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說到奔跑,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電影《阿甘正傳》,阿甘的一生一直都在奔跑,阿甘的奔跑是沒有目的的,他只知道他在奔跑,他享受的是奔跑本身而不是奔跑帶來的結果,他在奔跑的過程中看到沿途美麗的風景使他沉醉於其中。現在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阿甘的隊伍,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阿甘,他們就是越野跑的愛好者。

一、什麼是越野跑?

謝邀。說到奔跑,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電影《阿甘正傳》,阿甘的一生一直都在奔跑,阿甘的奔跑是沒有目的的,他只知道他在奔跑,他享受的是奔跑本身而不是奔跑帶來的結果,他在奔跑的過程中看到沿途美麗的風景使他沉醉於其中。現在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阿甘的隊伍,成為了一個又一個的阿甘,他們就是越野跑的愛好者。

山巒間奔跑,與自然的親密接觸

常規意義上的越野跑(Trail Running),是在野外環境下進行的跑步、徒步活動。和常見的馬拉松等路跑賽事比起來,越野跑的場地更貼近自然,那麼隨之而來的就是複雜的起伏地形和多變的氣象環境,對於參與者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戶外生存經驗都有著極高的挑戰。

二、越野跑賽事和馬拉松有什麼不同?

從距離上區分,越野跑大致分為10公里、25公里、50公里、100公里、168公里、300+公里等級別。和馬拉松的42.195公里比起來,大部分越野賽的距離和強度都會超過馬拉松,這也是在有些場合長距離越野賽被叫做「超馬」的原因。長距離意味著更大的消耗,所以從起碼的體能消耗上看,越野跑要比馬拉松的強度更大。

國際越野跑協會(ITRA)計算賽事積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越野跑賽事的強度消耗。一般我們用的公式是:折算里程=公里數+爬升數/100,簡單地說,爬100米基本等於多跑了1公里。以Columbia崇禮168的100公里組為例,實際距離106公里,爬升4500米,那麼它的強度約等於106+4500/100=151公里,也就是大約4個全程馬拉松的強度。當然,這個估算方式忽略了賽道海拔、路面難度等因素,所以,僅供參考。

爬坡、下坡是越野跑的難度所在

長距離越野賽事會根據當地交通狀況,將賽道分成若干段,賽段之間用CP(Check Point)或SP(Supply Point)作為選手的補給點。一般來講,CP會承擔補給、計時打卡、換裝包存取、關門收容等功能,而SP則只承擔提供補給品和收容的任務。上述信息都會在報名招募開始前由主辦方提供,成熟賽事和自導航賽事還會提供賽道軌跡文件,供參賽者使用。

對於100公里的比賽,賽事主辦方會提供換裝包存取服務,選手可以再次休整、換裝。具體到越野跑賽事,賽事主辦方不可能像馬拉松一樣每2.5公里設置補給點,所以參與者要自行背負補給、飲用水、強制裝備、自選裝備,以應對每一個賽段出現的問題。由此產生裝備選擇、負重能力等諸多問題。

一場標準的馬拉松賽事距離是42.195公里,有經驗的跑者還會關心賽道的爬坡路段,例如波士頓馬拉松著名的心碎嶺,以及早年間北京馬拉松的奧森爬坡等。但對於越野跑賽事來說,除了里程之外,還要關注每一個賽段的分段爬升、分段下降、路面狀況、海拔高度等等。

比賽過程中要實時知道自己的位置、面臨的挑戰

從路面狀況看,越野跑賽事的路面包括鋪裝路面(柏油路、防火道)、土路、碎石路、草甸、涉水路段等,上述路面又會有上坡、平路、下坡等海拔走勢,不同的排列組合決定了技術、戰術、裝備等諸多變數的取捨,一些高海拔賽事還要應對海拔增高後參與者運動能力下降、氣溫驟降帶來的問題。

砂石路面的上山對下肢力量是個考驗

綜上所述,和傳統的馬拉松比起來,越野跑有著更高的參與門檻。對於已經在國內持續火爆了5年的馬拉松,其參與人羣中有一部分人不可避免地開始向越野跑方向轉化,那麼,問題來了...

三、如何參與一場越野跑賽事?

對於有一定路跑基礎的跑者來說,參與一場越野賽要面臨的問題大概有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賽事:選擇一場賽事應該從時間、交通、住宿、報名費、賽道難度、承辦方口碑、等方面考量。

時間、交通、住宿、報名費決定了硬性成本,無需贅言。需要注意的是,有的賽事為了鼓勵報名,在招募初始階段會有「早鳥價」存在,早鳥價會比官方定價便宜若干。一般來說我們會用「每公里多少錢」作為報名費貴賤的評價標準。

賽道難度包括距離、路面狀況、海拔、天氣等因素。一般來說我們建議參賽應該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全馬400左右的跑者為例,可以選擇積累2-3個25公里級別的越野賽經歷後,再逐步提升。

對於中國大陸地區的賽事,由於地質環境和氣候的原因,北方賽道一般比江浙滬包郵區簡單。前者面臨的多是土路、碎石路;後者的濕滑青苔石則可以算作北方跑者的噩夢,當然,南方跑者看到北方那煙塵四起的土石路也是頗為頭痛的(笑)。

賽道的海拔高度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6℃;另一方面,隨著海拔的提升,空氣中含氧量會大幅下井,繼而造成運動能力的下降。當然具體的海拔高度和運動能力下降的對應關係是因人而異的。如果有可能,可以嘗試在與目標賽事相近的海拔高度上測試下身體反應。

承辦方口碑是比較敏感的話題,因利益相關不做太多褒貶,朋友圈搜索、微博搜索都能窺見一場賽事的靠譜與否。

在權衡了諸多因素、決定參與某一場越野跑賽事的某一個組別之後,其實你已經完成了對一場賽事的相關信息的研讀工作,這對於隨後的即將開始的訓練、裝備準備、計劃制定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2.訓練

參與一場越野跑賽事,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和「坡」戰鬥。上坡、下坡用到的肌肉羣和技術,是與路跑完全不一樣的。所以,對於有一定路跑基礎的跑者,想參與一場越野賽,那麼意味著在保持日常路跑訓練、也就是跑量的積累之外,還要做一定的上下坡訓練和力量訓練。

參與越野跑的最核心理念是:持續輸出。即在比賽過程中,保持心率穩定在一個區間內。類似於路跑的「配速」概念,即在一個心率穩定的狀態下持續輸出,不過快,不過慢,以平穩的狀態完成比賽。所有的訓練,也是圍繞這一理念展開。

大爬升訓練衝擊心肺

路跑訓練,每週建議3-5次訓練,其中最好包括一次間歇跑訓練和長距離訓練,分別提高心肺能力和持續輸出能力。很多時候越野跑路線都是在一個大坡之後會有一段平坦的、利於奔跑的路面,擁有較強心肺能力的跑者,可以在抵達坡頂後用較少的時間恢復奔跑姿態。而動輒十多公里的賽段,無論是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長距離訓練的意義也在於此。

上坡時仰仗股四頭肌,下坡時則需要強大的核心肌肉羣、有力的膝關節踝關節保持平衡,這些肌肉在日常的路跑訓練中是很難刺激到的。初學者可以用諸如Keep之類的軟體增強上述肌肉。

衡量一個人越野跑的能力,很多時候取決於下坡能力。在一些短距離越野跑賽事中,經常會看到下坡時戰戰兢兢的入門跑者,這通常是缺乏足夠的下坡技巧訓練而造成的。一般來說,根據報名賽事的地貌特徵,在日常的越野訓練中做有針對性的訓練,是提高下坡能力的不二法門。降低重心、快速選擇落腳點、減少觸地時間、集中精力的要點很好記憶,但是真正做到,需要花費極大的時間和耐心。這也是通往越野跑的最大壁壘。

越野跑訓練是對身體極限的挑戰,但比起肌肉的痠痛、氣喘吁吁的心肺,更大的挑戰來自於心理。遠在天邊的下一個CP,綿延不絕的上坡下坡,突如其來的雨水、團霧,黑夜中模糊的路標,都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所以在勞其筋骨的同時,我們還需要苦其心志,也就是心理構建。

在你詳細的瞭解了賽道信息,並在過去的十週、二十週乃至更長的時間裡付出了足夠的努力,那麼你就獲得了完成它的資本。行文至此可能你會說,這段很雞湯。但其實仔細想來,一切恐懼都源於未知。在你對賽事、對自身有了足夠清晰的認知後,確實擁有了俯瞰它的資本。套用一句不知出處的話:戰術上重視它,戰略上輕視它。此言不虛。

另外一個需要儲備的知識,亦或是行為準則,即賽道禮儀。

a.超人說話。欲在賽道上超越他人需提前告知,「左邊超一下」,「On your left」。如果賽道過於狹窄、陡峭,嚴禁超人。

b.杖尖嚴禁後挑。登山杖的使用技巧需要勤加練習,但是基本原則是,每一次扎杖、提杖、前送、扎杖的過程中,杖尖應盡量向下,嚴禁向後挑。爬坡結束切換為奔跑姿態時可以持握杖身,但是杖尖務必向前。

c.如果上下坡速度較慢,在聽到後方有人時,可以示意對方超越,同時讓出通道。

d.入夜後進站需關閉頭燈。

e.綠色環保。不可降解的垃圾隨身帶走是最基本的行為準則,對自己要求嚴格的朋友可以瞭解下「山野無痕」。至於沿途看到的動物、植物,不可主動傷害、損毀。

f.在能力範圍內幫助他人。越野跑與路跑最大的差別就是,即便你決定退賽,也需要自行移動到CP/SP,纔有可能獲得志願者的幫助。這也決定了除非出現重大事故,個人對於他人的幫助是極其有限的。這裡面涉及了比較複雜的情況,很難一言概之,所以只能建議:助人需儘力而為,但要量力而行。

g.尊重賽事。賽前仔細瞭解賽事信息,比賽中嚴格遵守競賽規程,對自己負責,就是對賽事最大的尊重。

其他諸如不損毀路標、尊重他人等等,儘管在國內賽事中多有出現,但沒必要在此贅言,畢竟那已經是做人範疇的事了。

3.裝備

越野跑裝備包括必備裝備、強制裝備、自選裝備。

必備裝備包括速幹體恤、越野跑鞋、越野跑襪、揹包等。

強制裝備則是賽事承辦方考慮到賽事的具體情況、為保證參賽者安全而必備的物品。常見的強制裝備包括水具、頭燈、保溫毯、求生哨、登山杖、簡單急救藥具、手機。一般來說賽道中會有專人抽查強制裝備,對於裝備不全者,賽事組委會有權中止其繼續比賽的權利。

自選裝備因人而異,GPS表、手杖、腰包、空頂帽等。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在參與一場比賽時,強烈不建議有任何嶄新的裝備穿在你的身上。也就是說,裝備務必經過磨合再投入使用。這也是為什麼在瞭解了賽事信息、決定報名之後,第一時間就要考慮裝備的選擇。畢竟從遴選、購買到試用,需要一個較長的適應過程。

下圖是一份100公里組)的裝備清單:

因為東西太多,放出截圖的形式:

關鍵裝備說明:

Columbia Montrail Caldorado II越野跑鞋,這款跑鞋的主要特點是在提供足夠的抓地力的同時,兼顧了一定的路跑特性。這對於越野跑較為複雜多變的路面情況來說是非常合適的。而且速乾性能非常好,即使是在經過涉水路段,也會在短時間內恢復乾燥,不會出現起水泡的情況。

Garmin fenix5運動手錶,這款手錶強大的續航能力和出色的自定義錶盤功能,能夠準確地顯示里程、爬升、海拔、心率、日落時間等信息,同時導入到手錶中的GPX軌跡又為辨請路線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奔跑線路上,密集的路標也會在夜色和大片團霧中失效,這時候這款手錶顯示的軌跡就是你逃出生天、避免迷路的最大幫手。

Black Diamond Distance Carbon Z 手杖,這是一款摺疊碳素三季徒步杖,比起常見的輕量級Z杖,這款杖的自重雖大,但是堅固度更強可靠度更高,在大段的草甸爬升路面上用處極大。

Columbia Montrail 速幹T和短褲,是很多參賽者的備選裝備,透氣速幹自不必說,搶眼的外表更是不在話下。改善後的Montrail速幹T性能進一步提升,在比賽過程中,濕度極大的路面經常會讓本就被汗浸濕的上身更加潮濕,進而造成體溫的下降、體內糖元的流失。速乾性能好的跑步服裝能夠盡量減少這方面的損耗,畢竟能量是用來爬坡的。

皮膚衣建議選擇Columbia越野跑系列防潑水皮膚風衣,面料防水,有腋下散熱系統,很輕薄,透氣性不錯。之前就有參賽選手曾經歷過皮膚衣被樹枝刮破的情況,因此選皮膚衣時還需要特別關注面料的結實程度。

衝鋒衣可以嘗試Columbia Montrail鈦金系列防雨衝鋒衣。特色是將防雨膜置於夾克外層,防護性很好,可以防暴雨,做工也比較紮實,下刀子估計都能抗一會。

Petzl Reactik Plus Headlamp(E95)頭燈,該款頭燈有足夠強大的續航能力,且有一個小巧的備用電池倉,內置三節7#電池,完全不會有斷電抹黑的後顧之憂。

關於裝備穿戴、物品放置,遵循救急物品唾手可得原則,建議放置方法如圖:

4.計劃制定

路跑比賽只需記住關鍵難點的里程數即可,越野比賽則不然。對於越野賽來說,里程,關鍵難點的累積爬升和海拔高度,都是非常有意義的數字。建議根據賽道說明製作手環,將關鍵點標註出來。手環需做簡單的防水處理。下圖即是黃山超級越野賽的手環。從手環上可以一目瞭然的看出:我距離下一個關鍵點還有x公里,還要爬x米,還有啥需要特別注意的。

以(100公里組)為例,手環的大體製作步驟如下:

a.梳理賽事信息成表格,大概的數據包括分段距離、累計距離、分段爬升、累計爬升、分段下降、CP海拔、實際時間;

b.填寫:等效距離、路段描述難度評估、進站時間;

c.根據個人能力制定四階配速;

d.根據四階配速、等效距離計算大體用時,再累加進站時間,推算各個賽段用時,最終得出預估時間;

e.確認無誤後,調整字型大小,列印兩份,用寬膠條做防水處理即可。

健康強健的體魄+完善的裝備+強大的心理素質+專業的計劃指導,四個方面缺一不可。當這些你都準備好了,你就可以開始在大自然間肆意奔跑了。那一段時間只屬於你自己,放下壓力,告別喧囂,與世界用心交流,做純粹的自己。


如果涉及到專業運動,為了您的人身安全請不要購買任何哥倫比亞的產品!

實名反對 @小胖胖 的回答!好沒營養的複製粘貼…… 另外 戶外服裝品牌的先驅?

從TOP.1的始祖鳥開始一個月關掉一個品牌 ,3年後能不能輪到哥倫比亞做先驅都是個問題……


一個牌子有合適啥的,先自己看看官網,哥倫比亞官網給自己產品設定的用途是徒步、釣魚、旅行。

而主打越野跑的牌子,比如inov8,官網是這樣的風格:

越野跑是其重要業務的牌子,比如salomon,官網是這樣的:


說到哥倫比亞戶外裝備,我覺得我肯定是有發言權的,畢竟我接觸這個品牌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哥倫比亞戶外鞋對我來說更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哥倫比亞戶外鞋非常耐穿,我經常會給自己添置這個牌子的鞋,要讓我說哥倫比亞戶外鞋的優點我估計是能列個長篇大論了,這個鞋子的鞋底非常軟而且耐磨,日常穿很舒服,登山穿更有感覺,經濟允許的小夥伴可以入手一雙


這麼多評論看下來咋沒人吹下始祖鳥233,哥倫比亞戶外裝備我知道不深,是有不少越野裝備,防護和鞋子我不怎麼瞭解,但是之前入手過的哥倫比亞戶外的幹體恤,著實很清爽。

哥倫比亞戶外的性價比尚可吧,等啥時候我買套始祖鳥(夢裡),一定去參加一次越野跑,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穿上我氪爆的戶外套裝!


哥倫比亞戶外裝備很多,過生日的時候我老婆給我買了一套。我挺喜歡的,尤其是哥倫比亞戶外鞋子,乾爽,對於我的汗腳來說,穿著也沒有很臭腳。參加越野跑,裝備非常重要,整個過程出汗多,乾爽透氣是最好的。哥倫比亞戶外還是蠻幹爽的,謝謝親愛的老婆送我的禮物。


單位組織越野跑活動,在去年的時候入手了一雙哥倫比亞戶外跑鞋,這是第二年了,感覺還是挺舒服的。平時穿上跑步、登山,目前還沒出現開膠、變形等問題,還算比較耐穿。最近我又看上哥倫比亞戶外衝鋒衣,等我啥時候有錢了,再入手一套哥倫比亞戶外裝備,去等個山~


越野跑對鞋子的要求頗高,建議各位越野跑愛好者謹慎選擇。哥倫比亞戶外我曾經買過一件衝鋒衣,穿了幾年也沒質量問題,但是哥倫比亞戶外鞋子好不好,我還真不敢說。外觀來說,哥倫比亞跑鞋比較潮流,至於具體的質量呢,只有穿過纔有發言權。等啥時候我入手一雙哥倫比亞戶外跑鞋再來告訴你。


我本人有一件哥倫比亞戶外的的短袖和一個揹包,因為貧窮這是我唯一可以入手的兩件哥倫比亞戶外裝備了,心塞。

當時買短袖花了三百多買揹包花了六百多,對於我一個月四千還要交水電費的人來說真的是掏心掏肺了,不過奈何我抵擋不住哥倫比亞戶外的魅力呢,雖然買的時候心痛,但是穿的每一天心情都是美美噠也算物有所值。


哥倫比亞戶外聽著個名字你可能會覺得這個品牌比較偏戶外,但其實真正瞭解的話會發現他的品牌種類是很多樣化的,不過你是一個戶外愛好者的話,那麼哥倫比亞戶外確實算一個不二選擇。

對於我個人而言我也嘗試過很多品牌的戶外運動套裝,類似於北面這樣的牌子,但還是選擇了哥倫比亞戶外,主要是這個牌子性能各方面可以說是很良心了,畢竟這個品牌價格方面確實不低。


眾所周知哥倫比亞戶外主要以休閑戶外的服裝、鞋還有帽子揹包等這一系列為他們的主要產品,不管怎麼說哥倫比亞戶外裝備都是很多戶外登山者的所喜愛的,當然也包括我。

我絕對算得上是哥倫比亞戶外這個品牌的頭號粉絲,哥倫比亞戶外對我的吸引力完全不亞於一頓大餐(不小心暴露了喫貨屬性),如果你去了解一下這個品牌我覺得你應該會有一些喜歡它。


我是一個戶外運動這方面的愛好者,對於哥倫比亞戶外我也是第一次接觸,幾個月前跟朋友打算去徒步登山放鬆一下,在貨比幾家和朋友的強烈推薦下選擇了哥倫比亞戶外裝備。

其他先不說,不過我要強烈pink哥倫比亞的衝鋒衣,防水防風透氣的功能真的一流,等我有錢了我要把哥倫比亞戶外其他幾款衝鋒衣買回來試試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