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粹理論探討


作為一枚無錫土著,有很多親戚在常州,看到這個問題,有點心茫茫然的感覺。現在兩個難兄難弟加在一起也比不上人蘇州了,還在討論各自的長處短處,只能自嘲幾句。

小時候經常聽到一句話「蘇錫無常」,現在應該是「蘇無錫常」了。要說無錫大市和常州大市對比,無錫勝在有兩個很強的縣,而常州的兩個縣相對就弱得多了,更何況現在只剩下一個不好不壞的溧陽。無錫市區和常州市區其實是差不多水平的,因為工作原因我經常跑無錫新區,應該說無錫在大企業、外資企業和新興產業方面還是領先常州的,這也是無錫市區對於常州市區最大的優勢。

說起無錫市區,三陽廣場多少年的老本了還在吃,要不是有這個像樣點的市中心,無錫也就是個縣城的觀感。太湖新城概念很好,環境一流,很多本地中老年人喜歡貶低太湖新城,我就不,我非常喜歡那邊的規劃。但這也是十年前的老本了,現在有啥新發展嗎?我沒發現。濱湖區的山水是一絕,這個還得細緻化管理才行,人蘇州的金雞湖就很會炒概念,無錫的蠡湖就顯得太老實了。對了,還有地鐵,進展比較慢,我可以說還是在吃十年前的老本嗎?

不知道是我記憶出現了偏差還是什麼,以前我記得無錫可以和蘇州扳手腕,執政者的魄力非凡,大刀闊斧,甚至直接上中央要項目。現在呢,一個錫澄S1拖了將近十年才開工,S2還得拖,沒影。另外鹽宜鐵路意義這麼重大的項目,還在磨洋工。這些都是來之不易的好項目,別人求都求不來,送給你,你還不好好落實,真不知道現在的無錫當局在幹什麼。無錫現在除了某些中老年人狂妄的排外和無知的自大之外,還剩下了什麼?毫不誇張的說,現在的無錫,即使和常州加起來,也遠遠比不上蘇州了。

說起縣級市,更是氣到痛經。無錫好端端的抓了江陰、宜興這樣兩個極好的縣,在全國都獨一無二,現在發展成什麼樣子?以前的崑山遠遠比不上江陰,但是現在呢,都快趕上無錫市區了,再看看江陰,全靠傳統工業堆數據,污染大效率低,哪裡能和崑山比?說起來崑山江陰是全國第一和第二,但其中的差距,也只有本地人才知道了。所以看看崑山的財稅,和無錫市區比也不遑多讓,可見蘇州的強勢。無錫對縣級市的融合做得非常不到位,這一點是不如常州的,當然常州本身也是市區實力比較超然,但是無錫和兩個縣級市關係處到這一步,確實是差評。

說多了都是淚,我看現在常州穩紮穩打的,反倒無錫不知怎麼了,昏招迭出,朝令夕改。題目問無錫大市和常州大市怎麼比較,沒錯,無錫大市比常州大市要強不少,可是那又如何呢?這樣的答案,本地人絕對不會真正在內心認同。

記得有個段子,說造地鐵要向gwy辦公廳申請,條件是城區人口要達到多少,單日流量要達到多少,能達到的基本上都是省會城市。某日蘇州官員趕到辦公廳,要申請造地鐵,辦公廳說你們作為普通地級市,單日車流量不達標,不予批准。蘇州官員說,我們有錢……辦公廳正頭疼怎麼打發,這時門口又來了無錫官員,辦公廳問,你又是來做什麼?無錫官員說,我們也要造地鐵,我們也有錢……

唉,真懷念那個壯志凌雲的時代!


現在再討論常州和無錫的長短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因為未來常州和無錫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小

關於無錫的發展困局,知乎上相關的回答很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無錫體量太小,面積小,人口少,已經發展到頭了,而19年無錫市委書記不再是省委常委,基本宣告了一個時代的結束

未來江蘇經濟的主要看點將是大省會背景下的南京和滬通大橋開通後的南通,南京超過天津進入全國前十估計也就是今年的事,南通取代無錫也只是時間問題,和上海一江之隔,背後是蘇中蘇北七市,天時地利人和,從省里到中央,都在推動南通成為江蘇和長三角甚至全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而常州無錫要做好未來幾年被一個個省會和新興地級市超過的心理準備,實際上常州無錫已經是中國地級市的bug了,江陰更是中國縣級市的bug,但供你發揮的空間就這麼大,輸給那些面積人口是你幾倍的對手,不寒磣


謝3位人士邀請。

只說說無錫吧。

  • 無錫就是一個徹徹底底的 內陸城市,無非是佔了一點太湖。然而 太湖沿岸岸線長度遠遠不及蘇州,而且還是下風下水的北岸一面(水質差,污染重,風一吹都往北飄 )。
  • 沒有港口,沒有海港也就罷了,無錫連江港也沒有,太湖畢竟是個純內陸湖,也走不了大船。
  • 面積小,論面積和蘇州相距甚遠。 論地理位置比常州還差,怎麼說常州也是臨江城市。論政策也沒啥特殊政策照顧。
  • 人口少,無錫的人口一直都比較少,周圍所轄管的縣級市數量也少,這就導致可用資源少。

所以能到發展到今天這個地位已經是謝天謝地了。就這一副爛牌打到這樣,已經不錯了。但是,沒落本來也不應該是必然的結果,主要還是最近幾屆所謂市領導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好好找更好的經濟增長點的話完全不是事。好好把自己手裡能夠動用的政策調整下,完全不會沒落和頹廢。

然而。。。。我們只是個外來的打工的。不說也罷,不談也罷。


這個事情就別邀請我來回答了。

無錫經濟領先常州就在於多了個江陰。

兩市市區差不了多少。


表明立場:蘇州下屬縣市,張家港人。

看到無錫常州的兄弟們吵來吵去,有點茫然,其實大家都是難兄難弟了,包括蘇州。

個人覺得,已經蘇錫常到頭了,增速會放緩。

江蘇省未來亮點是南京和南通。

內鬥比來比去,動不動就擺數據出來完爆,甩一條街,是給你加工資還是分配房子。

很多人搞不懂,為什麼蘇錫常這一片,會接連出現三個數據不錯的經濟強市。

最主要原因:產業鏈整合

這三市,位於中國最好的一塊地之一,我有A產業鏈,你有B產業鏈,我們兩家的產品,放到他那整合成C產品。

產品有問題要調試,一個電話方圓10km里就有技術過來。

新上馬一個產品沒有配套,沒關係,不超50km就有上百個廠家做這個配件。

老配件採購成本貴了點,廠里天天有業務員上門推銷他家的同類產品,更好更便宜。

諸如此類例子,不勝枚舉。

同時位於中國物流中心,完美輻射全國。

但是這個模式到現在已經出現瓶頸了,最大原因就是土地。

此圖來自於 蘇政發〔2014〕20號 是官方公開發表的規劃文件,如果你只看表面意思,一定會誤解,以為省政府偏袒蘇南。

其實細讀文件才知道,紅色和綠色是最差待遇,黃色才是最好的。

優化開發區域(紅色)

在文件里的原話是:優化建設空間結構,按照「控制增量、盤活存量、集約高效」的要求,促進集中、集聚和集約發展,不斷提高經濟開發密度與產出效率;控制建設用地增長適度減少製造業建設空間,減少農村生活空間,擴大服務業、交通、城市居住、公共設施空間;加大主城區存量土地結構調整力度,全面實施「退二進三」,大力發展金融、商務、軟體、外包等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提升城市空間利用效率。

用大白話來說,就是這些優化區基本上不再給土地指標,主要以盤活存量,「優化」為主,所以是優化功能區,這也是蘇錫常寧現在土地指標極其緊張的原因,因為根本就不給你土地指標。而蘇錫常寧每年招商引資所需土地,都需要清理騰退大量本地中小企業。

在長三角的產業鏈中,提供終端產品的大企業,提供低價優質配套的中小企業,優秀的交通、政策優勢,各大高校、科研機構提供的技術支撐,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然而目前看來,發展到頭了,都想把中小企業這條腿拆掉,也不得不拆掉,不然哪有地繼續招商引資,繼續投資房地產拉高GDP。

殊不知,大企業來你這裡投資,難道看中的是更高的人力成本、土地成本?

很多人會講,那麼就別發展工業了啊,搞搞金融、IT、生物、半導體不香嘛。

但你捫心自問一下,這些肉,哪塊不是北上廣深啃的死死的。以前還能接收點上海溢出的工業產能,現在這些高端服務產業上海自己都吃不飽,還會給你?不打壓你就算不錯了。行政層面又太低,很難向國家再要到好的政策、企業了。

而且你簡簡單單一句話,產業升級。

紡織廠的女工,升級成5G技術員?五金廠的小老闆,他去搞晶元?想想也不可能的事情,結果只可能是,紡織廠女工去別的地方的紡織廠打工,而五金店小老闆企業被騰退後,錢大半投入了房地產,又推高了畸形的房價。

慢慢等吧,3個城市加起來2座中211,發展高精尖怎能和南京比。

中國是個社會主義國家,講的是共同發展。過去二三十年,蘇錫常已經發展到了地級市的巔峰水平,未來的日子只能跟著國家的平均速度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