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筐投資提醒:音頻大小爲12M



1



華爲遇到了企業史上最關鍵的時刻。

美國時間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稱將禁止美國公司購買“外國敵人”生產的電信設備、技術。隨後,美商務部將華爲及其70個分支機構列入“實體清單”——也就是2016年3月中興遭受的那份所謂“貿易黑名單”。


更重的一擊來自谷歌:


谷歌發言人表示,公司會遵從有關華爲的禁令,將暫停與華爲在涉及軟件、硬件和技術服務方面的合作,華爲手機(不包含舊設備)將無法及時更新安卓系統,新的華爲手機無法再使用谷歌軟件(包含Gmail、YouTube等)。


鑑於海外用戶對谷歌套件的依賴性,這對華爲的海外市場將是重大打擊。


但華爲選擇硬剛。華爲海思總裁的一封信,直接亮明瞭強硬的態度:


超級大國不留情地中斷全球合作的技術與產業體系,做出了瘋狂的決定。爲了兌現公司對於客戶持續服務的承諾,華爲保密櫃裏的備胎芯片“全部轉正”,是歷史的選擇。


不僅在硬件上啓動了“備胎”,華爲在軟件上也有準備。早在2012年,華爲就投入研發了自有手機系統——“鴻蒙”,意欲取代安卓系統,爲接下來的硬仗做準備。


“大嘴”餘承東沒忍住,提前爆了“鴻蒙”的料:


最快今年秋天,最晚明年春天,華爲自己的OS(操作系統)將可能面市。這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操作系統,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汽車、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兼容全部安卓應用和所有Web應用,如果安卓應用重新編譯,在華爲操作系統上運行性能提升超過60%。


而在前天任正非接受採訪時說:“華爲的5G是不會受影響,在5G技術方面,別人兩三年肯定追不上華爲。”


三件事情結合來看,華爲人的話語間,底氣十足。



2



是誰,給了華爲如此大的底氣?


研發投入(R&D)這個數據,至關重要。這是衡量一個企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對科技研發的重視程度、資金投入力度,最直觀的經濟指標。


作爲一家技術性企業,近10年間,華爲累計研發投入達4800億元。2018年,其研發費用更是首次突破1000億,達到1015億,佔全年收入的14.1%。



華爲的研發投入強度,是什麼水平呢?


在歐盟發佈的《2018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全球46個國家和地區的2500家公司中,華爲以113.34億歐元的研發投入(2017年數據)排名第五,甚至高於英特爾和蘋果,也是唯一一個擠進前50的公司,可見其實力。



若僅觀察中國企業的表現,華爲也是一騎絕塵。在100名之內的企業中,中國有11家,華爲是僅有的研發費用突破100億歐元的企業,與鴻海+臺積電+BAT五家總和基本持平。



此外,華爲還是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截至2018年底,累計獲得授權專利87805項,90%以上專利爲發明專利,全國領先。


科研投入如此巨大,水平也維持了高水準。華爲手機的麒麟芯片,已經與高通旗艦芯片水平不相上下,爲手機的高銷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華爲這樣做,自然能屹立於科技創新的潮頭。但中國市場規模如此之大,像華爲這樣的企業卻不多見。在中國各個行業、各個區域的科研投入上,都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3



2018年,中國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9657億元,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投入強度)爲2.18%。


雖然中國的投入經費已經排到了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但中國的投入強度與歐美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比如韓國、以色列都超過了4%,日本、瑞士、芬蘭等國也都超過了3%,德國2.9%、美國2.7%,都遠超中國投入強度。


而分行業來看,中國內部的行業分化巨大。



以2017年數據爲例,研發經費投入超過500億元的行業大類有8個,這8個行業的經費佔全部經費的比重爲65.2%,行業集中度走高。


其中,研發費用超過1000億的只有三個行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


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行業的研發費用超過了2000億,可見高新技術製造業依舊是科研投入最大的行業,也關乎着當今時代的國力競爭的核心部分。


而從增速來看,近三年來增速最快的竟然是石油加工業,達到了45%;其次是造紙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而研發費用投入最高的三個行業,增速也都在25%上下。


行業的分化,和各個行業的天然屬性相關,比如計算機通信行業,天然的需要高新技術研發,以及隨時更新,與世界水平同步,而像食品製造業、服裝製造業等行業,對技術升級、科技更新的依賴性就低得多。


行業分化之外,中國的區域分化也不能小視。



4



國家統計局每年10月份纔會公佈上一年的全國研發(R&D)數據情況,各省的2018年發展公報中也很少公佈,因此這裏只能採用2017年的數據來一探究竟。



這裏很明顯的特徵是,研發投入費用和當地的經濟水平是呈正相關的,研發費用前十名,有8個省市排在2017GDP前十強中。


其中,廣東、江蘇位於第一檔,二者都超過了2000億元,與他們強大的民營經濟、遍地分佈的工廠、科技公司關係巨大。山東、北京、浙江、上海位於第二檔,四省市都超過了1000億元。


你可以理解爲,經濟水平高的省市,有足夠的資金投入在科研領域;你也可以理解爲,更高的科研投入,反而又促進了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另一個特徵是,地區之間的差異巨大。最高的廣東省投入2343.6億元,最低的西藏投入僅有2.9億元,廣東是西藏的800倍之多


按地區看,東部強於中部強於西部的格局十分明顯,再一次印證了與經濟水平的高度吻合。比如,超過1000億的6個省市,全部位於東部地區;而低於100億的7個省區,有6個來自西部地區。


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與中國的產業分佈相關。在上文中行業研發投入前三的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製造、汽車製造業,大多集中在東部,這些行業的高投入,推高了東部地區整體水平。


而像西部地區的產業分佈,多爲採礦、金屬冶煉、農副食品加工等,這些產業本身研發費用投入就低,整體水平也就拉低了。


再來看研發投入強度,即研發費用佔GDP之比。



最亮眼的是北京,5.64%的水平遙遙領先,完全是發達國家的水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上海的投入強度也達到了3.93%,同樣是發達國家水平。二者作爲全國最強的城市,不是沒有道理的。


超過全國水平的,還有江蘇、廣東、天津、浙江和山東,同樣都是東部地區的省份,同樣是全國經濟水平最高的幾個省份。


而同樣作爲全國GDP前十的河南、四川、福建,研發投入強度卻不到2%,其內部的產業支撐,還是不夠強大。反觀陝西、安徽能排到他們前面,說明科技研發水平在進步。尤其是近兩年,西安大規模搶人,加上原本就具備的科技、軍工研發實力,陝西不容小視。


而像雲南、山西、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廣西、貴州、新疆、海南、西藏10個省份,研發投入強度還不到1%,未來面臨的產業轉型升級壓力會非常大,值得警惕。



5



未來國力的競爭,必將歸結爲科技的競爭。“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永遠不會過時。


而企業在其中扮演着關鍵角色。在2017年中國的總研發費用中,企業科研經費支出佔比達到77.6%,是科研的頂樑柱。


科技研發費用的投入,關乎着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關乎着一個城市的新經濟面貌,更關乎着中國的未來。


因此,我們更需要像華爲、大疆這類的企業,認真做好自己的科技研發,才能在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展現自己的實力,抵抗未知的風險。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請順手點個贊(文末“在看”)吧~


想探討更多城市發展話題

▼識別下方二維碼加老船長微信▼


———— / END /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公衆號對話框回覆“轉載”查看須知

題圖來源 / 視覺中國


點在看的人會更好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