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國港口總體能力已經大於需求,也就是渡過了大幹快上抓緊建港的階段。

2、結構性的能力不足仍然存在。因為港口包括很多種不同的功能,區域性也非常強,例如總體吞吐能力超過了吞吐量需求,但是可能北方的某一功能緊張,而南方的另一個功能富裕。可能某個港口其他的能力都夠,但是LNG運輸需求旺盛,港口能力局部不足了。

3、能力是否過剩,不能簡單的從吞吐能力和吞吐量對比來說明問題。貨運需求有不均勻性。比如聖誕節期間西方的物資需求旺盛,那麼國內製造業可能加班加點,而此時港口需求相對要高一些。其他時間稍微閑一點。例如高鐵的需求不均勻性就非常強,春運時不夠用,平時車廂沒什麼人。我們不可能按照春運的量來設計鐵路,那平時能力都閑置著。

4、能力大於需求,對應的是服務水平的提高,貨來了不用排隊,船來了不用排隊。

所以並不能簡單的說能力已經過剩。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