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味道養育一方人喫習慣了會戀上一種”家“的味道,無論走多遠,心中難以磨滅永遠惦記。在秦嶺南麓的山腳下有個佛坪縣,距離西安近200公里,高鐵僅需40分鐘,全縣人口3萬縣城不到1萬,是山茱萸和大熊貓之鄉。這裏的美食兼有陝西人的特點,愛喫辣愛麪食,又融合了川楚晉口味,讓外來的陝西人喫着有點暈,更是把西安人也喫糊塗了,不過百里之隔,口味差距怎麼這麼大?

看看佛坪人的早餐怎麼喫,一碗麪皮,一碗菜豆腐和一塊炕炕饃,這是佛坪人的標配。飯量小的喫一碗就夠了,重體力的,需要這三樣全喫。而身爲都市外山區小城,物價十分便宜,一碗麪皮3到4元,一碗菜豆腐1元,一塊新出鍋的炕炕饃只要1塊5毛錢,全喫加起來,這頓早餐不超過10塊錢,而能全喫下去的,是個大胃王。

佛坪縣城不大,開車30分鐘能跑一圈,所以哪裏有好喫的東西,無需店鋪多豪華,即使深藏居民區中人們也能找到它。相比大城市,小城裏的生意全靠口碑相傳。

初春,佛坪作爲山茱萸之鄉,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開了,滿眼金黃,空氣中散發着櫻桃花及各種野花的味道。位於中國南北分界帶秦嶺南麓的佛坪,爲南方地區,氣候屬暖溫帶,雖爲初春,但來到這裏的第二天便下了一天的雨。遠離城市的霧霾,這裏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使這裏的雨後空氣清新,山頭雲霧繚繞,宛若仙境。

雨中的佛坪早上有點冷,當地朋友說,佛坪人最愛喫熱麪皮不如帶你們去嚐嚐,加點辣椒還能暖暖身。步行七拐八拐,最後找到樓區裏的一個深巷子小店。小店不但偏而且還有點簡陋,早上人少,老闆老闆娘正在忙着做麪皮。

身爲一個河北人,在家門口也經常看到有人賣陝西面皮的,一般3到5元一份,麪皮加點黃瓜絲,外加一小包調料,喫時把料包倒進涼皮裏,可當飯也可當菜喫,家裏人也沒少買。不過,那個涼皮好像是麪筋做的,而來到佛坪,當地人說他們的麪皮是米粉做的,而且佛坪人喫麪皮不同別處,他們喜歡熱喫。

據稱,佛坪人的熱麪皮是這樣做的,用秈米泡24小時以上,淘乾淨打成米漿,加溫水攪合成漿湯,然後舀進專用蒸籠的籠布上蒸到兩分鐘左右,取出一整張放進盛好熱湯和熟了的碗中,便可食用。這家深巷子麪皮店女老闆手腳太利落了,一會兒一個,10個人一會兒一碗帶着紅紅辣椒顏色的熱麪皮就端上了桌。

在陝西,各地幾乎都有喫麪皮的習慣,而問佛坪人爲啥偏愛熱麪皮,當地人說,因爲我們是移民縣,融合了各地口味。原來這種喫法是後來移民於此的居民在傳統喫法上改良的。佛坪于山腳下冬無暖氣比較冷,於是被後來人改爲喫熱麪皮,並慢慢被當地人接受和喜愛。不過在佛坪也偶見涼麪皮上桌,一般是作爲一盤菜上來的。

佛坪是個移民縣,建縣時間短,地廣人稀,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稱爲厔洋老林。據《佛坪廳志》記載,佛坪最早的土著由川、楚、晉及紫陽、洋縣遷來。清朝康熙年間,鄂、皖、湘等省人因戰亂或饑荒大量湧入並定居佛坪,所以飲食上具有了各方風味,有陝西本土的,也有四川的,湖北的,還有山西人的酸。佛坪的燒燉,據說來源於皖菜。所以,佛坪人在喫法上五花八門,想喫啥味的在這個小城基本都能找到。

除了熱麪皮炕炕饃,佛坪人還偏愛喫菜豆腐。人們對白豆腐熟悉,而這裏人喜歡在製作豆腐時裏面加入蔬菜,比白豆腐做工更復雜。而這樣的一碗菜豆腐,在縣城小店僅需一塊錢。

佛坪還有道特色菜,叫佛坪三香,好喫不膩,在佛坪家喻戶曉,頗負盛名。它比熱麪皮和菜豆腐更加高檔些,常用來招待客人。它是將肉、蛋、蘿蔔及多種蔬菜揉捏在一起蒸,外觀金黃色,裏面是紅黃綠,一碗圓形的被切成幾個三角形,十分講究與時尚,端上桌很有面子。

此外,佛坪的粉蒸肉,麪皮炒臘肉,椴木耳,酸湯扯麪等都不錯。最後告訴你,來山茱萸之鄉,可別忘了喝一杯鮮紅橙亮佛坪人自釀的山茱萸酒,在一般地方可買不到呦。

友情推薦:由於佛坪人少車少,所以自駕來佛坪遊玩最好玩兒;如果你是個外地人,來佛坪也很簡單,僅需從西安北站乘坐高鐵,一站地就到達佛坪,票價爲56元,而且車次很多。

【圖文原創,版權所有,請勿盜文盜圖,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