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戒》女主角王佳芝的原型——鄭蘋如不平凡的特工經歷一直鮮為人知。而《色戒》中王佳芝刺殺易默成(原型汪偽政府丁默邨)僅僅是鄭蘋如特工活動中的一項而已。鄭蘋如1918年生於日本,其父早年留學日本,曾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母親是日本人,生於東京名門之家,結婚後隨夫來到中國。身為中日混血兒的鄭蘋如,長相俊美,明亮的眼睛、甜甜的酒窩、一身漂亮的旗袍,襯托出婀娜多姿的身材,更顯其風姿綽約、嫵媚動人。鄭蘋如從小就聰明伶俐、善解人意,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為日後游弋於日人之間打下了良好基礎。1937年「七七事變後」,因鄭蘋如母親是日本人的關係,鄭父帶領全家留住上海,暗中參加國民黨地下抗日工作,這也使鄭蘋如人生發生了改變。最先發現鄭蘋如的是國民黨「中統」駐滬專員陳寶驊,在一次友人的聚會中他與鄭蘋如相識。閑談時,陳寶驊了解了其政治傾向以及鄭蘋如是一個有著強烈愛國熱情的大學生,甚至了解到其父的高官身份、母親是日本人,鄭本人又精通日語等情況。陳寶驊認為鄭蘋如這種家庭背景及個人條件和素質,若能成為間諜,那是最佳人選。經過思考後,他便向鄭蘋如發出邀請——「加入團體、打擊日寇、報效國家」。滿腔愛國熱情的鄭蘋如接到邀請後,立即同意。就這樣,鄭蘋如便成了中統特工的一員。後來,鄭蘋如打入汪偽特工總部「七十六」魔窟,成為總部主任丁默邨的秘書。在一次設計刺殺丁默邨時行動失敗,導致鄭蘋如身份暴露,最終被殺害,時年23歲。對於鄭蘋如為了刺殺一個特務頭子而直接參与行動,最終因此犧牲是否值得,人們議論紛紛。但本人認為,此事不值。主要有以下原因:鄭蘋如在打入「七十六號」前,因其流利的日語及靚麗的容貌,已經融入了日軍駐滬各機關中、高級官員之間了。特別是她還獲得了日本海軍諜報機關長小野寺信的的信任,成為該機關的翻譯及播音員。在此期間,鄭蘋如獲得了大量的重要情報。1.汪精衛叛國情報1938年8月,鄭蘋如就獲得了汪精衛有「異動」的情報。12月,她再次獲得汪精衛將於近日「異動」的情報。至到今天,從已經解密的資料中可以看出,鄭蘋如是向重慶政府預報汪精衛要叛國的第一人。2.參與綁架日本內閣總理之子1938年秋,鄭蘋如在一次聯誼會上認識了時任日本政府內閣總理近衛文磨的兒子近衛文隆。近衛文隆被鄭蘋如的美艷、氣質、口才等打動,深深愛上了鄭蘋如。為了不同的目的,兩人交往密切。期間,鄭蘋如也獲得了不少有價值的情報。鄭蘋如甚至綁架了近衛文隆,並將其灌醉,領到一個酒店,企圖以其為人質,脅迫日本停戰。在要求「中統」派人來接近衛文隆時,高層考慮近衛文磨首相在日本算是溫和派,若因其子被綁架,氣極的他有可能倒向強硬派,便令鄭蘋如停止行動。昏睡一夜的近衛文隆早起後,由鄭蘋如陪同回家了。此次綁架行動在神不知鬼不覺中過去了。因夜不歸宿,不久近衛文隆被其父招回國內。鄭蘋如的綁架計劃是幼稚的,日方不可能因綁架案就停止侵略中國。令人不解的是在鄭蘋如提出綁架案時,中統上層為何沒有提前制止,最終使鄭蘋如失去了這一情報來源。綜合上述,鄭蘋如獲取情報的價值遠遠大於刺殺特務頭子丁默邨的價值,為了刺殺丁默邨丟掉性命、不能再獲取有價值的情報實屬不值。造成這樣的惡果,不能不說國民黨情報高層的淺見與短視。更令人遺憾的是鄭蘋如死後,並沒有列在犧牲人員的名單上。原因是,她不是正式的「中統」在編人員,僅是該組織的外圍人員。直到1966年,年已80歲的鄭蘋如母親在台灣病逝後,才收到民國政府頒發的「教忠有方」匾額。鄭蘋如才得到民國政府的承認,才將其名補寫在犧牲烈士名單上。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雲緋文學號:芳緋文學

《色戒》大家看過沒有?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色戒》的原著者是張愛玲,她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王佳芝」的原型其實是一位民國名媛,同時也是女間諜,名為鄭蘋如:

△右邊就是鄭蘋如

張愛玲的這篇小說很短,僅薄薄的28頁紙。

但她卻寫了近30年,不斷的推翻、修改,只為了表達一個主旨——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

這句話解釋了王佳芝為什麼會背叛,也代表了張愛玲的愛情觀,但寶姐不敢苟同,甚至連鄭蘋如都不會認同。

因為在真實的事件里,鄭蘋如堅守住國家大義,她沒有愛上易先生,雖然刺殺失敗了,但她從容赴死,永遠的留在了26歲的華年裡。

鄭蘋如死後,她的父親因為喪女的打擊,加上拒當日本人的走狗而大病了一場,很快就鬱鬱而終。

其他兄弟姐妹皆投身抗日運動,弟弟鄭海澄甚至在保衛重慶的戰爭中犧牲。而她摯愛的未婚夫王漢勛,亦是為國捐軀:

△前排左二是王漢勛,一名空軍英雄

鄭氏一族,稱得上滿門忠烈。

所以我覺得,比起信仰堅定的鄭蘋如,虛構出來的「王佳芝」要遜色很多。

今天呢,褪去藝術加工的外殼,想帶大家看一看真實版的《色戒》。同時,也還原一個在國難面前奮不顧身的亂世佳人。

1

鄭蘋如的父親鄭鉞,是位德才兼備的人物。

他早年在日本留學時,就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立的同盟會,算是國民黨的元老:

鄭鉞效率很高,一邊學習,一邊還解決了自己的終身大事。

他在一次革命運動里,結識了出身名門望族的木村花子,這位大小姐很不一般!她非常厭惡日本的軍國主義,反而對中國文化十分敬仰。

△老年時期的木村花子

木村花子嫁給鄭鉞之後,便乾脆的改名為「鄭華君」,完全把自己當成中國人。

1914年,鄭蘋如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幸福的小家庭里~她是次女,長得水靈可愛,又聰慧過人:

△最左是鄭蘋如,最右是犧牲的弟弟鄭海澄

在父母的文化熏陶下,鄭蘋如不僅滿腹詩書,還學會了彈鋼琴、唱京劇、演話劇,並且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

△17歲的鄭蘋如,飾演話劇《父歸》的女主角珍娘

更重要的是,她也十分愛國。

鄭蘋如4歲的時候,他們全家回到了中國。鄭鉞成為了上海最高法院的法官,同時還是復旦大學的教授。

△鄭蘋如和母親

鄭蘋如從小就跟隨父母出席各種盛大的場合,出落得又美麗動人,所以在上海的名流界也很受追捧~妥妥得一位小名媛。

畢竟誰不喜歡溫柔優雅、教養好、出身又好的女孩子呢:

△畢業合照,中間的是鄭蘋如

△1935年,鄭家就買了小汽車

在當時,中國最火的雜誌叫做《良友》,它每期都以時尚女郎的照片做封面,銷量吊打其他刊物。

而在名媛的圈子裡,也以能登上《良友》封面為榮,陸小曼啊、阮玲玉啊、宋美齡啊等等,都曾當過封面女郎:

1937年7月,鄭蘋如就出現在《良友》的封面上。

她是傳統美人的長相,頭髮烏黑、皮膚白皙,小巧的鵝蛋臉上有一雙總是含笑的眼睛:

寶姐看遍了鄭蘋如留下的照片,發現她總是笑意盈盈的,顯得溫婉可人又落落大方。嘴角的小酒窩,怕是迷倒了不少才子名流。

如果不是為了守衛國家的話,她應該會擁有一個平靜富足的人生:

△抱著侄子(存疑)的鄭蘋如,笑容溫柔

1937年,正是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的時候,無數年輕人捐軀赴國難。

鄭蘋如雖不能上戰場,但她從初中開始,就和姐妹朋友一起發傳單、寫壁報,救濟傷兵、慰問烈士家屬。

在一次聚會上,她慷慨激昂的發表了一篇抗日演講,引起了老牌特工陳寶驊的注意。

深入了解之後,陳寶驊發現這個女孩不僅有一副美麗的皮囊,還有思想、有血性!而且和外表相反,她的性格沉穩、堅韌不拔。

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庭成分特殊(家境殷實,媽媽是日本大小姐),簡直是中統局間諜的最佳人選:

事實證明,陳寶驊並沒有看錯。

成為間諜的鄭蘋如膽大心細,靠著母親的關係,以及一口流利的日語,結識了很多日軍高級將領,甚至連當時日本首相的兒子都為她神魂顛倒。

而鄭蘋如聰慧的周旋其中,獲得了大量情報。

一個嬌弱矜貴的大家閨秀,從此成為了一位隱藏在暗處、行走在刀尖上的女戰士。

2

鄭蘋如的情報收集工作完成得很出色,沒人懷疑這個笑容靦腆的女學生竟是個間諜。

不久,陳寶驊給她發布了一項艱巨的任務——刺殺丁默邨!也就是《色戒》里,「易先生」的原型:

△梁朝偉飾演的易先生,和丁默邨

丁默邨人送外號「丁屠夫」,是個十惡不赦的大漢奸。

他建立的76號汪偽特工總部,短短几年裡坑殺了3000多名抗日誌士,也被稱作「76號魔窟」:

△看起來就陰森森的

這個大魔頭,是人人得而誅之的!但是各方勢力的多次暗殺都沒得手,是因為他實在太過謹慎了——

坐的車是防彈的,從不半路下車;

跟人約談也最多半小時,還經常臨時變更地點;

晚上也不在床上睡覺,而是藏在浴缸、衣櫃等地方;

出席宴會只待在牆角,防止有人從背後偷襲。

但丁默邨有個致命的缺點,他好色!

所以,年輕貌美、清純可人的鄭蘋如一出現,他的眼睛就移不開了。

鄭蘋如是半個日本人,她就讀的中學曾經聘請丁默邨當過校長,兩人多了一層師生關係。

再加上她是日本高官引薦的,這讓丁默邨減少了防備,只當她是個貪圖權勢的小姑娘。

鄭蘋如犧牲美色,沒多久就和丁默邨談起了「戀愛」,甚至成為了他的私人秘書。

△紀錄片《美人迷夢》繪製的鄭蘋如插畫

「她穿著華貴而不刺眼,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一個有教養的純情女孩」

這個行為,在當時引起了不少愛國人士的謾罵,鄭蘋如表面不顯,心裡一定也很難過。

在熱戀階段,鄭蘋如幾次邀請丁默邨來自己家中約會(家裡已經布下了天羅地網),都被拒絕了。

丁默邨太過狡猾,即使美色當頭,他也不願意冒一丁點兒的生命危險。於是,鄭蘋如只能苦思冥想,醞釀出了一個天衣無縫的計劃。

1939年聖誕節,鄭蘋如和丁默邨約會完回家,街上熱熱鬧鬧的,滿是節日的氛圍。

她就心血來潮般的問丁默邨要聖誕禮物,一件皮大衣(比粉鑽便宜多了)。

丁默邨想討佳人歡心,又覺得買件衣服用不了多久,就讓司機開到了當時著名的西伯利亞皮草行:

其實,特工們早已在此埋伏多時,就等時機成熟、取他狗命。

然而比起電影里的易先生,丁默邨對危險要敏感得多,他幾乎是本能的察覺到不對勁.....突然之間,他衝出了店外,像離弦之箭一般撲進了車裡:

△《色戒》還原了這一場景

特工們立刻開槍,可惜子彈都打在了防彈玻璃上,這個大魔頭再次逃出生天。

3

行動失敗了,鄭蘋如也暴露了,她被關進了令人聞風喪膽的76號魔窟。

可不管如何嚴刑逼供,她都不承認自己是中統的人,只一口咬定是看不慣丁默邨三心二意,找人教訓他而已。

或許丁默邨有過猶豫,但最後仍是決定送這個曾經迷戀過的姑娘上路。

1940年2月,鄭蘋如被秘密執行槍決,在一片冰冷黑暗的荒地上。

死之前,她認真整理了自己的頭髮和衣著,然後平靜的對舉著槍的軍官說——「勿槍擊我面,壞我容貌。」

請讓我死的美一點,別打壞我的臉。

她像名媛一樣成長,也像名媛般體面的死去。

其實鄭蘋如本可以不死的,只要她的父親鄭鉞答應當日本人的法官。

但鄭鉞明白女兒的想法,她寧願去死也不願叛國,所以只能忍痛拒絕。鄭蘋如死後,這位傷心的父親一病不起,沒多久也跟著去了.....

而且更令人唏噓不已的是,鄭蘋如有一位相戀已久的未婚夫,也是她弟弟鄭海澄的空軍戰友,名為王漢勛:

△左二王漢勛

1939年,她決定刺殺丁默邨的前夕,王漢勛曾寫信約她去香港完婚。

但是國家已經到了危急存亡之際,鄭蘋如只能推遲了婚期.....但她沒有想到,這一推遲,兩人就是訣別。

鄭蘋如去世4年之後,王漢勛也在戰鬥中犧牲,他的貼身衣物里一直放著愛人的照片,還有兩人曾經通過的信件:

△「你的蘋如」、「你的漢勛」

如今,英雄和佳人都化作了黃土一抔。如果不是《色戒》的播出,「鄭蘋如」這個名字怕也無人再提。

但我覺得,這些為了挽救國家而從容赴死的英魂,這些崇高無私的信仰,不應該被忘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