於題中的問題,我覺得沒有什麼道理可言。

中文翻譯外國人名,一向按照「音似」的原則。嚴格一點的,按照新華社譯名室編寫的《英語姓名譯名手冊》進行,但是也一直還有將特朗普稱「川普」的。

題中提到的「R」和「L」的翻譯,我想大概是一種相互借鑒參照導致的效果,沒有更多的道理。至於發音差異問題,其實漢語裏本身就有各種方言,更不用說還有港臺。

為了說明以上觀點,共同學習一點外國人名的翻譯:

有人稱,臺灣將柯林頓女兒「切爾西」譯為「雀兒喜」;有人將「Sheldon」翻譯為「夏侯惇」。


在大部分歐洲語言裏,這個字母是一個齒齦顫音. 中國標準普通話中有R的音。這樣把「里根」翻譯成「瑞根」不是更準確嗎?懂漢語的外國人往往不接受指R為L的譯法。

#英語# 學無所用,告別啞巴英語和付不起昂貴的西人外教費用!請關注右上角[英文留緣],我們創造一個你能夠經常和西人外教練習互動直播的#英語四六級#學習環境 。私信我加入英文留緣發燒友小社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