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爭霸是指秦朝被滅亡後,西楚霸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一場戰爭。楚漢爭霸歷時五年,最後項羽在垓下兵敗自刎,以劉邦的勝利而告終。

我們在為項羽深深嘆息的同時,不禁要問:如果項羽的叔父項梁沒有過早戰死,還會發生後來的楚漢爭霸嗎?答案是絕對不會。理由如下:

首先,劉邦在進入關中接受了秦王的投降,派兵封鎖了函谷關時,他想稱霸天下野心已經昭然若揭。但是項羽的反應只是大怒,他惱怒的只是劉邦對自己不像其他諸侯一樣恭敬,而沒有意識到秦朝被消滅後,天下的局勢已經發生根本性的改變,諸侯爭霸已經不可避免,劉邦這樣做其實是給自己一個消滅他的藉口。老謀深算的項梁則會抓住這個機會,搶先一舉消滅劉邦以絕後患。

其次,即使項梁在函谷關沒有攻打劉邦,項梁也絕不會有項羽的婦人之仁,在鴻門宴上放走劉邦,更不會因為劉邦幾句假惺惺的話,愚蠢地出賣為自己提供情報的曹無傷,要知道,有時候的一個眼線,勝過十萬大軍。

再次,假設劉邦也在鴻門宴上僥倖逃脫,項梁在分封天下諸侯時,只會給劉邦一個巴蜀之地而不會給他漢中,項伯也絕對不敢喫裡扒外來說情,不過就是項伯來說項梁也不會聽。這樣劉邦的結局基本上就是在巴山蜀水之地養老了。

最後,項羽的最終失敗,其實是因為他的年輕、幼稚、優柔寡斷和沒有政治頭腦,而這些正是項梁的長項。項梁的頭腦加上項羽的武力,在當時可以說是天下無敵。所以退一萬步講,即使劉邦有機會出來爭霸,也絕沒有勝利的希望。

綜上所述,假如項梁還活著,歷史上絕不會發生楚漢爭霸,那麼歷史會走向哪裡呢?我們每個人都可以盡情想像,這也是歷史的迷人之處。

歷史上發生的,有些是偶然,也有些是必然。項梁死於一點小成績後的狂妄自大,就算當時不死,日後也必然會失敗。他不是那種能夠一統天下的人,這是由他的胸襟格局所決定的。楚漢爭霸局面的形成,並不取決於項梁的存亡,就算不死也一樣會形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