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以鏡爲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爲鑑可以明得失”。而讀偉大人物的傳記,就是以名人的經歷對照自己的人生,最高效獲取人生經驗的一種方式。

閱讀傳記是很多著名人物的習慣,查理·芒格就以閱讀傳記而爲人津津樂道:“我認爲,如果你想把一些偉大的有用的思想教給人們的話,傳記是一種更易於使人們將思想創立者的生活與人格聯繫在一起的方式。”

今天,湛廬君爲你精選了以下8部人物傳記,他們的故事也許不可複製,但是他們的經歷和理念卻能給我們無限啓示。借他們的思想,挖掘屬於你的價值金礦。

01

格林斯潘傳

[美] 塞巴斯蒂安·馬拉比 | 著

巴曙鬆 / 陳劍 / 張悅 | 譯

2016年,這本擊敗《阿里巴巴》《百歲人生》等所有其他入圍的好書,一舉拿下有着圖書界奧斯卡之稱的金融時報·麥肯錫年度最佳商業圖書獎。這也是有史以來,傳記類圖書首次獲此殊榮。

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世界銀行前行長羅伯特·佐立克、英國央行前行長默文·金等經濟掌舵者們集體力薦。

你既可以把它當做一部傳記來讀,也可以把它作爲你的經濟史、貨幣政策的啓蒙讀本,它是你應對經濟危機的反思錄,更是一本宏觀的經濟讀物。

02

鞋狗

[美] 菲爾·奈特 | 著

毛大慶 | 譯

在《鞋狗》中,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親自講述了耐克“從0到1”的過程:作爲一位美國俄勒岡州的普通人,他出於對跑步的熱愛決定進入跑鞋銷售領域,從50美元起步,帶領一支個性古怪的“雜牌軍”,遊走於隨時破產的邊緣,卻最終締造了一個強大的體育商業帝國,讓耐克標誌成爲少數幾個可以被全世界人毫不費力認出的商標之一。

創業過程中,合作伙伴的背叛、開戶銀行的翻臉、競爭對手的構陷、國家權力的緊逼、狡猾的融資技巧、粗獷放縱的企業文化、近乎不要命的擴張策略……菲爾·奈特用樸實、幽默的語言,真實袒露了一羣“鞋狗”創業路上的摯愛、執着與瘋狂。

03

黑石的選擇

[美] 彼得·彼得森 | 著

施軼 | 譯

黑石集團創始人彼得·彼得森以睿智、老練的文筆描述了他非凡的生命故事,他是一個真正的“巨人”:他是投資銀行家、政治家、美聯儲官員、慈善家、反對財政赤字的公衆人士,他更是“全球私募之王”黑石集團的創始人,管理過4340億美元的資產。

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卡尼市的彼得森,8歲時就在父親希臘餐館的收銀臺前幫工,大學畢業後25歲的他就做了市場研究公司Market Facts公司的副總裁,後接受尼克松邀請,出任總統國際經濟事務助理,被譽爲“尼克松政府經濟領域的基辛格”,之後轉任美國商務部長,再之後又在危難時刻出任雷曼兄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在懸崖邊解救了雷曼兄弟,從此開始了他的投資銀行家生涯。

後來他以4個人和40萬美元創建了黑石公司,並把它發展成了全球私募投資領域巨頭。巴菲特讚譽這本書:“彼得森的旅程是一個了不起的故事,他的書展現了他在商業和生活上坦誠的態度,令人耳目一新。”

04

最高職責

[美] 切斯利·薩倫伯格 / [美] 傑夫·扎斯洛 | 著

楊元元 | 譯

薩倫伯格,被譽爲締造了“哈得孫河奇蹟”的傳奇機長,2009年1月15日,他將引擎熄火的飛機成功迫降於哈得孫河上,機上155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倖免遇難。他那漂亮的行動不僅避免了災難的發生,同時也讓他成了世人眼中的英雄,同時再次點燃了人們對於生活的激情。

《最高職責》講述了傳奇機長切斯利·薩倫伯格的故事,一個充滿了奉獻精神、希望以及時刻準備着接受挑戰的故事。書中講述了薩倫伯格孩童時期、在空軍服役期間以及成爲民航業一名機長時的非凡飛行經歷與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以及從中學到的人生哲理。薩倫伯格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使在充斥着戰爭以及經濟不確定性的時期,仍然有值得我們去奮鬥的事情——那就是我們要時刻準備着迎接生命中隨時會出現的挑戰。

05

毫無保留

[美] 小比爾·馬裏奧特 / [美] 凱蒂·安·布朗 | 著

陳磊 | 譯

如今,萬豪國際集團通過19個酒店品牌在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管理近4300家酒店,擁有衆多員工,並被《財富》雜誌評爲酒店行業中最值得敬仰的企業和最理想工作的企業之一。馬裏奧特家族是如何做到的?

《毫無保留》這本書向我們講述了萬豪掌門人小比爾·馬裏奧特如何依靠一流的服務、正直的品質、忠誠的性格和卓越的領導力,從 “路邊攤”躋身全球酒店業,入選財富全球500強名錄企業。

06

道金斯傳(全2冊)

[英] 理查德·道金斯 | 著

魏薇 | 譯

自傳上部《一個科學家的養成》以時間爲順序,理查德·道金斯自述了從自己在非洲的童年生活,回到英國之後的求學生涯,在牛津攻讀研究生以及早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的情況,直到1976年出版成名作《自私的基因》過程。作者以真摯平實的語言,講述了衆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自傳下部《我的科學生涯》以主題爲線索,分別講述了自己在牛津執教的39年裏,參加學術會議、在聖誕大講堂講課、撰寫科普著作、拍攝紀錄片、創辦西蒙尼公共科普講座等人生經歷。作者一生撰寫了12本科普著作,這些作品編織的主題,體現了一個生物學家的世界觀。

《自私的基因》出版經歷了哪些波折?非洲的童年生活對道金斯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牛津是如何影響了道金斯的一生?道金斯與他的妻子是如何相識相知的?道金斯是如何評價摯友史蒂芬·平克和賈雷德·戴蒙德的?這些問題的答案,盡在此書!

07

雙腦記

[美] 邁克爾·加扎尼加 | 著

羅路 | 譯

在《雙腦記》一書中,“認知神經科學之父”加扎尼加講述了自己充滿激情的科研人生,以及一段歷時半個世紀的探索之旅:大腦的兩側半球是如何分工與合作的,人類的意識又是產生於何處?

加扎尼加以一個關於人類意識本質的偉大發現爲背景,以“科研是如何做成的”爲主題,爲我們講述了一個關 於科學、友誼、 人生的迷人故事。

書中不光有裂腦理論的形成之路,有認知神經科學從誕生到繁榮的曲折歷程,也有他那羣戰友的身影——數量龐大的病人、朋友以及家人,他們與加扎尼加並肩同行,共同完成了這場科學大冒險。

08

躁鬱之心(全2冊)

[美] 凱·雷德菲爾德·傑米森 | 著

聶晶 | 譯

全球躁鬱症專家傑米森經典之作,以患者和研究者雙重身份撕開躁鬱症真相,DNA之父、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詹姆斯·沃森力薦。

在《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上)這本書中,傑米森記錄了自己從初次躁鬱症發作,到本書完成的近30年中,與躁鬱症共處的點點滴滴。本書呈現的是一種完全發自內心的感悟和體驗,讓一個深受躁狂和抑鬱雙重情感障礙折磨的病人形象躍然紙上,讓我們看到一個遊走在興奮和低沉邊緣的痛苦靈魂,幫我們真正走進躁鬱症病人的內心。

在《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下)這本書中,傑米森滿懷深情地回憶了她與丈夫近20 年的生活,以及丈夫患癌症、病故前前後後的經歷與情感變化。一個躁鬱症患者的家庭生活是什麼樣的?是否時常要面臨分崩離析或疾病帶來的絕望?傑米森在書中回憶了她與丈夫的生活,包括兩人如何想辦法應對躁鬱症這個“惡魔”,如何讓情緒保持穩定,又如何面對死亡即將來臨的事實。這其中,有浪漫的往事和溫馨的時刻,也有棘手的、令人無奈的、疲憊不堪的時刻,傑米森的躁鬱症,理查德的癌症,讓他們的心情與希望像過山車一樣起起落落。

#今日互動

你的人生榜樣是誰?

歡迎在留言區與湛廬君分享

-END-

新媒體編輯/Lily

· · · 大家都在看 · · ·

11More More11

人生的分水嶺,有時就看你是否擁有精英思維

不要相信"藍色謊言",它會讓我們脫離理性

深度思考,你需要克服這4個誤區

//湛廬文化//

掃碼即可關注湛廬文化,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