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當中,明教有一門非常厲害的武功,叫“乾坤大挪移”,教主陽頂天練的走火入魔而死,只有張無忌可以練到最高級別的十層,從此天下無敵。

金庸先生在書中說,這門神功的是一個被叫做“山中老人”的霍山所發明,“ 張無忌突然橫腿疾掃,捲起地下大片積雪,猛向四俠灑了過去。這一招聖火令上的怪招,本來是山中老人霍山殺人越貨之用。”

在小說中,霍山不僅發明了絕世武功,還創立了波斯明教,後來傳入中國,明教信衆還成爲推翻蒙元統治的主力軍。

其實,在歷史中,霍山確有其人,名叫哈桑·伊本·薩巴赫,波斯人,出生於1048年,彼時亞洲的穆斯林世界全部都是什葉派當政:控制埃及和敘利亞的法蒂瑪王朝、控制波斯的布韋希王朝。

哈桑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而然成爲一名虔誠的什葉派信徒,但當他成年的時候,穆斯林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遜尼派塞爾柱人佔據了統治地位。

從此以後,哈桑的人生髮生了徹底改變,人生目標只有一個:反抗塞爾柱突厥人,改革什葉派。

爲了反對塞爾柱王朝,哈桑於1090年帶軍隊攻佔波斯西北部的阿拉穆特要塞(阿拉穆特是波斯語,意即“鷹的巢穴”)。這裏山高路險,高達一萬零二百英尺,戰略意義更加重要,是從裏海海岸前往波斯高原的一條必經之路。

傳說哈桑本人此後再也未曾下山,35年的時間內,“只有兩次走出房門登上屋頂”。不過,他並沒有無所事事,而是以阿拉穆特要塞爲大本營,建立了一個叫“伊斯瑪儀尼扎裏派”的祕密組織。

哈桑本人自稱“新宣傳運動的總傳道師”,宣稱歷代先知都是多餘的,只有總傳道師能把信徒“從伊斯蘭教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活着送進真主的花園。

對哈桑來說,打擊遜尼派的塞爾柱王朝是他的根本目的,有了信徒就有了動手的本錢,在打擊敵人的手段上,他選擇了刺殺。

所有的信徒,從入門那一天開始,除思想洗腦外還有密集的體能訓練。刺客通常是個人行動,偶爾也有兩三人爲一小組,他們通常裝扮成成商人或信徒,悄悄接近目標長期監視,從而掌握目標的生活規律,一旦時機成熟時就果斷下手。

爲了儘可能製造恐怖影響,暗殺活動通常是在大庭廣衆間進行,人愈多愈好。(刺客從來沒打算活着回去,因爲刺殺成功可以昇天獲得72個聖處女)

阿薩辛派的首次出手就石破天驚,1092年10月14日,塞爾柱王朝首相,被稱爲中興功臣的尼贊·木克,被阿薩辛派刺客暗殺。關於暗殺的嚴重後果,歷史學家伊本·艾希爾有清晰的表述:“尼贊·木克一死,(塞爾柱)王國隨即四分五裂。

此後,由於不斷開展恐怖暗殺,遇難者名單也在持續不斷地增加, 穆斯林世界中的權威宗教領袖、伊斯蘭的榮耀——阿布·薩德· 哈拉威,於齋戒月時在清真大寺被巴汀尼暗殺,甚至連伊斯蘭教歷史上的英雄、埃及阿尤布王朝首任蘇丹都差點遭到阿薩辛派教徒的刺殺。阿薩辛派還很注意攻心爲上,塞爾柱蘇丹桑賈爾拒絕與哈桑談判,結果第二天他一覺睡醒,赫然發現牀邊的地毯上插着一把匕首。

1126年,阿勒坡和摩蘇爾的強人阿波索基也被阿薩辛派刺客所暗殺,歷史學家伊本·卡蘭尼西記載到,“穿着一件刀槍不入的鎧甲,四周由武裝到牙齒的衛兵環擁,但還是難逃厄運。照例每禮拜五他都會去摩蘇爾的清真大寺作聚禮禮拜,殺手們喬裝成蘇菲派修行者,假裝在一隅祈禱,沒有引起任何人懷疑,突然間他們抽刀而起,撲向阿波索基連刺幾刀,但都未穿透鐵甲,眼看刺不進去,一個殺手喊道:’刺高一點,刺他的頭!’殺手轉而刺向咽喉,亂刀如雨下,阿波索基當場斃命,兇手們也難逃一死。“

隨着一連串成功的暗殺,阿薩辛派的勢力範圍越來越廣,影響也越來越大。人們也漸漸地忘記了其本名“伊斯瑪儀尼扎裏派”,而以“阿薩辛”(阿薩辛源於阿拉伯語Assasseen,翻譯爲“祕密的守護者”,傳到歐洲後被稱爲Assassins)作爲代稱。金庸在書中說,“當十字軍之時,西域提起‘山中老人’霍山之名,無不心驚色變。”事實上,經過近一個世紀腥風血雨式的發展,組織嚴密的阿薩辛已經將暗殺變成爲了一門藝術,大馬士革的編年史家這樣描述阿薩辛派刺客:“神出鬼沒,可以巧妙的改變容貌和服飾,進出城市和要塞而沒人會對他的身份起疑心。”

熟悉《冰與火之歌》的讀者,都知道書中有一個神祕的暗殺組織“無面者”, 他們的信條是一句高等瓦雷利亞語“ valar morghulis”,即“凡人皆有一死”。

他們接受報酬去完成暗殺任務,刺客被稱爲無面者。他們擁有神奇的能力可以隨意改變外貌,作爲訓練的一部分,需要拋棄真正的身份,將自己視爲“無名之輩”。

阿薩辛組織中的口號是:“一切皆虛幻,萬事都許可”,可以想象,馬丁在創作這段情節時,一定受到了歷史上的“阿薩辛派”影響。

由於阿薩辛派實在太傳奇,大仲馬在寫《基督山伯爵》時,也提到了它,“他們服從他的命令象服從上帝一樣。他指使他們去殺死誰,他們就走遍天涯海角去謀害那個犧牲者,即便是他們在毒刑拷打之下死去,也沒人發出一聲怨言,因爲他們相信死只是超度到極樂世界的捷徑。”

十字軍東征以後,阿薩辛派夾在法蒂瑪王朝和十字軍當中,時而刺殺前者,時而刺殺後者, 法蒂瑪王朝的哈里發阿米爾、十字軍的黎波里王雷蒙二世和耶路撒冷王康拉德都成爲該組織暗殺明單上的新成員阿薩辛派以刺殺爲主業,必然有一個廣泛的情報網,因此,當蒙古人已經崛起,而歐洲人和阿拉伯人對此仍然一無所知時,他們曾經派遣使節前往歐洲,提議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結盟來抵禦蒙古人的侵略,但卻遭到極爲冷淡的反應——當時的西方要麼把蒙古人看做是基督教的救星,要麼希望蒙古人和伊斯蘭教自相殘殺。

這是發生在1238年的事情,當時蒙古人的鐵蹄正在蹂躪俄羅斯草原,即將抵達東歐,至於西亞,還要等到蒙哥繼位,才能嚐到蒙古人的兵鋒。

1251年,蒙哥即位爲蒙古大汗,不久即派弟弟旭烈兀率軍西征,幾乎是出於本能,阿薩辛派向哈拉和林派出了刺客。毫無疑問,這次刺殺並沒有取得成功,但卻爲阿薩辛派帶來了滅頂之災:蒙哥授意旭烈兀將其徹底剿滅。

之前鷹巢由於地勢險要,一直讓進攻者感到頭疼,不過蒙古人祭出了威力強大的回回炮,巨大的石塊像雨點一樣砸向鷹巢。

最終,山中老人的繼承者在得到不殺承諾後,下山投降。

旭烈兀下令將城堡一個不留的搗毀,阿薩辛派俘虜在被押往哈拉和林的路上,接到蒙哥的命令“就地處決”,被全部殺死,“雖在襁褓者,亦不幸免”,曾威震西亞二百年暗殺組織就此灰飛煙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