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金東方頤養園的書畫室練習書法,據瞭解,金東方頤養園是一個“民間投資、政府扶持、市場運作、公益性質”的典型養老項目。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導語:人口老齡化是世界性的問題。根據全國老齡委發佈的《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目前擁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老年人口數量和較高的老齡人口增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羣衆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

  江蘇省常州市作爲我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之一,截止2017年底,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就達到了23.1%,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失能化趨勢加快顯現,老年人對於養老服務的需求日益高漲,在此形勢下,常州市委、市政府聚全社會之力,堅持養老與醫護相融合,互聯網科技與養老事業相融合,養老產業集羣之間相融合,將常州打造成爲中國養老服務的“天堂之城”。

  醫養融合  完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

  95歲的吳大珍(左)在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的活動室向73歲的劉慧珠(右)學習剪紙。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記者見到吳奶奶的時候,她正在金壇區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的活動室裏向老朋友劉奶奶學習剪紙。因爲提前知道要來人蔘觀,兩位老人都特意打扮了一番。

  吳奶奶名叫吳大珍,今年95歲,雖然已值高齡,但老人用起剪刀來仍然有板有眼。“想剪個什麼花樣都行,大膽剪,這樣剪或那樣剪都可以的。”在一旁指導的劉奶奶名叫劉慧珠,今年73歲,平時經常來這裏義務教老人們剪紙,由於身體不好,生活不便,每當子女需要外出不在身邊的時候,她自己也會到這裏住上一陣,用劉奶奶自己的話說,她在這兒既是志願者又是來養老的。

  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給老人們準備下午茶。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我的孩子們不在當地,他們都很忙的,都不在身邊。”95歲的吳奶奶從上海退休,一個偶然的機會來到了位於老家金壇的這家養老機構,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老人決定回來養老。說起在這裏的生活,吳奶奶的語調裏透出了感動:“這裏像天堂一樣的,因爲此地的環境好,他們照顧得非常周到,在家裏靠子女也沒有這麼周到,衣食住行都很呵護我們老年人的。”“他們牆上寫了很多標語,什麼‘將心比心’,‘敬老愛老’,不是說空話的,是身體力行的,上次我身體不好,牙齒疼了,飯不能吃,我又不敢講,就只能喝點開水,後來我到飯廳一看,他們給我燒的稀飯,燒的粥,給我做的青菜,感動的我淚水都下來了,他們早晚對每一個人都是這樣的,不是假的,不是演的。”

  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的工作人員在陪老人做康復訓練。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吳奶奶所說的“天堂”就是金壇區第一家由“民間投資,政府扶持”的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的養老結構——桑榆堂日間照料中心,除了爲周邊社區老年人提供每天10小時的日間照料和24小時的居家照護外,還與江南醫院下設的城區門診部實現了聯動,爲老人們提供專門的健康檢查、康復訓練和健康飲食服務。據這裏的工作人員介紹,中心的專職醫護人員會在每位老人入住後,根據不同老人的具體情況,分別進行爲期三天、七天和十五天的健康評估,最終分析得出個人的健康飲食計劃,並安排在護理計劃中。照料中心配備了專門的理療保健室、營養配餐室、康復訓練室、晨檢室、中醫保健室等醫療健康部門,爲老人們提供全方位的醫療護理,專職營養師定期會根據老人們不同的身體健康狀況制定飲食小貼士並調整食譜;醫療護理人員會通過專設的健康小屋爲老人們定時定量分發藥物,有需要的時候甚至會提前把藥片碾碎分發給老人服用;專門的康復訓練師則會定期利用所備的康復訓練器材,對身體偏癱、甚至失智的老人進行康復訓練。

  據瞭解,在這裏享受養老服務的老人共有30多位,年紀最長者98歲,老人們不出社區,在最熟悉的環境中享受到了精心細緻居家的醫養服務。隨着常州市對於醫養結合服務方式的不斷探索,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與吳大珍奶奶一樣,享受着“天堂”般的晚年生活。

  圖爲醫生在常州市天寧區茶山街道富強新村醫生工作室展示健康管理平臺。據瞭解, 常州市天寧區茶山街道富強新村屬於建造較早的老小區,2017年,茶山街道啓動了富強新村宜居示範居住區改造項目,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小區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爲切入點試點探索醫養融合,設置家庭醫生工作站 。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圖爲玖玖華山養老整合照護中心舉行健康知識的講座。據瞭解,玖玖華山養老整合照護中心是根據小區內老年羣體實際生活需求而創辦,整合衛生服務和長者照護兩大主要功能,集醫療、養老、護理、休閒娛樂爲一體。 中國網記者李佳攝影

  多年來,常州市始終將“優質養老工程”列爲市政府重點工程,加快推進醫療護理與養老服務相融合,因地制宜,以人爲本,通過鼓勵養老機構增設醫療點,推動部分醫療結構轉型老年病醫院、支持醫療機構與養老院進行整合聯動,以及對老舊小區進行適老化改造並建立社區醫養模式等手段,逐步形成了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的現代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常州全市已建成養老機構已達109家,老年病醫院1家,康復醫院6家,護理院15家,醫養結合機構16家;開設老年康復醫學科的醫療機構26所,提供老年醫療保健服務的醫療機構達到1326個;各類養老機構總牀位數25914張,其中護理型牀位佔養老機構牀位數的比例達到57.3%,老年康復醫學科牀位1198張,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率達92.8%。

  科技融合 創新“互聯網+養老模式”

  納塔力安康通智慧養老應用示範點。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在推動現代養老服務產業發展的實踐中,常州市積極創新方式方法,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養老助老事業中的融合滲透作用,形成了以“互聯網+”爲特色的信息化、智能化養老服務模式。

  天寧區智慧養老服務指揮平臺位於天寧區養老產業集聚區內,儘管面積只有近300平米,卻覆蓋滿足了天寧區茶山街道、蘭陵街道、紅梅街道、天寧街道、雕莊街道和青龍街道六個街道,超過60個社區老人的養老需求。如此高效的養老服務靠的就是對“互聯網”和“雲技術”的引進和融合。

  工作人員在介紹智慧養老服務指揮平臺的應用。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不須住院觀察,不用貼身看護,哪怕是老人獨自在家,都可以享受到實時的身體狀況監測和第一時間的危險預警,聽着有點不可思議,其實祕密就在指揮平臺爲老人們配發智能穿戴設備中。天寧區智慧養老服務指揮平臺採用以色列公司在物聯網方面的技術,根據轄區內每位老人的不同需求,爲老人們配發了血壓腕錶、遠程心電監測設備、定位手環、睡眠檢測儀等可穿戴智能監測設備,實現了對老人健康狀況的全天候監測預警,一旦出現突發狀況,這些智能設備會第一時間向指揮平臺及老人家屬發出信號報警,指揮平臺會在5分鐘內派出距離最近的服務人員上門進行緊急救助。與此同時,指揮平臺還利用可穿戴設備的上傳數據,呼叫中心數據系統、體檢醫療數據更新和客戶反饋數據更新等多種途徑和渠道獲得老人的訴求,由系統自動生成服務工單,再通過APP將該工單推送至相應助老員手機終端,由助老員上門掃描二維碼(進行簽入和簽出)實現服務的閉環。做到線上利用系統進行服務訴求的收集和分配,線下利用APP實現服務的定位和監管。

  目前,基於這套先進的互聯網養老信息系統,智慧養老服務指揮平臺正爲區域內老人提供上門助老服務、居家養老社區服務、醫養融合服務等專項服務,推出了助潔、助浴、助餐、助學、助醫、助樂、助急、助安、助聊、助行等十大類居家養老服務,自2018年5月19日正式運行以來,累計爲近2000位老人提供了上門服務,深受老人及家庭的好評。

  集羣融合 打造養老產業增長引擎

  常州國際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的工作人員在演示固定式護理浴缸的使用方法。 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在努力做好養老助老服務的過程中,常州市立足養老產業,發揮產業資源的聚集作用,積極引導產業集羣的整合融合,建設了一批省級健康養老服務業聚集區,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

  在常州國際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的展示大廳裏,記者看到了一臺“助老神器”,據這裏的負責人介紹,這是一臺可以讓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泡澡的輔助設備。只需要由一位護理人員幫助老年人躺在護理牀上並綁緊安全帶,就可以由這位醫護人員獨自幫助老人享受到泡澡的服務,而在沒有這種設備的情況下,要給一位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泡澡,至少需要4位護理人員一起忙上4個小時。

  常州國際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方便老人就餐的餐具。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像這樣高科技的“助老神器”在這家展示中心裏隨處可見,吸引了大量的國內外客商。據介紹,常州國際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集展示、銷售、體驗、租賃等功能爲一體,自去年9月正式運營以來,先後引進來自歐洲、美國、日本和常州本地的養老產品品牌近60家,產品涉及11個大類,能夠爲國內康養行業提供整體的供應鏈服務,併爲康養地產、養老機構、康復醫院、社區驛站提供運營及解決方案,真正爲養老產業的上下游企業搭建了優質的交流平臺。

  西太湖國際醫療產業園的工作人員在展示3D骨科打印的髖關節。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以常州國際健康養老產品展示中心爲代表,近年來,常州市通過積極推動各類資源要素的整合融合,重點規劃建設了常州市健康養老服務業聚集區、武進西太湖健康生命產業園區、天目湖旅居養老區、茅山生態養老區和河海街道養老特色街區五大健康養老特色園區。其中,除了一大批重點養老、醫療、康復等服務項目外,園區還着力引進和扶持了一批醫療器械製造、教育培訓、產品研發服務和健康旅遊等養老相關產業項目,形成了相互輻射、相互帶動的大健康產業格局,爲常州市打造了新的經濟增長引擎。截至目前,常州市僅康復輔助器具生產企業就達到了78家,生產產品品類4000餘種,年銷售超100億元,並於2017年被國家六部委聯合確定爲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的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城市。

  圖爲87歲的羅奶奶在常州市福利院愛心護理院看報紙。據瞭解,常州市福利院爲市民政局直屬綜合型國有福利機構,承擔着市區14週歲以上孤殘兒童、“三無”人員政府供養和社會老人代養及醫療康復服務職責。中國網記者 李佳攝影

  濃濃愛老情,拳拳產業心。在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常州正逐步建成一座讓老年人安享天倫的“醫養天堂”和養老企業投資興業的“創業天堂”,相信在不遠的將來,老人們心中的“天堂之城”定會在我國的大地上遍地開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