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句中國千古流傳的歇後語,早已人盡皆知。經常有人在類似的情境中,將施害於人者視為周瑜,將甘願受苦者視為黃蓋,並評價「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 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一歇後語背後的故事情節大概是這樣的:三國 時期,曹操百萬大軍揮師南下,銳不可當,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大敗曹軍於赤壁,即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這次戰爭過程中,為了讓曹操上當,周瑜決定使用苦肉計,黃蓋奮勇當先。

於是,在軍事會議上,黃蓋假裝與周瑜意見不合,甚至出言甚有輕視之意,周瑜借口怠慢軍心,下令將黃蓋斬首,眾將苦苦求情,於是周瑜將處罰改為笞刑,將黃蓋打得皮開肉綻、卧床不起。這苦肉戲」是演給詐降吳營的蔡瑁、張允看的,闞澤還為黃蓋獻詐降書,蔡瑁、張允又恰好將這一假情報傳回了曹營。等黃蓋來曹營詐降時,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於後來慘敗。然而,歷史上周瑜卻不曾打過黃蓋,黃蓋也不曾設什麼苦肉計。

依《三國志·周瑜傳》的記載來看,赤壁之戰開始後,經周瑜同意,黃蓋借用十多艘輕便的戰艦,將其全部裝滿柴草,澆上膏油,裹上帷幕,樹起牙旗,且在大船後繫上小船。隨後,派人送投降書至曹營,說要向曹操投降,然後浩浩蕩蕩駕船北上而去。曹操的軍吏、士兵紛紛從營房裡伸出頭來觀望,都以為是黃蓋投降來了,在離曹營還有二里時,黃蓋放開大船,同時放火,當時東南風正急,一時往船如箭,火烈風猛,不但燒了曹操的水營船隻,火勢還蔓延到岸上,燒了岸上的營落。隨後周瑜率輕銳之軍快速進擊,曹兵只好大敗而退。

《江表傳》還記載了當時黃蓋的詐降書,大意是說,黃蓋受孫氏厚恩,經常為將帥,待遇並不薄,但從天下大勢看,江東六郡人馬抵擋中原百萬大軍,實在寡不敵眾,這是海內所共見的。江東的將吏,不論愚智,都知道這一點,只有周瑜、魯肅忠厚淺薄,固執己見,從現實考慮,實在只有投降。到交鋒之日,我黃蓋便為前部,當隨機行事,為曹公效命。《江表傳》記載,曹操得到書信,還特地召見了送信的人,秘密盤問了許久,說「只怕其中有詐,黃蓋如果真的投降,建立大功,來日封爵受賞,一定在眾人之上。」曹操雖有懷疑,但還是相信了黃蓋,最終引「火」上身。


這個事情在三國志當中並不存在,在三國志當中記載的是黃蓋獻上降書,然後作為內應,但是並沒有黃蓋挨揍這件事。

三國演義當中,為了藝術渲染和更加精彩的情結,設計這一挨軍棍的情結,正所謂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時間拉回赤壁之戰,由於曹軍吸收劉表的水軍,導致北方悍軍擁有了當時一流的水戰實力,孫權的水軍雖然很強,但是數量和質量畢竟小於劉表很多,於是利用蔣干設下反間計從而殺死劉表水軍大將蔡冒張允,從而使曹軍能夠懂水戰,善打水戰的統軍大將怨殺。與此同時,龐統設下連環計,利用曹軍不懂水戰,北方軍人不熟悉水性,哄騙曹操連舟成陸,從而使曹軍大船連成一片,類似陸地,其軍隊在水上行走如地面。黃蓋發現之後,與周瑜設下苦肉計,使得周瑜當眾將面前棒打黃蓋,之後黃蓋投書曹操,定於夜半時分率軍來投。然而黃蓋卻於相約時間帶領乾草,柴火等易燃品,接風勢一把大火燒了曹操水路聯營,使其進退不得損失軍力大半。諸葛命關二爺埋伏在華容小道,利用關羽義薄雲天知恩圖報的內心放掉曹操,藉此讓關羽還了曹操對其的恩情,同時打壓關羽傲氣,從而收服關羽,張飛。此二人以後唯諸葛命而是從。

但是,這一切僅限於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和有關黃蓋挨揍的情景,但是後漢書和三國志當中並沒有黃蓋被打這一段,所以演義只是演義,當不得真。


這個還是《三國演義》演繹出來的,在小說里的真相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並不是黃蓋與周瑜之間鬧了什麼矛盾,在三國分裂的局面上,吳國面臨了曹操大軍的攻擊,當時曹操率領八十多萬兵馬與吳國展開了水上戰爭,也就是三國赤壁之戰,周瑜用了招苦肉計,為了使計策能進一步實現,周瑜讓黃蓋假意投降曹軍,所以就有了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這也是周瑜的計策的成功之處。


  三國歷史上並沒有黃蓋使用苦肉計,但詐降確有其事。黃蓋為保證無武裝的火船不被截擊而能夠順利地接近曹軍水寨,便向曹操投書詐降。

  曹操很輕易地相信了黃蓋的投降,是因為曹操認為,黃蓋曾經做過孫堅的部下,資格比周瑜老,屈居在周瑜之下,很可能心有不甘。


在歷史中並沒有這樣的記載,但有獻降書的記載。

裴松注引版,上面大意上說,黃蓋受孫氏厚恩,經常為將帥,待遇並不薄,但從天下大勢看江東六群人馬,抵擋中原百萬大軍,實在寡不敵眾,這是全天下的人所共同認為的。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此乃周瑜與黃蓋在赤壁之戰時定下的計策。若此,才有了後面的火燒戰船。才使孫劉聯軍大敗曹操大軍。從而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


這問題誰提的?看過書的都知道這是苦肉計啊,只是為了引出內奸,只是為了詐降提供一個很好的借口。


苦肉計,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周瑜打黃蓋兩廂情願,用計而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