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館。博物館中的“博物”一詞,最早在《山海經》就出現了,它的意思是能辨識多種事物。《尚書》也稱博識多聞的人爲“博物君子”。微博上那個知名的科普大V也被大家親切的叫做“博物君”。

博物館爲什麼而存在?它是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文化符號。觀賞藝術、鑑賞歷史、學習知識、休閒娛樂……在適應社會發展的漫長曆程中,博物館逐漸成爲了多職能的文化複合體。

我國有很多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博物館,今天我帶你們看一個藏滿遠古珍寶的博物館——赤峯博物館。

赤峯這個名字乍一聽上去很好理解,就是紅色山峯。的確,赤峯是內蒙古自治區下轄的一個地級市,蒙古語“烏蘭哈達”,因城區東北部赭紅色山峯而得名。

赤峯擁有着燦爛的歷史和文化,共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0處,以境內地名命名的文化8個。歷史上,赤峯地區曾是遼王朝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今,赤峯的紅山文化遺址、遼文化遺址已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在赤峯博物館,你能探尋曾發生在赤峯土地上的故事。

赤峯博物館位於赤峯市新城區富河街。博物館非常好地吸收了我國唐代、遼代建築博大雄渾的建築特點。中軸對稱的館所,在晴好的蒼穹之下顯得古樸而典雅。遠看只有三層,但其實地下還有一層。

每一層展廳是一段精彩的歷史,分別是以紅山文化爲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以夏家店上、下層文化爲代表的北方草原青銅文化;契丹族建立的大遼帝國所創建的草原文化;金代及蒙元以來的蒙古族民俗文化。

運用文物與史料相結合的展陳方式,赤峯博物館全面反映了每一時段的文化特點,講述了絢麗的文化故事,形成了特有的展陳風格。

赤峯博物館內現有館藏文物一萬餘件(組),80%爲考古發掘成果,部分爲徵集、捐贈品。很多文物都是精品,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學術研究價值。

進入第一展廳之前,先給你們說說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發源於內蒙古中南部至東北西部一帶,起始於五六千年前,是我們華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跡之一。紅山文化的內涵十分豐富,那個階段的手工業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

因此第一展廳內,陶器和玉器非常值得一看。

紅山文化時期,社會經濟形態以農業爲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工具發達,所以你能看到很多陶器的種類都是罐、盆、甕、無底筒形器等。

其中精彩的代表之一陶鳳杯,高9.1釐米,長18釐米,寬10釐米。整體造型爲遠看就是一隻鳳形,長冠、長喙;細看還是丹鳳眼,杯身長圓形,矮圈足,十分小巧可愛。

器壁上還裝飾有交叉的幾何線紋,以此來表示羽毛。這樣的造型將鳳的特徵完全顯現,在史前文物中還是首次發現,因此陶鳳杯也被譽爲“中華第一鳳”。

玉器中,一件叫“C型玉雕龍”的展品尤爲珍貴。這塊村民無意間發現的圓形玉器,被評爲中國出土年代最早,體積最大的龍型玉器。1971年,這條被考古界譽爲紅山文化象徵的“中華第一龍”——紅山文化玉龍在赤峯市紅山文化遺址出土,赤峯市也因此被譽爲“中華玉龍之鄉”。

這條龍遠看十分逼真、栩栩如生,近看則能發現其他的動物元素:鹿眼、蛇身、豬鼻、馬鬃。玉龍是用一塊完整的墨綠色玉料圓雕而成,身體雖然蜷曲卻顯得剛勁有力,高高飄起的鬃毛讓人感覺這條龍正在騰飛一般。

雕刻精美,細節也很到位。尤其是身體中部有個小孔,據說只要用線穿過小孔後懸空,龍頭、蛇尾就會呈現在一條水平線上。真是不得不佩服當時工匠的一雙巧手竟然能雕出如此神品。

除了陶器、玉器,還有一件石雕人像,也代表了紅山文化。

石像高38釐米,寬22釐米,厚20釐米,灰色凝灰岩質。光頭圓臉,非常明顯能看出脖下有一道凸起圓環,代表項飾。裸體的石像大方的露出雙乳,雙手捧在隆起的腹上,呈孕婦狀。

因爲紅山文化的社會形態初期處於母系氏族社會的全盛時期,主要社會結構是以女性血緣羣體爲紐帶的部落集團。因此他們崇拜母系和生殖,以祈求部落的繁衍和氏族的壯大。

第二展廳的青銅文化展出了許多精美的彩繪陶器和青銅禮器。一件嵌貝彩繪陶鬲非常吸引目光,陶鬲高29.5釐米,口徑22釐米。

整個陶鬲造型協調優美、線條流暢。細看口沿上鑲嵌着四個貝殼,貝殼間還鑲嵌四個圓形蚌泡,顯得十分高貴古樸。

第三展廳是契丹——遼文化。相信看過《天龍八部》的人一定對契丹非常有印象。

這組遼代駕鷹彩繪木俑由整塊柏木雕刻而成,雖然彩繪歷經年月已經有些脫落,但仍然能看出刻工精細、神態逼真。

還有一件遼三彩顏色豐富,造型大氣。

契丹族的遼三彩是在吸收其他民族燒製工藝基礎上的創新,在我國陶器史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人們也把這種陶瓷器稱之爲“遼瓷”。

第四展廳主要講述的是蒙元文化。其中有一件鎮館之寶——珍珠團龍袍。這是康熙皇帝賜予榮憲公主的朝服。

這位公主的墓上個世紀70年代在內蒙古赤峯被發現,發現時屍體保存非常完整。當時公主的頭上戴着金制鳳冠,手腕上套着金鐲,手指戴着戒指。身上穿了很多衣服,最外面的就是這件光彩奪目的珍珠團龍袍。這位公主可是史上唯一穿着龍袍下葬的女人,可見康熙帝極寵愛這位公主。

你可能會問,珍珠在哪裏?其實龍袍上的八條龍,是用近十萬顆非常珍貴的小珍珠繡成,工藝精湛!

館內還珍藏着一部甘珠爾經,這是一部金字佛經,無論裝飾或是書法都堪稱佛教經典之珍品。在室內燈光照射下,經書上的文字熠熠生輝。

它是清光緒年間巴林左旗昭慈寺四世從青海塔爾寺帶回的。

館內還有很多珍品,若你一個個看過去,總能發現它們的故事。

歷史是厚重的,也是有趣的。它留給我們的東西,我們是永遠不能忘記的。記住歷史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博物館。

我是琰棱

帶着有趣的靈魂

我一直走在路上

旅行|攝影|寫作|分享

CFP/攜程簽約攝影師、中國民俗攝影協會會士、知名旅遊博主、搜狐金牌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秒拍達人、微博旅行視頻博主、樂途旅遊網專欄作家。

微信公衆號:琰棱行攝記

新浪微博:@琰棱 http://weibo.com/lingchik

騰訊微博:@琰棱 http://t.qq.com/ling_chik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