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味道养育一方人吃习惯了会恋上一种”家“的味道,无论走多远,心中难以磨灭永远惦记。在秦岭南麓的山脚下有个佛坪县,距离西安近200公里,高铁仅需40分钟,全县人口3万县城不到1万,是山茱萸和大熊猫之乡。这里的美食兼有陕西人的特点,爱吃辣爱面食,又融合了川楚晋口味,让外来的陕西人吃着有点晕,更是把西安人也吃糊涂了,不过百里之隔,口味差距怎么这么大?

看看佛坪人的早餐怎么吃,一碗面皮,一碗菜豆腐和一块炕炕馍,这是佛坪人的标配。饭量小的吃一碗就够了,重体力的,需要这三样全吃。而身为都市外山区小城,物价十分便宜,一碗面皮3到4元,一碗菜豆腐1元,一块新出锅的炕炕馍只要1块5毛钱,全吃加起来,这顿早餐不超过10块钱,而能全吃下去的,是个大胃王。

佛坪县城不大,开车30分钟能跑一圈,所以哪里有好吃的东西,无需店铺多豪华,即使深藏居民区中人们也能找到它。相比大城市,小城里的生意全靠口碑相传。

初春,佛坪作为山茱萸之乡,漫山遍野的山茱萸花开了,满眼金黄,空气中散发着樱桃花及各种野花的味道。位于中国南北分界带秦岭南麓的佛坪,为南方地区,气候属暖温带,虽为初春,但来到这里的第二天便下了一天的雨。远离城市的雾霾,这里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使这里的雨后空气清新,山头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雨中的佛坪早上有点冷,当地朋友说,佛坪人最爱吃热面皮不如带你们去尝尝,加点辣椒还能暖暖身。步行七拐八拐,最后找到楼区里的一个深巷子小店。小店不但偏而且还有点简陋,早上人少,老板老板娘正在忙着做面皮。

身为一个河北人,在家门口也经常看到有人卖陕西面皮的,一般3到5元一份,面皮加点黄瓜丝,外加一小包调料,吃时把料包倒进凉皮里,可当饭也可当菜吃,家里人也没少买。不过,那个凉皮好像是面筋做的,而来到佛坪,当地人说他们的面皮是米粉做的,而且佛坪人吃面皮不同别处,他们喜欢热吃。

据称,佛坪人的热面皮是这样做的,用籼米泡24小时以上,淘干净打成米浆,加温水搅合成浆汤,然后舀进专用蒸笼的笼布上蒸到两分钟左右,取出一整张放进盛好热汤和熟了的碗中,便可食用。这家深巷子面皮店女老板手脚太利落了,一会儿一个,10个人一会儿一碗带着红红辣椒颜色的热面皮就端上了桌。

在陕西,各地几乎都有吃面皮的习惯,而问佛坪人为啥偏爱热面皮,当地人说,因为我们是移民县,融合了各地口味。原来这种吃法是后来移民于此的居民在传统吃法上改良的。佛坪于山脚下冬无暖气比较冷,于是被后来人改为吃热面皮,并慢慢被当地人接受和喜爱。不过在佛坪也偶见凉面皮上桌,一般是作为一盘菜上来的。

佛坪是个移民县,建县时间短,地广人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称为厔洋老林。据《佛坪厅志》记载,佛坪最早的土著由川、楚、晋及紫阳、洋县迁来。清朝康熙年间,鄂、皖、湘等省人因战乱或饥荒大量涌入并定居佛坪,所以饮食上具有了各方风味,有陕西本土的,也有四川的,湖北的,还有山西人的酸。佛坪的烧炖,据说来源于皖菜。所以,佛坪人在吃法上五花八门,想吃啥味的在这个小城基本都能找到。

除了热面皮炕炕馍,佛坪人还偏爱吃菜豆腐。人们对白豆腐熟悉,而这里人喜欢在制作豆腐时里面加入蔬菜,比白豆腐做工更复杂。而这样的一碗菜豆腐,在县城小店仅需一块钱。

佛坪还有道特色菜,叫佛坪三香,好吃不腻,在佛坪家喻户晓,颇负盛名。它比热面皮和菜豆腐更加高档些,常用来招待客人。它是将肉、蛋、萝卜及多种蔬菜揉捏在一起蒸,外观金黄色,里面是红黄绿,一碗圆形的被切成几个三角形,十分讲究与时尚,端上桌很有面子。

此外,佛坪的粉蒸肉,面皮炒腊肉,椴木耳,酸汤扯面等都不错。最后告诉你,来山茱萸之乡,可别忘了喝一杯鲜红橙亮佛坪人自酿的山茱萸酒,在一般地方可买不到呦。

友情推荐:由于佛坪人少车少,所以自驾来佛坪游玩最好玩儿;如果你是个外地人,来佛坪也很简单,仅需从西安北站乘坐高铁,一站地就到达佛坪,票价为56元,而且车次很多。

【图文原创,版权所有,请勿盗文盗图,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