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這種能力是寶寶成長過程中非常自然地、獲得的能力。寶寶在不同的時候獲得與其年齡相對等的能力,可以說孩子的繪畫不是教出來的,而是培養出來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0-3歲寶寶塗鴉的發展特徵。

一歲 —— 與其說是繪畫,不如說是手的運動軌跡

一歲左右:繪畫從手會淘氣開始

一歲左右的寶寶能夠出現「塗鴉」的行為,首先要能夠以肩做軸心,帶動肩和手臂上下左右的運動。當手能夠做這樣靈活的動作時,才能畫出清晰有力的線條。但是,如果寶寶之前沒有充分地做爬的運動,腿和腰部力量不夠,畫出來的線就會軟弱無力。所以,寶寶的爬行能力和繪畫能力是有關係的。

寶寶最開始畫的畫,是散亂的不規則的點,或是像蚯蚓爬一樣的線。

這種繪畫,不是一種文化活動,而是手運動的結果。往往是眼睛看著別處,手在畫著點點。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在一歲左右時,給寶寶提供一支筆。

一歲半前:通過手的往返運動塗鴉

一歲兩三個月至一歲半,寶寶的手開始能夠做以肘為中心的左右往返運動。基本上是眼睛一邊看著一邊畫,但仍不是有意識地畫畫。當然,也能畫一些半圓以外的像蚯蚓爬的線,或其他不規則的線條。

手的往返運動所留下的不是水平的橫線,而是像半圓的弧線。肘到手的距離,就是這段弧線的半徑。

一歲半以後:從大的連續圓圈到小的連續圓圈

從一歲半以後,寶寶就可以試著畫連續的層層疊疊的圓圈,是以往的往返運動進一步發展而開始發生的變化。

從一歲十個月左右,肩和肘開始能夠做流暢的協調運動,笨拙的圓圈開始變成較標準流暢的圓形。更進一步的發展使寶寶能以手腕為軸心做運動,畫出比較小的連續圓圈。也開始能夠做上下往返的豎線塗鴉。大的連續圓圈和點狀塗鴉仍然繼續,沒有消失。

手的功能從手腕向手指發展,工具的抓握方法也變得和大人一樣了。

這個時候,寶寶並不是想要畫什麼,就去畫什麼,還不會有意識地給自己的畫賦予意義,所以沒必要去問畫的內容,更無須區分畫和寫。切莫中途搭話,打斷孩子繪畫的熱情,在旁邊看著就好。

一歲繪畫要點:1、不要給很多顏色,給一種他喜歡的即可;2、除了粗的水性馬克筆(可洗),還要給他蠟筆、鉛筆等工具;3、給像掛曆紙一類的大一些的紙;4、不要給寶寶看形象,也不要教畫形象;5、如果教過畫形象,應立即停止教畫形象,稍稍看一下即可。

兩歲——眼睛追隨手的運動,開始試圖用語言解釋

兩歲半前:圓圈開始封口

兩歲以後,寶寶開始把意識集中在手的末端(指尖),能夠用指尖來「捏」東西,能夠有意識地看。不僅能夠對比著已經畫好的線條和將要畫好的線條來畫畫,也能夠目測線條的走向。

兩歲二至四個月,開始能夠畫單獨的一根線條,即有始有終的一根線條。能夠把線條連起來,畫出一個圓圈。

畫出封閉的圓圈,不僅需要手的功能,還需要結閤眼的功能,才能達到這個技術高度,如上圖。

兩歲半後:開始對畫加以解釋說明

「我要……」 「我想……」的意識開始萌芽。

能把一個線條或一個圓圈看做各種各樣的東西,解釋會隨心情或是別人的影響而改變,是非常模稜兩可的東西。

從圓圈和線條向形象自然過度的畫

兩歲寶寶繪畫要點:1、不要給孩子很多種顏色,只需一種顏色;2、除了粗的可水洗馬克筆,要給細的簽字筆、圓珠筆、鉛筆、蠟筆;3、紙張也要既有小的,也有大的;4、仍然不能讓寶寶畫臉等形象,也不要教畫;5、如果教過畫形象,讓孩子回到畫連續圓圈時期。

三歲——從一開始就給畫賦予意義

三歲半前:有目的地動手畫畫

寶寶到了三歲,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識地去畫畫,畫畫前寶寶就已經給畫賦予了意義。腦海里首先浮現想要畫的形象,隨後按照自己的想法動手畫畫。

儘管還不能畫具體的形象,但把圓圈當做要畫的東西,一個又一個地畫著圓圈。

三歲左右,圓圈上畫上點和橫線的「頭部人像」形象開始在寶寶的畫中出現。寶寶給點和線賦予各種意義,表徵能力進一步發展。

三歲左右,開始「泛心論」、擬人化。

用極具表徵的手法表現現實生活實物的線條,是三至四歲兒童繪畫的顯著特徵。因此,這個階段的繪畫被成為「表徵主義時代」。

三歲半後:用許多圓講述 出現頭足人像

大多數情況,人頭足人像會出現在寶寶三歲半以後。

三歲寶寶繪畫要點:1、如果用水墨筆,請準備類似報紙或草稿紙等吸水性好的大張的紙;2、如果使用馬克筆、簽字筆、鉛筆、圓珠筆,請準備繪畫本或記錄本;3、用色的指導從無色開始;4、仍然不能教畫具體形象,不要讓寶寶畫人臉、車、人物之類的東西;5、要聽孩子講用很多的圓圈和線條畫出來的畫的內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