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4日,本該是二人世界的浪漫情人節裏,我卻獨自一人徒步爬上了大雪之後的泰山,尋找風光大片的拍攝機會。

其實幾天前從天氣預報裏就已經看得出,對風光攝影來說,2月15日早上應該是難得的好天氣——大雪之後的首個晴天。我在公衆號也發過推送:

2.15日早上,也許有攝影的好天氣

對我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泰山。畢竟泰山是山東最高的山,風光雄壯秀麗,交通方便,山上賓館衆多,適合拍攝大片也不太辛苦。而且我對泰山實在太熟悉了,各個攝影點能出什麼樣的景如數家珍。

對泰山攝影點的介紹,可以看之前的兩篇推送:

看meteoblue的天氣預報圖(紅圈處),14日會有一場大雪,15日凌晨地面雲層會越來越低,容易形成雲海,而高空的雲會天亮之後才慢慢聚集。泰山、大雪、霧凇、雲海、日出……這些激動人心的要素集合在一起,想想就讓人心潮澎湃。

考慮到大雪之後的道路結冰,而且需要徒步登山,我儘量精簡攝影器材,只攜帶了一機兩鏡。機身是5D4,掛機大變焦騰龍28-300,基本可以一鏡走天下。然後帶上了適馬14mm f1.8,用來拍攝星空等夜景,其實現在想也許帶佳能16-35更輕便,f2.8在泰山也夠用了,而且星芒效果更好。

除了相機鏡頭,三腳架、接片雲臺、登山杖、頭燈、防滑氷爪,保暖服裝帽子手套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2月14日下午兩點左右,我趕到了泰山腳下。和預料中的一樣,因爲雨雪,到泰山半山中天門的旅行車停運,只能從紅門徒步登山。給山頂的電臺賓館打電話問了一下價格,賓館對我大雪中能夠登上泰山並沒有報什麼希望,雪天登山難度還是挺大的。

說起來這是泰山對省級以上攝影家協會會員免費以來第一次來泰山,之前算算也得有爬了有幾十次了吧,我幾個拿大獎的片子,還真是在泰山拍攝的居多。登山的時候還在下着小雪,一路踩在新鮮的雪上並不太滑。

最近一年多在堅持長跑和減肥,爬起來出乎意料的輕鬆。就像我在朋友圈發的:“3小時從紅門到玉皇頂,背了一機兩鏡一個三腳架,登泰山強度比跑收官之戰輕鬆。這一年多長跑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登上山頂,住在距離玉皇頂最近的電臺賓館,山頂一直籠罩在大霧裏,能見度很低。按照天氣預報,需要後半夜時才能晴天。

我在賓館裏每隔一小時設定一個鬧鐘,出房間門看看大霧消散了沒有。3點多鐘,終於擡頭能看見星星了。

雖然擡頭能看見滿天星辰,然而云海高度還很高,一陣雲浪湧來,連玉皇頂也會被淹沒在雲霧中,頭頂也間或有絲縷狀的流雲飄過,在流雲的間隙裏想長曝拍星空的機會往往轉瞬即逝,更不要說等銀河升起多張接片拍攝拱橋了。泰山山頂衆多賓館招徠生意亮起了不少大燈,也讓泰山上拍星困難重重。

直到天色慾曉,銀河才慢慢的升高了一些,不過在燈光和晨曦的天空裏只能看見淡淡的痕跡,隱約出現在高空的薄雲裏。

對拍星來說,這次是比較失敗的,也許不受這些燈光幹擾的機位只有瞻魯臺東側的那點地方了。不過天色亮起之後,玉皇頂還是最適合黎明和冬季日出的拍攝機位。

晨曦中的泰山全景,6張接片,轉90度看得更清楚。

快天亮了,泰山東面雲海翻騰。

遠遠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了。

銀裝素裹的岱頂。

被霧凇冰封的五嶽獨尊石刻與遠處的日觀峯。

回頭看看,暖暖的陽光照在泰山上。陽光照耀下,雲霧升騰。

金色的陽光照在泰山上,色彩迷人。

就連碧霞祠裏的道長們也手拿相機或者手機出來拍攝泰山這難得的景色。

站到高出,俯瞰遠處雲浪波濤洶湧,月觀峯和天街上的白雲亭在雲海中時隱時現,變幻萬千。

時候不早,也該下山了。我一路向南天門走去。

臺階上的冰雪被太陽照射和遊人踩實後,開始變滑。走上溼滑的臺階,不敢把相機放在外面,收好相機,撐着登山杖,小心翼翼的往下走。幸好到中天門的索道還開着,可以少走一半的臺階。

看看14日晚上最後一次查詢時的天氣預報,其實和13日甚至更早差別不大,這次meteoblue對泰山天氣變化的預測確實可以說非常準確了,不知道國內的氣象預報服務什麼時候能到這樣的水準。

風光拍攝靠天喫飯,想拍到大片,就要把握好這些珍貴的攝影時機。做不到像有的當地影友那樣能在泰山上常駐,看好天氣預報,把握好節奏卡點上山也能拍到精彩的大片。

更多原創精彩攝影技巧,盡在“腳丫說攝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