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元主宰着世界货币体系的近几十年间,美元通过与石油强行绑定在一起,几乎全世界的石油交易都不得不使用美元,石油美元也因此成为全球大宗商品的货币风向;另一方面美元通过对SWIFT全球支付体系的呼风唤雨,而间接掌控了国际市场间的货币汇兑业务。

  因此,在全球去美元元化进程中,打破石油美元的既有地位和向美元汇兑本位制为基准的SWIFT说不,则成了两大重要的方法。对于前者,近年俄罗斯已在向中国出口石油过程中创立了部分无美元化交易环境,而中国一家石油企业还在去年签署了首笔以原油人民币期货计价的中东原油进口协议,并计划签署更多此类协议。这就意味着,中国拟用人民币大规模交易原油。而对于绕开SWIFT支付系统方面,中俄也进行了相关的布局。

  事情的最新进展是,据俄罗斯媒体RT3月30日报道,俄罗斯央行一位高级官员日前称,俄罗斯的几家银行已加入中国国际支付系统(CIPS),以增强业务往来。俄央行国际合作部外国监管机构的部门负责人Vladimir Shapovalov表示,在支付系统方面的合作,一系列的俄银行已经与CIPS联系,允许支付路径程序。

  图片来源psuv

  俄媒同时称,俄罗斯还在2014年创立了SPFS支付系统,这一系统也被俄方称为金融信息转移系统,以替代美元主导的SWIFT(全球银行间金融电信协会)系统。在去年年底完成与出口渠道的对接后,包括中国买家在内,约有500名全球商家加入到这一系统的结算业务。俄央行近日宣布,俄罗斯在替代美元主导的SWIFT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因为它已经符合国际标准,全球参与者可以融入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涉及非银行企业首次在该系统交易是由俄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于2017年进行的。另据俄《消息报》近期报道,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这五个金砖国家统一支付系统将名为BRICS Pay。试点项目4月初即将在南非启动。不仅如此,俄亚太银行数月前就首次成功向中国的哈尔滨银行空运了1000万元卢布现钞空运至哈银行的金库中。虽然卢布的金额并不太高,但却绕开了以美元为主导的SWIFT体系的一次跨境现钞交易合作。

  上述迹象表明,无论是在去石油美元化,还是绕开美元主导的SWIFT体系这两方面的解决方案,中俄都迈出了重要的两步。我们知道,货币的本质是经贸,而随着经贸合作力度的加大,中俄去美元化则将呈现出更大的趋势。这一点,从中俄在天然气经贸中的合作就可以说明问题。

  俄媒近日称,俄罗斯的另一家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可以使俄罗斯进一步摆脱美元。这家企业可能成为第一家将美元排除在外贸业务之外的俄罗斯公司。也就是说,这家企业有可能会做到完全去美元化。该企业副董事长安德烈·克鲁格洛夫表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公司之一,我们已经向对中国市场出口天然气的合同中,开始直接用到了卢布和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

  据悉,俄气计划将在2019年12月1日通过西伯利亚管道向中国市场推出大规模天然气供应。这一经贸合同长达30年,通过管道俄将实现每年1.3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输出。该企业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称,到2035年,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量可能达到80-100亿立方米。在这一趋势下,预计到2024年中俄经贸将达到2000亿美元(约1.34万亿人民币)。而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这一经贸去美元化的额度或将是空前的。这在RT看来,或是石油美元棺材即将被拔起的最后一颗钉子。

  事实上,中俄在经贸领域去美元化进程的加速,美元实际地位正在下降也是大势所趋。我们从全球储备货币地位发生悄然改变的现象就可以说明问题。例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3月2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四季度,美元资产储备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比例降至61.69%,连续第三个季度下降;欧元资产占比升至20.69%,为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高水平;而人民币外汇储备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资产的1.89%,占比高于澳元的1.62%和加元的1.84%。分析认为,作为新兴市场货币,人民币的储备货币地位上升空间将更大。

  从人民币外汇储备上升的角度可以看出,全球许多央行对人民币资产的兴趣增加,对美元的依赖有所降低。例如,德国和法国在去年1月就相继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发达市场开始青睐人民币。再以俄罗斯外汇储备为例,俄罗斯稍早前将人民币的份额增至14.7%(2017年第三季度为1%)。人民币储备在俄央行中增加了约14倍。(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