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西晉是一個漢民族遭受空前浩劫的時代,「五胡亂華」,真正的亂世。

石勒是五胡之一的羯族人,屬於匈奴後裔,本來也是一個胡人小頭目的兒子。由於當時的西晉王朝戰亂四起,不但互相爭戰,也與胡人互相殘殺。西晉的一些王公貴族,經常劫掠胡人買賣為奴,石勒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漢民族與胡人之間只有仇恨,尤其胡人對漢民族的王公貴族階層幾乎是採取滅絕的手段,石勒、劉聰這些少數民族首領在歷史上都是比豺狼還兇殘的存在。

石勒雖然出身奴隸,但對漢民族的一些文化人和漢族文化,卻非常尊崇。他在流寇式的戰爭中,每奪取西晉的一座城池,其官吏必然斬殺乾淨,但文化人卻要留下來,並在軍中創造性地設立了一個「君子營」。這些人為後來石勒稱帝後的後趙帝國在傳播漢民族文化、促進民族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石勒重視農業生產,尤其重視教育;任賢納諫,實行三試入官的選用官員制度。可以說,石勒是一位亂世之中的「帝王奇葩」。

石勒最重要的謀臣張賓就是他留下的這些漢族文化人之中最傑出的代表人物。石勒以目不識丁的奴隸出身而終成後趙之主,張賓應推首功。張賓生於亂世而僥倖不死,並得到石勒的賞識,也是中國古代讀書人「士為知己者死」的表現吧。


謝謝邀請!石勒(公元274年一333年),本名背,字世龍,羯族部落首領周曷朱之子,上黨郡武鄉縣人。唯一一位由奴隸經過血雨腥風的拼殺而坐上皇位的皇帝。

羯族從某種意義上說還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民族,因為它只是當時塞北匈奴族的一個分支或一個小部落,在西漢後期隨降漢的匈奴帶入中原,內遷於山西、陝西一帶。石勒能徵善戰,當時晉朝統治者因「八王之亂"而引起的社會分崩離析,掌握兵權的軍閥盤據勢力彼此互相攻擊,致使天下大亂民不聊生。作為五胡亂華中的一支,石勒本人不但行事兇殘暴虐,其麾下的羯軍實為眾胡中行徑最兇殘最為惡毒的一支。當時中原大地由於連年戰爭,民生凋敝,羯軍徵戰途中不斷掠奪漢女充斥軍中,夜晚姦淫,白天則殺之以充軍糧。是有史記載以來最兇殘的食人外族。如在攻破鄴城後,殺男丁萬餘人,搶掠婦女以充肉食,幾天之後,鄴城外儘是被食婦女之白骨,羯軍攜所掠珍寶而去。《晉書.列傳第二十九》記載了石勤的後漢軍在苦縣的寧平城對晉朝宗室百官及軍民的殘忍屠殺。後漢羯簇騎兵從四面八方包圍上來,遠的用箭射,近的刀砍斧劈,二十幾萬人被殘殺,整個一人間地獄。歷史不會因為某個偉人違心的點評而掩蓋它真實的面目,雖然石勒建立後漢政權後有一些利民舉措,但相比於他所積累的血債和對漢民族殘忍的踐踏,那一點所謂的功績只是一些無恥的文人v本著一己私利置民族大義而不顧昧著良心的吹捧而已。

強賓,(一322年),字孟孫,河北邢臺人,中山太守張瑤之子。年輕時就博纔多學,胸懷大志,曾自認為智謀不遜色於張良,只是沒遇到漢高祖而已。那麼這麼一個自視甚高的人為何要效命於胡人石勒政權呢?這要從那個時代說起,永嘉之亂是中國中原王朝在經歷短暫的統一後再次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中原地區進入了五胡十六國的動蕩時期。歷來士族文人講究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一政治抱負,要達成這一願望必須得投一個明主,在當時的環境放眼望去除了如狼似虎的胡人,就是腐朽末路的西晉貴族。當張賓在劉淵的手下見到石勒時就對他的親屬說;我見到的將領很多,只有石將軍是可以跟他一起成就大事的人。所以,為了改變自己和族人的生存環境,也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張賓將自已的命運系在了石勒的戰車上。至於石勒的為人並不是張賓等士族文人所看重的,說白了,他們所看重和維繫的是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統治階級的利益,至於百姓的生死和命運並不會放在心上。


其實,這和心理因素是有一定關係的,不過,張賓在石勒那裡確實受到了重用,而且雙方都成就了彼此。

人家張賓出身也是比較好的,他父親是中山太守,張賓是典型的富二代。

因為張賓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所以從小張賓就有著報效國家的偉大理想。可是呢?他的想法最後化為了泡影,因為沒人用他,所以他最後找到了喜歡自己的石勒。

石勒很喜歡他,可以說石勒就是張賓的伯樂,而張賓也是石勒的千里馬,雙方成就了彼此。

根據史書記載,張賓年輕時候的夢想是非常遠大的。

張賓對自己的兄弟們說:「我自認為智謀不遜色於張良,只是沒有遇到漢高祖而已。」

說這樣話的人,要不是很有能力,要不就是很能吹。

很多領導是不喜歡這樣吹牛皮的人的,你一個小小小的員工,還有我領導厲害嗎?

所以,當張賓到中丘王帳下當都督的時候,張賓熱臉貼了冷屁股。

在中丘王那裡,張賓也說自己有著張良一樣的本領,而中丘王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很看不管這樣狂妄的人,所以張賓懷纔不遇。

而這時候殘忍的石勒給張賓拋來了橄欖枝,既然別人不用你,我石勒用你。到石勒這裡,張賓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感受到了慢慢的成就感。

雖然不能說張賓和張良有同樣的智謀和能力,但是張賓確實是有兩下子的。

說來也奇怪,永嘉之亂後,中原戰火紛紛,石勒當時還是漢國國主劉淵手下的一個將軍,可是人家張賓就看上了石勒:「我見到的將軍很多,只有胡將軍可以跟我一起成就大事。」

這句話說出來後,張賓引起了石勒的注意。後來張賓就在石勒的那裡當了一個謀士。最初的時候,石勒也沒有重用張賓,可是張賓一直在等待著時機。

公元310年,石勒準備攻打江、漢,而且準備將這裡攻克後,長期駐守在這裡,此時張賓建議石勒趕盡北上,石勒沒有接受張賓的建議,最後導致巨大傷亡,後來石勒開始採用張賓的建議,張賓慢慢的獲得了石勒的重用。

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張賓就成為了石勒手下的第一謀士。

後來石勒和王彌對抗,石勒都採用了張賓的建議。在張賓的建議之下,石勒埋伏士兵將王彌殺死,並將王彌的士兵收為己有,石勒在張賓的建議下對劉聰說,王彌是謀反我石勒才將其殺死的,劉聰也沒有辦法。

於是隻好封石勒為鎮東大將軍,還讓石勒都督幷州和幽州的軍事,同時出任幷州刺史,在張賓的輔佐之下,石勒的實力有了大大的增強。

而張賓呢?也在石勒這裡成就了自己,他在石勒這裡,確實感受到自己和張良有同樣的謀略,而且在石勒這裡,有著慢慢的成就感。

公元319年,即太興二年,張賓和石虎一同建議石勒當皇帝,在這一年的十一月,石勒接受了兩者的建議,自己稱王即趙王,他建立的政權,也就是我國歷史上的後趙。

而張賓作為開國功臣,享受了很高的待遇,他被石勒封為了大執法,掌管朝政。石勒還一直叫張賓右侯,史書記載,石勒從來不會叫張賓的名字,都是叫右侯。三年之後,張賓去世,去世後張賓還高升,成為了散騎常侍、右光祿大夫。

可見,張賓在其他地方沒有實現了的人生,在石勒這裡全部實現了。然而,石勒在中國歷史上幹了很多壞事,這其中張賓也是有責任的。

張賓之所以助紂為虐,主要是心理因素在作亂,在張賓看來,我有張良這樣的智謀,得不到你們的認可,總會有人認可我,有人欣賞我,其實,他這種自負心態的背後,是深深的自卑。


歷史本就是血淋淋的,誰都可以拿出其中一點來評判一個人,也可以拿出一點讚揚一個人,好壞不是由後來人說的算,當輿論的主流是好,就變不成壞。哪一個將領王朝的興起不粘滿血,一將功成萬骨枯。

石勒由於它處於西晉八王之亂時期崛起的人物,單單靠一本《晉書》,一本《資治通鑒》記載的一些語言記載說石勒殺了西晉士兵十二萬人,上面也記載著石勒對於百姓秋毫不犯,受人愛戴,這個怎麼說。而且這些戰爭傷亡在古代戰爭中哪裡少見?哪一場戰爭不是萬計的士兵遭到殺害。如果僅僅依靠武力,能短短統一整個中國北方?不過他是五胡亂華的第一個,加上建立的王朝很短,籠絡人心的機會不會有,作為一個不識字的奴隸爬上一個帝王,他絕對不屑於文人對於自己的評價,他也不會相信中原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有多好。不過有個石虎倒是史書記載著到處都是暴虐行為,很多人可能會搞混這些。

再說張賓為什麼輔佐,毛主席曾經稱讚過石勒是一個有勇有謀的政治軍事家,從後代歷史僅僅少數文字就能看出石勒的不凡,那在當時,自比張良的張賓絕對也看的出來,再加上自己在中丘王那裡鬱鬱不得志,無法施展拳腳,一眼識破劉淵旗下的石勒很有未來,所以來到石勒麾下,得到了石勒以禮相待,作為謀士出謀劃策,之後幫助石勒出了大大小小各種謀略,石勒離不開張賓,張賓也只有在對自己深信不疑的石勒這裡發揮才華。石勒對於張賓的情誼,給予張賓施展才華的機會,在古代幾乎就是如再造父母。所以這是一個很平常的事情,並不值得深究。

或許很多人都沒有很認真的看過一本史書,僅僅通過一些人嘴裡說的,殺人惡魔,屠戮人種,就開始主觀認為,這就是真實的。要說人無完人。還是說見風就是雨。論起暴力,無聲的暴力最摧毀人心。


謝謝邀請!歷史發展,朝代更替,天下進程自古便是分久必和,和久必分。縱觀整個中華上下五千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從統一到分裂,再到統一的局面下滾滾向前的!而恰恰就是在這亂世中,無數的英雄豪傑、謀臣將領盡顯鋒芒,在歷史進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跡!

提到石勒,提到張賓,就不得不說混亂的五胡十六國時期,那時候整個北方地區兵刃交加,無數的政權建立,又被推翻。就是在這樣的一個亂世中,張賓憑藉自己的膽識謀略,幫助石勒在北方站穩腳跟,建立後趙政權。

作為胡人的石勒,在大多情形下是不被後人稱讚的,在好多史學家的記錄中,這是一個壞事做盡的大奸大惡之人。也因此好多人就好奇,張賓這樣智勇雙全的謀士為何會去輔佐石勒呢?無論是時代造就英雄,還是英雄改變時代,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好壞一定是相對而言的,我們且來看看在史家眼裡的惡人石勒,張賓卻是這樣說的:我見的將領多了,只有這位羯胡將軍是個能成大事的人物!張賓全心全意的輔佐石勒,石勒對張賓也是畢恭畢敬,把他當做了心腹謀士,這可能就是我們常說的英雄間的惺惺相惜吧!

在輔佐石勒的整個期間裏,張賓盡心竭力,沒有絲毫懈怠。太興二年,張賓與手下見時機已成熟,便請石勒正式稱帝,同年冬天,石勒即位稱趙王,建立後趙政權。而張賓則被加封為大執法,掌管朝政,石勒稱其為右侯,從不直呼其名。

後趙建國僅僅三年後,張賓便去世了,石勒傷心痛覺,下葬時,流著淚對左右說:「是老天不讓我的大事成功嗎?為什麼要讓右侯這麼快離開我啊?」

以上種種,足以看出石勒對張賓自始而終的敬重與信任,所以張賓也願意全心全意的去輔佐石勒。


感謝悟空小祕關照及約題。

嘴是兩張皮,咋說咋有理。歷史記錄幾個字表示出過此人及此事,具體細節是後來道聽途說補入的,記史人在屋內不知屋外發生了啥,官府工作人員也如此,報告人說啥聽啥報啥記啥,真假不明。一個人自已前幾天都幹了啥大事記得清,小事全記不住,路上遇的眾多陌生人一個都不記憶。具體個人都如此,何況歷史。史內人物咋思怎謀,具體動作舉止幾乎都文學再編,偽多無真。

可聚人幾十萬,征伐天下,無良人是聚不起這麼多人的。匪寇為烏合之眾就是奪他人財物時聚,分完財而散,遇強羣反擊就逃,福建土圍樓僅一家族三代抗匪建築就免遭侵害了。

石勒真惡不惡不明,清未太平軍也大惡,明未李自成也大惡,清滿族用戰入中原不惡。史是勝者寫,歸嘴說,從而咋說咋有理。

此是史不應議,看後知有此項事就可以了,具體細節都是寫者求引人入境的文學瞎編技術方法,同史無關。


好壞是相對的,有的人是帥,有的人是將,該做什麼自己知道。


成者為王,那個王初時頭上流濃,腳上長瘡,成王了就是萬歲,蒼蠅都來了;敗者為寇,那個寇原先好得很,為民為公,,濟富救貧,成寇了,人人得而誅之。是好是壞書是人寫,嘴是人張。真實事,好壞人,寫書說話完全是人為之,就看這個人是不是憑心而寫,憑心而說。道聽途說不可信


謝邀!此題不懂,難以回復。

但一個人的好與壞雖有本質上的區別,只要他形成氣候,就有氣味相投的人奉場,並有死心塌地的人為他出力不惜生命。

其中也有鐵杆的哥兒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